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台湾地区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必要性与优势

中国台湾地区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必要性与优势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说,30多年的发展使中国台湾地区与大陆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目前大陆已成为台湾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那么,“一带一路”建设则为台湾地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所以,把握机遇,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不仅有助于推动台湾地区经济的转型发展,也有助于推动两岸合作模式的转型升级。

如果说,30多年的发展使中国台湾地区与大陆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目前大陆已成为台湾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那么,“一带一路”建设则为台湾地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众所周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多为新兴市场,可为两岸经贸合作创造巨大经济红利。所以,把握机遇,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不仅有助于推动台湾地区经济的转型发展,也有助于推动两岸合作模式的转型升级。

(一)“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中国台湾地区的必要性

1.愈发边缘化的中国台湾地区经济寻找新机遇和新出路的需要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台湾地区推行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缔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台湾地区的半导体、IT、通信电子精密制造等产业在全球领先,中国台湾地区因其在经济、教育、研发和高科技产业发展上的成就,与中国香港地区、新加坡、韩国并誉为“亚洲四小龙”。20世纪50—80年代,台湾地区以平均8%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维持40年之久,然而,从90年代开始下滑,1992—1999年降至6.5%,2000—2007年降至4.9%,2008—2013年续降至3%[15],2014年达3.43%[16]。自2000年后,台湾地区投资率持续下滑、公司关门家数大幅攀升、新设公司家数及平均投资规模严重缩水。2000—2007年新设公司减18%、平均资本额萎缩24%;2008—2013年新设家数续减10%、资本额又掉23%,这些都显示台湾地区相对在吃老本,靠旧有的投资在维持生计,成长动能虚脱。[17]当前国际形势已发生深刻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推进,但中国台湾地区除作为APEC成员外,一直游离于其他区域组织之外。加入RCEP等,对台湾地区来说,短期内很难实现。市场狭小本是制约中国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先天缺陷,且政党恶斗、议事瘫痪,不断持续内耗和固步自封,使中国台湾地区经济边缘化危机日趋严重。而大陆提出“一带一路”,不仅是一个国家构想,更是一个全球构想,目的在于建立一个连接东南亚、中亚、南亚、中东,直至非洲、欧洲的“超级经济区”,在全球经济合纵连横创新升级之际,中国台湾地区如果与大陆融合,借船出海,全面深化与亚欧非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不仅可以得到广阔的发展空间,经济边缘化危机也必然得到缓解,台湾地区重新焕发生机指日可待。

2.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共建“大中华经济区”的需要

由于荷兰和日本分别38年和50年的殖民统治以及国民党退守中国台湾地区的两度与祖国大陆的“隔离”,更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经济快速融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中国台湾地区逐步走上一条依赖世界市场的特殊发展道路。而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大陆也更新了经济发展模式,在1979—2014年,实现年均近10%的高速增长。大陆经济在获得迅猛发展的同时,也迎来了两岸经贸合作、共建“大中华经济区”的历史性机遇。2008年国民党重新掌权,两岸恢复海基、海协两会制度性协商后,已经举行过10次会谈,签署21项协议,已经营造出两岸关系65年来的最佳时刻,并创造了巨大的和平红利。以两岸经济合作为例,大陆陆续对台湾地区30多种农渔产品实施进口零关税,各地每年举办数十场大型台湾地区产品展销活动,促进了台湾地区农渔产品和中小企业产品对大陆出口的快速增长。据大陆海关统计,2014年前11个月,大陆自台湾地区进口农渔产品达5.38亿美元,是2008年全年进口额的3倍。占台湾地区企业总数97.6%的中小企业,大多数都能从中受益。[18]然而,随着两岸合作的深化,也出现了一些矛盾,两岸制度化协商一度中断,使两岸关系的制度化推进遭受重大挫折。在此背景下,如果台湾地区积极融入大陆的“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构筑两岸经济合作新的平台与机制,促使两岸加大力度携手合作,并以“大中华经济区”身份参与国际竞争,这不仅符合两岸的共同利益,更是深化经济合作的发展方向。

3.增强两岸战略互信,共促和谐发展的需要

1949年国民党退守中国台湾地区以来,海峡两岸一直处于特殊状态,两岸关系错综复杂,台海多次发生危机,不仅牵涉两岸民生,也牵涉亚太区域情势,影响全球经济。然而,1987年以来,随着两岸关系的解冻,两岸的经贸、文化和民间往来日趋频繁,“经济热”“旅游热”等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两岸关系不断发展、进步,并渐趋和缓。尽管如此,由于历史遗留的问题与情结,政治制度差异和国际环境因素以及现实所带来的冲突与纠葛,两岸关系仍错综复杂。“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正因为大陆充分考虑台湾地区中小企业和广大基层民众的利益,在两岸签署的一系列协议中,大陆都给予最大程度照顾和关切。可就是这样的善意,却屡屡受到一些别有用心的“台独”人士的故意抹黑和抨击。“一带一路”的本质主要是推进经济与人文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尽管两岸分歧依旧、误解犹存,但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在与国外同行合作中,两岸完全可以以此为契机,“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不断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铸造比钻石更加坚固的兄弟友谊,以维护两岸和平稳定,共同追求和平发展,这不仅完全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也符合21世纪人类追求的价值。

