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海上丝路支点建设的基本要点

海上丝路支点建设的基本要点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海上丝路的支点建设来看,应当着重把握以下基本要点。对于“海上丝路”建设而言,起步阶段的核心目标是要开辟从中国大陆直达印度洋的通道。[22]因此,现阶段“海上丝路”在跨区域的、区域的、次区域的支点选择,需要以印度洋通道建设为首要依据。因此,除印度尼西亚外,地处马六甲海峡的马来西亚也应成为“海上丝路”起步阶段的支点。作为负责任大国和“海上丝路”倡议者,我国在支点建设上必须有恒心、耐心和信心。

海上丝路支点建设的基本要点

关于倡议支点的概念界定,国内外学术界虽未达成共识,但一般而言主要是指在次区域的、区域的、跨区域的或全球的多边合作框架下,通过双边互动、交流与合作,能有效发挥全局的或关键的支撑作用,并能对多边合作其他各方产生积极的示范、引导和激励效应,从而切实保证多边合作进程稳定、和谐、有序的国家或地区。从海上丝路的支点建设来看,应当着重把握以下基本要点。

(一)支点建设具有阶段性,要形成合理的功能定位,切实保证诉求、能力与目标的相互契合

作为横跨欧亚沟通两洋的宏大构想,“海上丝路”支点建设需要依据总体构想的进展情况,分步骤、有重点、见实效地有序推进,从而集中力量突破“海上丝路”建设的发展瓶颈。

诚然,从理想状态看,支点的建设是起步越早越好,数量越多越好,进展越快越好;但问题在于,任何支点建设都需要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在内的大量资源投入,否则很难取得预期成果,甚至会适得其反。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在有效满足国内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后,可用于“走出去”的资源依然相对有限,难以保证所有潜在支点的共同建设需要,唯有选取更有价值的国家(地区)率先构建支点,而后再进一步延伸和拓展。

对于“海上丝路”建设而言,起步阶段的核心目标是要开辟从中国大陆直达印度洋的通道。这一方面有助于为中国—东盟合作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为“海上丝路”建设引入新的合作伙伴国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变东亚地区封闭的地缘政治格局,缓和在大国博弈影响下日趋紧张的地区局势。[22]因此,现阶段“海上丝路”在跨区域的、区域的、次区域的支点选择,需要以印度洋通道建设为首要依据。

在跨区域层面,由于“海上丝路”建设将会为我国“向西开放”,进一步深化跨区域交流与合作铺平道路,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目前有利于西方的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产生解构作用,因此在印度洋战略通道建设方面,不仅很难期望西方国家提供实质性协助,而且将会面临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的干涉和阻碍。[23]

在区域层面,作为东盟最大成员国,印度尼西亚是最有价值成为“海上丝路”支点的东南亚国家。2014年10月,印度尼西亚新任总统佐科威在就职演讲中强调指出:“我们应努力使印度尼西亚恢复为海洋国家,海湾、海峡、海洋将成为我国未来的文明,我们已经太久背弃了海洋、海峡与海湾。现在我们要回到海洋强国的时代,如同先祖一般在海洋称雄。”[24]在海洋开发方面,印度尼西亚与我国存在共同的诉求。双方在维护南海稳定,保证马六甲航道安全、加快海港建设、促进海上经贸往来、推动海洋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等方面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25]

在次区域层面,支点选择应着眼于中南半岛和马六甲海峡。从中国大陆到印度洋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是海路,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渡南海,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二是陆路,从中国西南内陆出发,穿越中南半岛,直达印度洋入海口。海路是现成的,但要支撑起“海上丝路”,还必须化解马六甲困境,进一步加强海港建设和航道安全。因此,除印度尼西亚外,地处马六甲海峡的马来西亚也应成为“海上丝路”起步阶段的支点。新加坡在地缘上具有重要价值,但是樟宜美军基地的长期存在,使其很难真正成为“海上丝路”的支点。陆路是待建的,需要通过中南半岛的铁路网建设和印度洋东海岸的港口建设,方能形成快捷的战略通道。因此,地处中南半岛的缅甸与泰国也就很有价值成为“海上丝路”起步阶段的支点。(www.daowen.com)

(二)支点建设具有曲折性,要立足于长远规划,坚持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评判得失的根本标准

支点建设要经历从相互接触到相互认知,到相互信任,再到相互交融的发展过程,其间由于文化差异、利益分歧以及外部大国阻碍等因素影响,难免产生各种误解、摩擦、冲突等不利情况,从而使得建设道路曲折难行,甚至会不时出现反复。2014年7月,缅甸单方面宣布无限期搁置中缅高铁项目,不仅严重影响中南半岛的印度洋通道建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长期以来的政治互信。其中,既有缅甸部分高层借机提高要价的政治因素,也有缅甸中央与少数民族地方的利益分歧因素,更有美日等西方国家施加压力的外部因素。

作为负责任大国和“海上丝路”倡议者,我国在支点建设上必须有恒心、耐心和信心。一方面要充分理解相关国家在对华合作中的患得患失——既想搭乘中国经济的“顺风车”,又担心中国崛起后的地缘政治和安全风险——从而包容对待相关国家的犹豫、反复和“搞平衡”;另一方面要立足长远规划,坚持“亲诚惠容”方针,将双边关系做实、做细、做深,通过实际行动化解相关国家的顾虑和担忧,夯实双方互利共赢的合作基础。支点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严防“短期红利”和“抄近路”利益冲动,尤其在经济合作中,更要重视环境保护、劳工保障、社区交流等看似费时费力的“赔钱工作”。唯有如此,方能自下而上形成良好的民意基础,进而为支点建设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三)支点建设具有开放性,要着眼于多边合作,充分发挥双边合作的示范、引导、激励作用

“海上丝路”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搭建公平、合理、安全、有序的多边合作框架,从而为沿途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互利共赢的良好发展环境,因此其建设成效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沿途国家的广泛参与。这就使得“海上丝路”的支点建设,必须在积极推进双边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将着眼点延伸到多边合作,充分发挥双边合作的示范、引导、激励作用,促使其他国家共同参与“海上丝路”建设。

具体来看,一是要在双边合作中积极树立成功典范,形成“用事实说话”的示范效应,从而在根本上瓦解美日等西方国家利用媒体和民间组织歪曲我国形象的不实之词,化解其他国家的担忧和顾虑;二是要在双边合作中进一步摸索和完善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其他国家理解和接受“海上丝路”的多边合作框架;三是要在双边合作中合理运用外溢效应,从而对其他国家形成有效激励,促使其他国家明确意识到,唯有参与“海上丝路”建设,方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共同发展的合作收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