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大修理既是一种技术性活动,也是一项经济性活动,它不但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期限,也对产品生产成本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必须考虑维持设备性能水平的所需的全部费用,且随着技术进步的加快,大修理的经济性质将发生变化。越是积极地进行维修活动,由于设备老化、设备性能水平降低、故障停工造成的损失就会越小,但维修费用太高会增加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长期地进行修理,并不能保持设备的原有性能,其精度、效率总是越来越低,性能总是越来差,修理周期越来越短,使用费用、生产成本越来越大,产品质量越来越差。基于上述原因,设备大修理在经济和技术上都是有限度的,必须分析确定设备大修理的经济界限和技术界限。
1.设备大修理的基本经济条件
大修理能够利用被保留下来的零部件,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资源,因此在设备更新分析时大修理是设备更新的替代方案,这是大修理的经济实质,也是大修理这种对设备磨损进行补偿的方式能够存在的经济前提。因此,进行设备大修理决策时,应同设备更新或设备再生产方式相比较。如果一次大修的费用超过该设备的再生产费用,显然这种修理是不合理的,宁可处理该设备而选择购买新设备,故从理论上讲,对设备进行大修的经济界限可用下式进行判断,即
式中Ri——设备进行第i 次大修的费用;
Ki——设备第i 次大修时购买同种新设备的市场价值(重置价值);
Li——设备第i 次大修时的残值(目前市场价值)。
由上式可知,只有在设备第i 次大修时所需的费用小于或等于购买同种新设备所需付出的代价扣除设备在大修时的残值时,设备才值得大修。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满足上述条件,大修理也不一定是合理的,因为设备大修后的实际生产效果还需要通过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和成本来反映。
2.设备大修理的补充经济条件
设备是否应进行大修,不能仅从大修费用与设备价值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同时,必须与其生产成本联系起来综合评价。其评价标准是在大修后使用该设备作业时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不超过使用相同的新设备作业时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这样的大修在经济上才是合理的。可用公式表达为
或
式中Ci——第i 次大修后的设备生产单位产品的成本;
C0——同种新设备生产单位产品的成本。
大修理后的设备生产的单位产品的成本,可根据设备在两次大修理之间的总费用与该期间生产产品的数量之比来确定,具体计算公式为(www.daowen.com)
式中Li——设备第i 次大修时的残值;
Li+1——设备第i+1 次大修时的残值;
Ri——设备进行第i 次大修理的费用;
Cgi——设备在第i 次大修与第i+1 次大修之间的经营成本总和;
Qi——设备在第i 次大修与第i+1 次大修之间的产品总产量。
同理,新设备生产的单位产品的成本的公式可表达为
式中K0——新设备的价值;
L1——设备第1 次大修时的残值;
Cg0——新设备从投入使用至第1 次大修前的经营成本总和;
Q0——设备从投入使用至第1 次大修之前的产品总产量。
可见,从设备大修理的费用角度考虑仅是设备大修理的基本条件,是必要条件,而从大修理后设备生产的单位产品的成本角度考虑是补充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