4.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和共圆“中国梦”的需要

“两岸命运共同体”目前已成为大陆对台政策的关键词之一。2015年5月4日,在会见朱立伦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表示,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历来是生死与共的。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两岸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要携手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并就此提出坚持“九二共识”、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加强两岸人员和文化交流、积极探索解决政治分歧和难题、两岸同胞和全世界的中国人团结起来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5点主张。[19]毋庸置疑,“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新提法,是对两岸关系模式的再构建,将会创造出覆盖两岸更大范围的利益空间。目前,大陆已经将建设“一带一路”上升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梦”,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国家发展倡议,这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而这一倡议,不仅可以满足两岸双方的发展需要和优势互补,还可以将双方的合作辐射到更广阔的欧亚非地区,把两岸民众的未来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为两岸民众谋福祉的同时,不断增强互信、互赖、共生、共荣关系,从两岸的血缘、文化共同体发展至经济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生命共同体,最终实现两岸的和谐、融合、统一,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中国台湾地区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优势

1.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台湾岛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曾长期隶属福建省(南宋、元、明三朝,隶属福建晋江或同安县;清康熙二十三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由于战略需要,1885年九月初五,清政府在台湾设立行省。在建省过程中,清政府明令规定:“台湾虽设行省,必须与福建联成一气……庶可内外相维。”[20]台湾省最高行政长官全称为“福建台湾巡抚”,台湾和福建关系特殊,闽台自古“一家亲”。历史上,福建一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发祥地、重要节点和起点。泉州(刺桐)港、福州港和漳州港(月港)、安平港以及厦门港,在历史不同时期都是重要港口,对“海上丝绸之路”发挥过重要作用,从地缘和历史上看,说中国台湾地区全程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也不为过。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欧大陆东西南北的商贸道路,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间和平交往之路。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台湾,与大陆一样,都是这一遗产的继承者。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中,台湾区位和历史优势明显。

2.具备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需求相契合的产业优势

台湾地区经济是一个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体。电子信息产业、化学工业及金属机械工业,是其三大优势产业;台湾的食品业、农产品加工业、建材业、海空运输业、金融业医疗美容业、贸易物流业、物联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也相当发达。目前,中国台湾地区出口市场可以分成三大块,一是大陆和香港,占台湾地区出口的40%以上;二是欧美地区,占台湾地区出口的20%以上;三是东南亚国家,尤其集中在泰国、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等六国,约占中国台湾地区出口的15%左右。[21]中国台湾地区还是除美国硅谷以外另一个因创投业发展而打造出较高水平高科技产业群的成功典范,中国台湾地区曾与美国、以色列并列全球三大创投最发达的地区,更为国际私募股权基金竞相投资首选之地。以“物联网”为例,“物联网”是未来全球产业的发展目标,台湾地区以积累的科技产业基础与创新能力,在发展“物联网”的起跑点上具有优势。由于“一带一路”着重于基础建设相关产业,与“物联网”中的智慧城市、智慧电网、智慧运输、智慧家庭等概念都得以结合,市场潜力巨大。这些行业,既是台湾的产业优势,也是“一带一路”的构想重点,台湾地区借此可连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产业发展,扩大全球布局,这样既能发挥优势,也能为自己寻找到新的发展动力和空间。

3.中国台湾地区航运业、物流业发达,海外投资和产业跨境转移经验丰富

“一带一路”合作重点可归纳为“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台湾地区致力于“贸易畅通”,潜力很大。一是航运业发达。台湾地区四边环海,天然港口较多,除了台东、绿岛、兰屿、东港、安平、马公等中小型港口外,主要有高雄港、基隆港、台中港、花莲港、苏澳港5个国际港口,其中高雄、基隆位于台湾海峡东岸,成为中国台湾地区著名综合性商港,现代化水平高,航运线路网涉及世界主要港口。[22]主要航商包括长荣、阳明、万海、益航、新兴和裕民等,其中长荣与阳明以远洋为主,万海则以近洋(亚洲区间)为主。随着台湾地区经济发展及与国际经济联系的加强,航空运输业也得以迅速发展。目前中国台湾地区已建成民用机场18个,包括桃园、高雄2个国际机场,台北松山、台中、嘉义、台南、马公、花莲、台东、屏东、新竹9个岛内机场,梨山、阿里山2个为直升机机场,以及兰屿、绿岛、小琉球、七美、望安、尚义、北竿、南竿等多处离岛小型机场。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台湾地区有岛内航线18条,境外航线97条,形成了较为细致完备的航空运输格局。近年来,中国台湾地区积极开拓长途航线,先后与澳大利亚、南非等45个国家或地区签订航约,目前中国台湾地区航空公司飞机飞行定期航线共计有28个国家(地区)和81个营运航点。[23]二是随着经济腾飞,台湾地区物流业也应运而兴。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已成为许多跨国公司的重要原材料、零配件供应地,物流配送业务大幅增长。三是中国台湾地区境外投资和产业跨境转移经验丰富。推进“一带一路”,大陆诸多优质产能必然要“走出去”。中国台湾地区企业丰富的境外投资和产业转移经验,在东南亚享有良好声誉。两岸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可以加大合作力度,优势互补,争取双赢。

