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浅析嫉妒的两种类型及动机来源

浅析嫉妒的两种类型及动机来源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范德文等通过实证研究将嫉妒分为恶意嫉妒和善意嫉妒两种类型。此外,一些研究发现,正当性察觉,即被嫉妒的对象的优势是否具有正当性,也会决定个体产生的是恶意嫉妒还是善意嫉妒。如果个体认为这种优势是正当且值得的,就会善意地嫉妒优势者;如果个体认为这种优势是不正当的、不应该的,就会恶意地嫉妒优势者。恶意嫉妒的动机是降低他人的地位或减弱他人的影响,而善意嫉妒的动机则是完善自我。

浅析嫉妒的两种类型及动机来源

范德文等(Van de Ven et al.,2009)通过实证研究将嫉妒分为恶意嫉妒和善意嫉妒两种类型。恶意嫉妒是不利的社会比较和随之而来的低人一等的次级感所产生的痛苦的感受,以及因无法改变自己的状况而产生的无助感和希望渺茫感,并会对嫉妒的对象产生敌意,即希望对方达不到目标。而善意嫉妒更多表达的是对他人及其所获成就的欣赏,在善意嫉妒的语境中,“我嫉妒你”是指我想成为你,因为我觉得你是有价值的。善意嫉妒是嫉妒的一种积极表现形式。

研究发现,社会比较所产生的同化效应或者反差效应是两种嫉妒产生的原因(Sterling,2013)。当个体与另一个相关个体进行比较时,比较得来的信息形成了该个体对其自身相对水平的评价。评价可以反映出两者的差距,当个体自身与所比较对象的差距明显时,将会产生反差效应;评价也可以将两者列为一个类别,当个体专注于与所比较对象的相似之处时会形成同化效应(Mussweiler et al.,2004)。社会比较所产生的反差效应或者同化效应又决定了个体通过社会比较产生的情绪是善意嫉妒还是恶意嫉妒。例如,当观察者分销商憎恨获奖分销商的成就并专注于自己与获奖分销商的差距(反差效应)时,就会产生恶意嫉妒;当观察者分销商欣赏获奖分销商的成就并专注于与获奖分销商相似的地方(同化效应)时,就会产生善意嫉妒。此外,一些研究发现,正当性察觉(perceived deservingness),即被嫉妒的对象的优势是否具有正当性,也会决定个体产生的是恶意嫉妒还是善意嫉妒(Van de Ven et al.,2009)。如果个体认为这种优势是正当且值得的,就会善意地嫉妒优势者;如果个体认为这种优势是不正当的、不应该的,就会恶意地嫉妒优势者(Van de Ven et al.,2010)。(www.daowen.com)

这两种嫉妒的不同还表现在个体所体验情绪的不同: 恶意嫉妒是充满敌意的嫉妒,而善意嫉妒是没有敌意的嫉妒。两者因情绪体验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动机。恶意嫉妒的人会感到沮丧,并尝试将不同水平中表现比自己优秀的人拉下来;善意嫉妒的人也会感到沮丧,但他们会尝试提高自己,使自己更接近于优秀者。恶意嫉妒的动机是降低他人的地位或减弱他人的影响(“向下拉”的动机),而善意嫉妒的动机则是完善自我(向上的动机)(Van de Ven et al.,2009)。两种嫉妒的不同动机产生了不同的行为结果: 恶意嫉妒充满了敌意并有可能造成毁灭性的结果(Sundie et al.,2009),而善意嫉妒则没有敌意并常常带来有建设性的、合作性的行为(Epstein,2003;Van de Ven et al.,2011)。虽然善意嫉妒是没有敌意的嫉妒,但仍然包含着次级感受所带来的痛苦,因此善意嫉妒和恶意嫉妒都是一种不愉快且痛苦的情绪,是由于人们觉察到他人正在享用自己也想得到的东西时而产生的一种痛苦感觉,但是善意嫉妒作为嫉妒的积极表现形式会产生积极的结果,而恶意嫉妒作为嫉妒的消极表现形式会产生消极的结果。因此,本书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奖励的不同特征所引发的善意嫉妒和恶意嫉妒是观察者分销商做出不同的关系承诺的原因。当观察者分销商对获奖分销商持有恶意嫉妒时,会采取恶意方式来损害获奖分销商的利益,同时企图报复供应商的不公平分配,采取非伦理和竞争性的方式谋取自身的利益,进而损害供应商的利益,降低关系承诺水平。而当观察者分销商对获奖分销商持有善意嫉妒时,会努力提高自己的绩效,以达到获奖分销商同样的成就,表现为积极地与供应商合作,保持较高的关系承诺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