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形势、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和科学判断,为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以上的持续高速增长,部分年份增速高达两位数以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首先归功于改革开放,同时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人勤劳、智慧和节俭,既拼命工作,又省吃俭用、储蓄创业,尤为重要。另一个因素是,我们的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要素成本较低。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我们不仅向国内外市场提供了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服务,还迅速积累了巨额建设资金,从而形成了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当前,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接近上限,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汽车、钢铁等行业发展空间逐渐缩小。可以说,粗放型的高投入带动高增长路子已经走到了尽头。要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更加宏伟远大的目标,必须另辟蹊径,找到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方式。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只有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推进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面临的阶段性发展困局,步入柳暗花明的新境界、新天地。
(二)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这个矛盾集中表现为,供给能力不强,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以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物质文化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和变化快的特点。如果说过去要解决的是“从无到有”、“由少到多”,未来则要解决的是“从多到好”、“好上加好”。为此,必须在持续扩大经济总量的基础上,加快优化提升供给结构和水平,向市场提供更多质量上乘、丰富多彩的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同时,还要不断缩小区域、城乡等差别,加快改变发展不够平衡、分配不够合理的情况,让全体人民都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www.daowen.com)
(三)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个攻坚克难的历程,需要“过五关斩六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是一个重要关口。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要从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阶段,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这一根本性转变。有关研究表明,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有近百个中等收入经济体,目前只有十几个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其余的都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阶段,难以完成质的飞跃,最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实现发展方式、发展质量的根本性转变。现在,我国总体上仍处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不高,源头创新不足,不少关键技术、关键部件依赖进口,质量效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特别是,我们还面临着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中低端产业向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转移的双重挤压。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经济领域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加快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终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