4.具备多元文化环境和国际化人才储备优势

20世纪90年代中国台湾地区实施“南向”政策,台商也在东南亚耕耘多年,中国台湾地区资本至今仍然是影响东南亚经济的重要力量;台湾地区也有200多万的华侨华人(仅金门县就有7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各地,台湾地区不可避免地成为东西方交往的重要窗口之一,对外贸易关系稳固。相比大陆,台湾地区无论是在语言技能、人文底蕴、文化习惯上都更深地融入了全球经济。多元的国际化文化环境、多维的经济利益和纵横交错的关系网络,不仅可以实现中国台湾地区与“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融合,也为台湾地区企业更好布局全球提供帮助和便利。此外,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迫切需要那些既了解中华文化,又具备国际化胸怀,具有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又懂国际市场规则,拥有高超的国际化视野和专业技能的国际化人才。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是中国台湾地区最大的文化优势。在全球化,尤其是中国大陆在世界的和平崛起以来,全世界都想重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两岸可以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台湾地区就确立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战略,企业很早就“走出去”,制造基地遍布全球。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积累,台湾地区已经储备了一大批国际化人才。“台湾地区向来不缺人才,但却一直欠缺让人才发挥的舞台。”[24]这些国际化人才,不仅可以帮助台湾地区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也可以为大陆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提供支持和帮助。

【注释】

[1]“ASEAN Economic Community 2015:Progress and Key Achievement”,The ASEAN Secretariat.http://www.asean.org/storage/images/2015/November/aec-page/AEC-2015-Progress-and-Key—Achieve-ments.pdf.

[2]《东盟经济共同体成立发布(东盟2025:携手前行)愿景文件》,http://china.cnr.cn/ygxw/20151231/120151231_520988658.shtml。

[3]“ASEAN Economic Community 2015:Progress and Key Achievement”,The ASEAN Secretariat.http://www.asean.org/storage/images/2015/November/aec-page/AEC-2015-Progress-and-Key—Achieve-ments.pdf.(www.daowen.com)

[4]《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正式签署》。http://world.huanqiu.com/hot/2015-11/8027547.html。

[5]《第十八届东盟与中日韩财长和央行行长会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5/03/c_127760004.htm。

[6]《李克强在第十八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1/22/c_111721 8202.htm。

[7]姜跃春:《中日韩首脑会晤重启与三方合作的未来》,《当代世界》2015年第12期。

[8]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官方网站:《东盟的贸易、产业统计》,http://www.jetro.go.jp/world/asia/asean/,2014年8月23日。

[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2014年4月数据。

[10]盛斌:《迎接国际贸易与投资新规则的机遇与挑战》,《国际贸易》2014年第2期。

[11]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2014年4月数据计算。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亚洲司网站:综合数据;http://yzs.mofcom.gov.cn/article/g,/,2014年8月23日。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亚洲司网站:综合数据;http://yzs.mofcom.gov.cn/article/g,/,2014年8月20日。

[14]数据来源于杜伟强律师事务所和中国香港地区国际仲裁中心网站。

[15]尹启铭:《全球变革求生 台湾内耗吃老本》,《“中国时报”》2015年1月28日。

[16]胡文洁:《马英九警告:台湾经济面临边缘化危机》,《联合早报》,2015年1月30日。

[17]尹启铭:《全球变革求生 台湾内耗吃老本》,《“中国时报”》2015年1月28日。

[18]《2014年12月31日国台办新闻发布会辑录》,2014-12-31,http://www.taimeng.org.cn/fwzx/xwfb/t20141231_326094.htm。

[19]陈斌华:《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2015-05-04,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5/04/c_1115169416.htm。

[20]陈跃:《晚清新疆与台湾建省之比较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3年第3期,第68—80页。

[21]胡石青:《台湾优势产业与劣势产业分析》,《海峡科技与产业》2011年第11期,第35—38页。

[22]王健:《台湾海峡港口协同发展研究》,《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第9—17页。

[23]郭红丽、王华:《台湾航空业发展及两岸航空业合作前景分析》,《台湾研究》2011年第1期,第38—44页。

[24]翁毓岚、施振荣、叶寅夫:《整合两岸优势》,《“中国时报”》2014年9月2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