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中,嫉妒和不公平常常相伴出现(e.g.,Cohen-Charash and Mueller,2007),人们常用自己不公平的遭遇来表达自己的嫉妒。例如,“我比他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可是他得到的却更多”;或者把不公平当作嫉妒的借口,例如“我感到嫉妒,因为整个状况是不公平的”。因此,人们往往将不公平的状态与嫉妒联系起来看。 科恩-查拉什和穆勒(Cohen-Charash and Mueller,2007)指出,不公平会导致嫉妒,即当一个人认为不公平的待遇对他的自我概念来说很重要,并且他与比较的对象地位相似时,就会因不平等的待遇而产生嫉妒。此外,利布里奇(Lieblich,1971)用虚拟情境法探究嫉妒的前置变量,发现分配不公平是嫉妒的前置变量。也有学者认为,嫉妒会导致不公平的体验(Heider,1958),因为嫉妒者所产生的羞愧感、次级感威胁到了自我形象和价值,而不公平感能够将自我与优势者的差距归因于不公平的分配,进而平息嫉妒产生的羞愧感和次级感(Smith et al.,1999)。例如,肖布洛克和拉姆(Schaubroeck and Lam,2004)研究发现,当企业员工嫉妒其他员工升职时,会认为升职是不公平的。根据上述文献可知,嫉妒和不公平总是高度相关的(Parrott and Smith,1993;Smith et al.,1994,1999)。
但是也有学者指出,不公平不是嫉妒的必要条件,嫉妒并不总是和不公平同时存在。不管公平或不公平,只要甲感觉自己低于乙,或者乙拥有了甲想达到但又没有达到的结果时,就会对乙产生嫉妒。通过进一步考量,本研究发现,真正引起嫉妒的是比较,而人们只会与和自己相似的对象进行比较(Wood,1989),因此相似度是个体产生嫉妒的先决条件。而处在同一个环境里的群体具有相同的身份和一定程度的相似度,例如同一个企业的员工,或同一个分销网络中的分销商,很容易进行相互比较,其他个体得到的好处(奖励大小),或分配的公平性(奖励的公平性),都容易成为嫉妒情绪产生的诱因。综上所述,研究者了解到嫉妒与不公平常常同时出现并高度相关。观察者分销商对奖励的公平性的感知常常引发其嫉妒情绪的产生,但除了对奖励公平或不公平的感知,其他导致相似分销商感到低人一等的因素(如奖励大小)也会造成嫉妒情绪的产生。(www.daowen.com)
尽管学界对不公平和嫉妒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是在组织内部完成的,目前尚未发现关于分销网络奖励情境中的公平和嫉妒关系的研究。另外,现有对于公平和嫉妒关系的研究都是从分配公平性的角度进行的,很少探讨过程公平性与嫉妒情绪的关系(e.g.,Bembenek et al.,2007;Krehbiel and Cropanzano,2000)。因此,本书将从奖励分配公平性和奖励过程公平性两个维度探讨公平与嫉妒的关系。本书将嫉妒分为善意嫉妒和恶意嫉妒,假设认为分配公平、过程公平所引发的善意嫉妒会产生更为积极的结果,而分配公平、过程公平所引发的恶意嫉妒会导致更为消极的结果。本研究在分销环境中同时把公平分为分配公平和过程公平,以及把嫉妒分为善意嫉妒和恶意嫉妒,并研究不同公平维度和不同嫉妒维度间的关系,能够解释不同公平性对观察者分销商关系承诺的影响,并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公平和嫉妒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