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家庭养老保障功能下降

家庭养老保障功能下降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农村家庭中,日渐受到侵害老年人权益亟待保障。


家庭养老保障功能下降

家庭养老作为中国农村最普及、最长久的养老方式,在农村养老保障中占据重要地位。农村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子女供养占有主要部分。但是近年来随着家庭结构的转型及孝文化的缺失导致了家庭养老保障功能趋于弱化。

4.3.1.1 家庭结构转型,人口外流严重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农村人口生育率不断下降,已经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人口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家庭结构日渐趋向小型化、核心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材料,1980年农村居民户均人口为5.54人,1990年下降为4.8人,2000年降为3.65人。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城乡家庭平均人口分别为2.97人、3.27人,单个农村家庭人口数量逐年下降,规模上,许多地区尤其是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的家庭结构越来越呈现“4—2—1”甚至“6—2—1”的“核心家庭”模式。家庭子女数减少使家庭抚养比变大,单个劳动力的养老负担加重。目前中国农村平均每8个劳动力供养一个老人,到2050年,每2.5个劳动力就要供养一个老人。城乡二元结构的利益驱动促使农村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农村大多只剩下老人和儿童,“空巢家庭”越来越多,日常生活中子女与父母分居两地,没有时间和精力赡养老人,根本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农村老年人养老因此失去依托。2010年11月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在无锡召开,会上公布了目前空巢家庭状况:全国范围内城乡空巢家庭已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人口的37%。截至2009年底,中国1.67亿老人中,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1899万,占11.4%,他们中的大多数逐步进入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状态。我国有失能老人1036万、半失能老人2133万,共占老人人口总数的18.9%,他们不同程度地需要提供护理照料服务[8]。2015年农村老年人口,包括空巢、留守老年人5000万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2240万人,低保老年人1900万人,特困老年人443万人。预计到2020年,独居老人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9]。人口的外流加重农村养老的难度,农村家庭养老出现前所未有的困境。

4.3.1.2 孝文化缺失阻碍家庭养老功能的发挥

1.孝道观念蜕化

孝道养老是基于血亲关系联结起来的抚养与赡养关系,这种遵循人性的保障人类社会永续继替的文化安排备受推崇。(www.daowen.com)

然而,当农民市场经济现代文明的物质冲击,思想观念起了变化。传统的“孝道”观念受到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一方面,孝的内涵被异化。于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诸如重利益轻道义的想法和做法。有些青年农民认为赡养是建立在有物质回报的基础上,索要对老年人的财产。当发现老年人无财产,他们只有为其付出供养费用而收不到物质回报时,就把老人当成负担和累赘,兄弟姐妹间相互推脱养老责任,拒绝承担赡养费、侵犯老人合法权益、甚至虐待老人的事情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孝外延缩减。现实中很多子女认为养老就是给父母钱,担负养老费用就完成了养老任务,这是极其错误的想法和做法。养老应该是物质与精神的相结合,单就物质层面的养老仅能称作“赡养”,而只有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都重视才可以称为“孝养”。所以不问老人的精神需求、内心感受的赡养,是无法让老人感到幸福的,只有从老人内心出发,满足他们的精神和物质双重需求,才是实现真正的孝顺,也才是我们养老所真正追求的目标。

2.家庭伦理道德淡薄

当前,血缘关系淡化的趋势越发明显,人们更倾向选择的人际关系是爱人、同事、朋友等,而对非个人选择的血缘关系,如:父母、兄弟姊妹持淡化态度,这就带来了家庭伦理道德的日趋淡薄。当前这种伦理道德淡薄集中反映在:(1)子女不愿承担孝养父母的义务。据抽样调查,在养老问题上,子女孝敬老人或基本履行养老义务的占48%,在赡养问题上有分歧或矛盾的占40%,还有12%的子女不尽赡养义务。(2)为争夺家庭财产,兄弟大打出手、反目成仇。(3)夫妻做不到相敬如宾。这些方面都影响了家庭关系的和谐,不利于营造敬老的社会氛围,影响农村养老的质量,损害了农村的道德风貌。

3.重幼轻老现象日渐突出

现代农村家庭中又出现理念上的偏差——“尊老不足,爱子有余”,导致了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一方面是子女越来越不重视年老的父母,甚至对他们基本的生活需求都不尽力满足,更别谈精神需求。而有的子女甚至还要求老人担负照看孙子、承担家务的责任,有的子女以经济条件差为由,不仅不养老,还要求父母对自己和自己的子女提供经济扶持,家庭中出现供养倒挂现象,社会赡养资源也因此而逐渐减少。另一方面,子女“过度关注”自己的下一代,投入了过多的精力和财力,这种“重幼轻老”的现象被叫作代际重心向下倾斜。以这种价值理念指导行为,容易诱发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传统的中国家庭是建立家长制基础上的,倡导“长幼有序,等级森严”,纵向的亲子关系构成家庭的基本轴心,“长者为重”是家庭的基本理念,在家庭中长者享有至高的权威。改革开放后,伴随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民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数代同堂已经发生“裂变”,链式家庭逐步瓦解,家庭的轴心也发生了改变,由亲子关系转变为横向的夫妻关系,家庭中老年人的权威地位逐渐减弱,甚至变为家庭中的“弱势”群体,“老少倒挂”的现象愈演愈烈,由以往的“孝”字当头,以父母为中心转为而今以子女为中心,可谓“敬老不足,爱幼有余”,甚至还有“只爱幼不敬老”的现象。现代农村家庭中,日渐受到侵害老年人权益亟待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