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种子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机制创新

种子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机制创新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紧抓机遇“走出去”。六是国家与地方联合建立西北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专项基金,广泛吸引社会、金融资本投入,支持西北半干旱地区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合作。

种子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机制创新

(1)瞄准两个突破口

一是打造“一带一心多片”的农作物种业空间布局格局。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扩大开放的总体格局,用好各种多双边经贸合作机制,将西北半干旱地区传统制种业的优势扩散到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的伊朗、吉尔吉斯斯坦、白俄罗斯等中西亚、中东欧国家。利用杨凌示范区农科资源优势,打造西北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种业基础性研究中心。基于区位优势与资源条件,打造以甘肃河西走廊、甘肃定西、甘肃天水、陕西关中、陕西榆林、宁夏沿黄灌区、青海沿黄灌区为核心的集中连片、设施齐全的优势农作物制种基地,形成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多片种子生产优势集中区。

二是紧抓机遇“走出去”。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制定有利于种业“走出去”的金融税收等配套优惠政策;减轻走出去种子企业税收负担;加大信贷信用保险支持力度,给予出口优势品种和出口龙头企业优先提供贴息优惠贷款和一般性贷款等扶持;给予“走出去”种业企业财政补助支持与奖励。

(2)夯实三个着力点

一是龙头企业培育。释放政策红利,扶持潜力企业;推进兼并重组,促进产业联合;树立品牌意识,完善营销网络。

二是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培养引进研发高端人才,推进并落实育种人才、技术、资源依法向企业流动;深化种子科研体制改革,保护科研人员发明创造的合法权益,发挥国家(杨凌)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作用,促进种业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优势种业基地与创新实验区建设。加大对西北半干旱地区国家级制种基地和制种大县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专业化良种繁育区高标准建设,并纳入基本农田范围予以永久保护;引导新设立的国家和省部级种业产业化技术创新平台,优先向西北半干旱地区符合条件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倾斜,以种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建立1~2个创新实验区。

(3)完善五个支撑体系

一是协同创新体系。构建由政府引导,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种子企业构成的种业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创新种业发展机制,实现种业“育种、扩繁、推广”一体化健康发展新格局。加强引导,建立种业技术创新平台;整合资源,构建育种协作攻关机制;因势利导,分步构建新型种业体系;搭建平台,促进公共研究成果共享。

二是种质资源及品种保护体系。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建立完善品种审定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三是种子生产与流通体系。要根据品种推陈出新速度、气候变化、种植结构调整、经营者意愿等因素制订科学、合理的种子生产计划;依据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科学选择良种基地,将符合条件的现有制种区域纳入基本农田进行保护;支持种子企业与制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和利益共享机制;建立种子生产档案,建立质量追溯系统,加强种子生产的监督管理;合理规划物流配送体系,加快种子流通追溯体系管理平台建设,并与制种基地、加工企业、批发市场、种子经营代销户、用种单位(个人)等5个追溯子系统的节点互联调试、运行。(www.daowen.com)

四是储备调控体系。明确国家和西北半干旱地区各省种子储备范围与职责,鼓励并支持西北半干旱地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承担种子储备任务。

五是市场监督管理体系。严格种子生产、经营行政许可管理;加强种子行政许可事后监管和日常执法,加大对种子基地和购销环节的管理力度,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加强种业监管队伍建设

(4)做好六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一是建议国家支持西北半干旱地区建立跨省级行政区的种子育繁推一体化多主体协同创新联盟,联合编制西北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种子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农作物种业发展重点、节奏、力度以及创新平台、龙头企业支持方向,为农作物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宏观环境

二是设立西北半干旱地区小麦玉米油菜马铃薯蔬菜、经济林果等特色农作物良种重大科研攻关专项,通过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突破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高效繁育、加工流通等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提高西北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

三是加大对西北半干旱地区国家级制种基地和制种大县政策支持力度,在促进农作物良种繁育区高标准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土地入股、租赁等方式,推动土地向制种大户、农民合作社流转,支持种子企业与制种大户、农民合作社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

四是建立种子市场秩序行业评价机制,督促企业建立种子可追溯信息系统,完善全程可追溯管理。推行种子企业委托经营制度,规范种子营销网络。

五是加强农作物种业人才培养,落实促进种业人才流动的相关制度。加强西北高等农业院校农作物种业相关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实习基地建设,建立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提升农作物种业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利用西北高等农业院校教学资源,加大农作物种业人才继续教育和培训力度。西北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要积极落实科研人员通过兼职、挂职、签订合同等方式到企业从事商业化育种的相关制度。

六是国家与地方联合建立西北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专项基金,广泛吸引社会、金融资本投入,支持西北半干旱地区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