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
“市场”是市场经济社会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名词。但对于市场的定义,人们却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主要观点如下:
1.狭义的市场概念
市场是买卖双方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如:农贸市场、商场等。这是关于市场的地理性和空间性特点的概括,是关于市场最古老、最原始和最狭义的传统解释。我国古籍《易·系辞下》记载:“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英国学者J.哈维在《现代经济学》中描述了一个牲口市场的情景:“有人出价三百五十英镑买这头小母牛。先生们,你们肯定要出更高的价来买这样一头好牲口。有没有人肯多出了?三百五十英镑卖了。最后问一声有没有人肯出更高的价钱?三百五十英镑卖了,卖掉了(拍卖锤响了)。三百五十英镑卖给站在我身边的吉尔先生。”现代市场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将这一传统的市场称为市场地点。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现代市场交换活动中,交换双方或多方并不一定必须在同一空间、地点进行全部交换活动。有时候,人们只需打几个电话、发几封电子邮件等,就可以完成商品交换的大部分或全部流程,而不需要在某个时间或某个特定或固定的场所进行交换。J.哈维指出:“因此,我们不能再说市场是一个特定的出售和买进商品的地方。”可见,传统的市场概念已不能涵盖现代市场的全部内涵。
2.广义的市场概念
市场是商品所有者全部交换关系的总和。这是关于市场的广义概念,也是许多经济学家对市场的解释。这一概念突破了传统市场关于地理、地点的狭隘性定义,明确了市场即流通领域,包含基于交换而产生的交换双方或多方错综复杂的一系列交换关系。
3.市场营销学家及企业经营者关于市场的概念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市场是由一切具有特定欲望和需求,并且愿意和能够以交换来满足这些需求的潜在顾客所组成。根据这一定义,企业经营者认为,市场是由购买者(生产资料购买者和消费品购买者)、购买力和购买欲望等三个变量要素同时具备并互相制约形成的整体。市场规模与其他三个变量形成函数关系。具体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1)消费品市场规模=f(消费品购买者,购买力,购买欲望)
(2)生产资料市场规模=f(生产资料购买者,购买力,购买欲望)
经营者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研究市场规模、市场容量。市场规模、市场容量大,则市场潜力大,预期利润高,经营者就具有投资和开发的价值。所以,他们认为市场规模首先取决于购买者规模及数量,其次是购买者的货币支付能力和购买欲望。三个要素同时具备才是现实有效的市场。三个变量中的任一变量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市场波动。
✉案例链接
某制鞋公司派产品设计部经理到非洲一个国家了解那里的市场。几天后,该经理发回一封电报:糟极了,该岛无人穿鞋子,此地不可能成为我们的市场,我将于明日回国。
于是,公司又把推销员派到该国,推销员在那里调查一个星期后,发回电报:好极了!该岛无人穿鞋子,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为了摸准情况,公司又把市场营销部经理派去考察。三个星期后,发回电报:这里的人不穿鞋,但有脚疾,需要鞋;不过我们现在生产的鞋太瘦,不适合他们,我们必须生产肥些的鞋。我们还要教他们穿鞋的方法并告诉他们穿鞋的好处。这里的部落首领不让我们做买卖,只有向他们进贡,才能获准在这里经营。我们需要投入大约1.5万美元,他才能开放市场。他们尽管很穷,但这里盛产菠萝。我测算了一下,三年内的销售收入在扣除成本后,包括把菠萝卖给欧洲超级市场的费用,资金回报率可达30%,建议开辟这个市场。
问题:面对同一市场,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结论?
(二)市场的分类
市场可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1.消费品市场
消费品市场又称最终消费者市场或生活资料市场。它是指人们为满足个人或家庭需要而购买生活资料的市场。消费品市场是市场体系的基础,是起决定作用的市场。研究消费者和消费品市场,对开展有效的市场营销活动至关重要。
2.生产资料市场
生产资料市场是社会组织为了生产或再生产的需求而购买或准备购买生产资料的消费者群体。生产资料包括自然资源(土地、森林、河流、矿藏等)、劳动对象和劳动设施(原材料、能源、机器、厂房等)。生产资料市场是实现社会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开拓生产资料市场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市场还可以按其他标准分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服务市场、房地产市场、劳动力市场、文化市场等。
(三)市场的功能
市场的功能是市场活动所具有的内在属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www.daowen.com)
1.交换功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销售和购买都是通过市场交换进行的。市场交换促成商品所有权在各当事人之间转移,实现商品所有权的交换。这种促成和实现商品所有权交换与实体转移的活动,是市场的基本功能。
商品交换是自古以来一切社会普遍存在的经济社会现象。因为,交换能使交换各方获得报酬或利益,它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马克思认为,物质交往是物质生产得以实现的前提。物质生产从来就是社会性的生产,它必须以许多个人共同活动为前提,而这种共同活动只有通过物质交往才能实现。
2.反馈功能
在交换活动中产生的大量市场信息,通过市场传递给交换当事人,这是市场的反馈功能。信息是决策的依据,市场的信息反馈功能,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和消费者购买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市场的信息反馈功能愈显重要。
3.调节功能
调节功能是通过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的作用等实现的。它要求经营者学习规律、研究规律,按规律开展市场营销活动。
4.价值实现功能
商品价值只有在市场交换中才能实现。
5.便利功能
市场为各类社会主体实现自身利益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
【思政园地】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四)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是指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交换经济。市场经济中的一切经济关系归根结底是商品交换关系,通过交换实现商品价值和企业的社会价值。参与商品交换的组织或个人称为市场主体。
市场经济是最具效率和活力的经济运行载体。当今,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各市场主体依法自主经营,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思政园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极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极大增强了党和国家的生机活力,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
(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