理论教育 紫南村:建设乡风文明的思考

紫南村:建设乡风文明的思考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建设乡风文明,根据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的探索与实践,有以下几点思考:第一,建设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客观需要。乡风文明就是为乡村振兴铸魂。利用新媒体宣传有关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容,受众广、扩散快,对乡风文明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紫南村:建设乡风文明的思考

■潘柱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总要求”中,“乡风文明”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建设乡风文明,根据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的探索与实践,有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建设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客观需要。乡风文明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重要保障,也是重要目标。在新时代,“乡风文明”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重要期待和向往之一,抓好乡风文明是农村党组织和村干部的重要职责。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风文明就是为乡村振兴铸魂。历史的经验和现状告诉我们,如果只顾群众口袋富而不富脑袋,不仅社会难以安定和谐,这种富也难以持久。只有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下力抓好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提升群众的文明素养和精神风貌,提高乡村文明程度,人们才能安居乐业、心情舒畅,才有幸福感,创业干事的热情才能持久,才能实现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

第二,建设乡风文明必须充分挖掘本土传统乡风文化,做好传承和弘扬工作。优秀传统乡风是当地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根基深厚,群众易于接受,容易见到实效。紫南村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勤劳上进、耕作为本,邻里团结、与人为善,尊老爱幼、尊师重教,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等家训家风,经过历代传承与弘扬,对人民的生产生活、思想观念、道德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也是我们建设文明乡风的宝贵资源。我们将这些资源用于乡风建设,群众乐于接受,收到了显著成效。这类本土文化资源各地都有,关键是要做好挖掘整理和提炼工作,为乡风文明建设所用。应将其优良部分融入乡规民约、行为规范、村民守则之中,转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第三,建设乡风文明必须选择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经常性活动。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容与形式必须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增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应通过经常性活动将更多群众吸引到乡风文明建设中来,让他们积极参与,自觉养成良好习惯。近些年,我们采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推进文明乡风,以文体活动为载体,让更多的村民在活动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为了使活动顺利开展,村委会投资兴建了一批文体活动场所,配置了活动设施。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了8000平方米的村文化活动中心,内设18个标准化羽毛球场、近400座的电影院、11个村文体协会活动室;在自建村史馆的同时,争取广府家训馆、佛山好人馆落户紫南,村里为此配套建设资金400多万元,“三馆”将成为紫南乃至佛山市、广东省乡风建设的重要资源;投资500多万元建成可容纳8000多观众的紫南赋文化广场;全村建有14个标准化篮球场和一个带中央空调的室内篮球馆,开建了足球场;村村都有文体活动小广场,建成七个老人活动室(中心)。这些设施不仅为紫南村民和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提供了充足的活动场所,羽毛球馆还承担了多项赛事,一些外村居民也慕名开车前来打羽毛球。坚持开展经常性的文体活动,基本做到了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比赛、年年有固定项目。经过多年实践,元旦迎新8公里长跑、“三八”节文体活动、年度运动会、“9·28”道德模范事迹分享会等已经成为每年的全村固定性项目,村民参与率高。为了保证活动有一定质量,村里成立了11个文体协会,现有会员450多人,村委会为每个协会安排了固定活动场所和每年2.4万元活动经费。

乡风文明建设既要利用以前的有效方式方法,又要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们在原有的《紫南报》基础上,建立了“仁善紫南”微信公众号和紫南村网,建立了“党员微信群”“理论中心组微信群”等自媒体。“仁善紫南”微信公众号和村委会各种微信群的粉丝达两万多人。利用新媒体宣传有关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容,受众广、扩散快,对乡风文明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利用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开办与家庭生活、子女教育、健身健美相关的免费培训班,请专业人士讲课,培养妇女健康情趣和生活技能。通过丰富多样、喜闻乐见、群众参与率高的活动,将更多村民吸引进来,利用活动丰富生活、锻炼身体、培养情趣、增长知识、增进友谊。(www.daowen.com)

第四,建设乡风文明必须创造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环境代表了一个地方的“颜值”,体现了一个地方的精神风貌,直接显示了一个地方的乡风。我们通过开展环境整治和保洁活动,展示了紫南人爱环境、讲卫生的文明乡风。我们坚持按城市的理念来规划紫南的布局和建设,将村庄、道路、公园、绿化安排得井井有条。近些年全村投入三亿多元,按美丽宜居的要求全面整治提升村居环境,其中近三年投入达2.3亿元。铺设了60多公里长的排污管网,实施雨污分流工程;修建了11座公园,实现了道路两边和隔离带的绿化,人均绿地面积达到60平方米;打通了部分断头河涌,对全村4.5公里河涌进行了清淤,对其中大部分河涌进行了砌岸、植绿处理;扩建、改建大小桥梁60多座,修建亭台榭阁40多座。累计修建宽10米、长14公里的沥青路,村内三处交通较复杂地段都安装了红绿灯,道路两边都修建了人行道;在繁华路段修建了人行天桥、地下人行隧道;各村都修建了停车场,全村现有停车位2500多个;投资近千万元安装了近千盏路灯,实现了道路和村庄亮化,入夜华灯齐放,大街小巷灯火通明。为了建立长效保洁机制,村里成立了佛山市第一家村级市政管理处,现有50余人;配置了扫地车、洒水车、垃圾运输车,建设了垃圾中转站,安放了200多个垃圾桶;各个村民小组配有保洁员30多人。通过订立村规民约,实行了禁止饲养畜禽、禁止室外乱堆乱放杂物、禁止在种植中搭棚架、禁止乱贴广告、建房实行堆放材料围蔽许可等规定,保持了村庄的环境卫生。按旅游厕所标准修建改建智能厕所26座。如今,紫南的村居环境让本地人满意、外地人羡慕,每天来紫南参观考察、旅游观光的人络绎不绝,原来因嫌弃紫南环境脏乱差而搬离的居民,有八成返迁居住。

第五,建设乡风文明必须持之以恒,从细节抓起。乡风文明无法速成,必须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耐心。这项工作等不得也急不得,必须不弃微末、不舍细节,从小事抓起,从小孩抓起,从细节做起,持之以恒,接续努力,潜移默化,久久为功,从小事着手培育文明乡风。热天在公共场所打赤膊是乡村多年形成的陋习,人们习以为常。随着紫南逐步融入城市,特别是紫南名气大了以后,来紫南参观考察、旅游观光的人越来越多,这种陋习与紫南“全国文明村”“中国最美乡村”的称号格格不入,有革除的必要。为此,村里组织30多名志愿者徒步举牌在村内巡回劝阻,村主要领导召开座谈会做工作,劝说村民革除陋习、树立良好形象。由于工作细致,多数人乐意接受,公共场所打赤膊的情况明显减少。这些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做法改变了村民中遗传下来的很多陋习和不文明行为,有力地推进了文明乡风建设。

第六,建设乡风文明必须以党建为统领,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一方面党组织要加强自身建设,发挥示范效应;另一方面,党组织要发挥统领作用,制定方案,明确分工,搞好协调,督促落实,指导支持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和学校依法按章程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形成党委统领、群团和学校参与、共建共享的乡风文明建设格局,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载2018年3月22日《佛山日报》理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