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改善民生,提升村民幸福感的故事

改善民生,提升村民幸福感的故事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村委会却做出了决定:提留部分资金,用于改善民生,增加全体村民幸福感。“民生幸福,才是发展最终目的。”2009年,紫南村处于转型阶段,财政异常困难,却咬牙为村民购买“新农保”“全征地社保”,率先实现全民参保。村内老年人每月可领取778元养老金,并依年龄逐年增加。紫南村还率先与镇医院合作,开设分部,推行二次医保。曾经的一句口头禅“有女莫嫁紫南村”,现在变成了“有车有楼,不如有紫南户口”。

改善民生,提升村民幸福感的故事

村集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村民盼望多点分红。但是,村委会却做出了决定:提留部分资金,用于改善民生,增加全体村民幸福感。

“民生幸福,才是发展最终目的。”潘柱升说,“一毛不拔、分光用光,不可持续。”

2009年,紫南村处于转型阶段,财政异常困难,却咬牙为村民购买“新农保”“全征地社保”,率先实现全民参保。村内老年人每月可领取778元养老金,并依年龄逐年增加。

紫南村还率先与镇医院合作,开设分部,推行二次医保。村民到镇级医院及所属社区卫生站看病,门诊只交四元挂号费,住院只交400元住院费,便可享受医保范围内药费、床位费等全免,实现了“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幼有所托、困有所帮”。

“那时多难啊!全村6000多人,村集体一年合同收入才2000万元,买了社保,几乎分文不剩。我们不惜借钱、自己垫钱,先买社保,把老人照护好。”老潘握紧拳头说,“我就是拼命,也要改变家乡面貌!”(www.daowen.com)

经济发展不忘文化建设。“曲艺社每个月都进村巡演,有时也外出汇演,联谊交流。我们还鼓励村民自创节目,上台表演,参与互动。”村曲艺社社长潘根辉介绍。

紫南还不断挖掘人文资源,“活化”古村,以文化人。村里陆续修复了梁家宗祠、潘家宗祠、五隐书院等人文景观。

曾经的一句口头禅“有女莫嫁紫南村”,现在变成了“有车有楼,不如有紫南户口”。

(载2017年3月26日《人民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