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社会经济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社会经济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6西北半干旱地区城镇化率表1-3西北半干旱地区土地、人口主要指标续表1-3社会经济发展现状①社会经济取得巨大发展自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北半干旱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表1-5西北半干旱地区主要民生指标统计续表1-5③社会经济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北半干旱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社会经济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人口与城镇化

2013年,该区域总人口为5833.0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4.26%,有汉、藏、回、土等近40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407.40万人,占7.22%。宁夏、青海地区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占比大,甘肃、陕西少数民族分布略少(图1-4)。

图1-4 西北半干旱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

西北半干旱地区是西北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为162人/km2,比全国人口密度高出20人/km2,人口压力大。地区内人口分布不均,其中:陕西关中和甘肃兰州、天水、平凉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平均超过200人/km2;青海和宁夏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平均低于100人/km2(图1-5)。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9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

图1-5 西北半干旱地区人口密度

西北半干旱地区城镇化率为48.02%,比全国低6.75%。陕西半干旱地区城镇化率为57.2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宁夏城镇化率最低,为32.95%;甘肃、青海城镇化率分别为42%、43.64%(图1-6、表1-3)。

图1-6 西北半干旱地区城镇化率

表1-3 西北半干旱地区土地、人口主要指标(2013年)

续表1-3

(2)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①社会经济取得巨大发展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北半干旱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到2013年年底,该区生产总值达20 486.17亿元,为2000年的8.49倍,年均增长率为17.03%,固定资产投资20 988.79亿元,为2000年的22.35倍,年均增长率为24.85%;社会消费零售总额6613.26亿元,为2000年的6.55倍,年均增长率为14.37%;耕地面积9108.021万亩,为2000的1.18倍,年均增长率为1.2%;粮食总产量达2047.72万吨,为2000年的1.45倍,年均增长率为2.69%(表1-4)。(www.daowen.com)

表1-4 西北半干旱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及增长率

续表1-4

注:本表时点数为2013年数据;增长率为2000—2013年间的年均增长率。

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以2000年为基期,2013年西北半干旱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576.19元,为基期的4.32倍,年均增长11.9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 882.70元,是基期的4.33倍,年均增长11.93%;人均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为11 337.57元,为基期的5.80倍,年均增长14.48%;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6 742元,为基期的8.56倍,年均增长17.97%(表1-5)。

表1-5 西北半干旱地区主要民生指标统计(2013年)

续表1-5

③社会经济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北半干旱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2013年年底,该区域人口占全国的4.26%,而生产总值仅占全国的3.43%,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08%,耕地面积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4.50%,粮食产量仅占全国的3.4%,单产仅为全国平均的75.63%。

2013年,西北半干旱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9.2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320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3.9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682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93.15%;人均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798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6.17%;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52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1.29%;人均粮食产量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2.97g,为全国平均水平的90.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