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1 家庭养老的内涵
农村老年人依托家庭来养老,这是中国农村养老的显著特点之一,也是千百年来传统教育影响的结果。所谓农村家庭养老是指农村老年人因年老体弱失去劳动能力之后,依靠家庭成员或其他亲属为其提供养老支持,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植根于农业经济的农村家庭养老实质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以个人劳动收益积累作为保证,在家庭内部实行交换的“反哺式”供养。农村的家庭养老保障能力一方面取决于子女的数量和性别,以及子女的自身的经济能力,另一方面还受到文化、道德、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在中国,家庭养老有着数千年传统,在过去尤其是农村地区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现在及未来仍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1.家庭养老有利于孝道传承
在农村的大部分地区,广大农民仍愿意延续着几千年来传统的生活方式,家庭养老作为其中一项传统,也自然被延续保持着,传统特征较强的农村老年人大多希望子女保持传统来照顾他们。比起城市,农村老年人更加依赖子女,无论老年人经济状况好坏与否,子女供养是责任和义务。而在履行这份责任和义务中,孝顺与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顺父母更是理所应当,被广泛尊崇倡导。传统孝道是维系家庭养老的重要因素,而反过来家庭养老方式的延续也是孝道传承的一种手段。家庭养老符合中国老年人口生活习惯,是老人喜欢的养老环境,尊老爱老孝老就应该依照老人喜欢的方式让老人生活的舒心愉悦。因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日本与新加坡在养老保障方面至今依旧大力倡导家庭养老。
2.家庭养老有利于满足精神需求
从老年心理学角度讲,心理孤独、精神无慰藉对老年人的伤害极大,解决之道只能是家庭养老。《孝经·纪孝行》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在农村社会,家庭养老给予老年人的精神满足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方面,膝下有子孙陪伴得享天伦之乐,心情愉悦,加上亲眼见证子孙的成长,满足感油然而生。因为很多农村老年人将养育孩子作为自己一生最有成就的事,这是对老年人辛苦一生的一种宽慰,普遍流行“儿孙满堂、富贵临门”的说法。另一方面,依靠农业生产经营生存的农村,需要掌握娴熟的农业生产技能,一直以来,农村的科技发展并不是很快,在农业生产技术经验、处理社会关系等方面,年轻一辈都依靠老一辈的传授,老年人以丰富的阅历在家庭中具有权威性。对此费孝通曾称之为“长老统治”的乡土社会,家庭中农村老年人价值的体现,也让他们感到精神上的满足。
3.家庭养老与自我养老相辅相成
农村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很多人在满60岁时,虽已步入退休年龄,但他们仍未退出农业生产和家庭劳作活动,身体较好者仍然一如既往地从事各种农副业生产劳动。他们不仅没有依靠家庭成员的照顾,而且还在为家庭贡献了自身的体力和经验,积累家庭生活及自身养老所需的物质基础。在农村,一般老年人(即指60—69岁的老年人口)、甚至高龄老年人(即指70—79岁的老年人口),都尽力参加生产劳作来创造价值,体现着“自我养老”。除此之外,家庭成员之外的亲属及各种外围关系,如朋友、同事、同乡等,部分也会对农民的老年生活所给予一定的扶持。可以说,自我养老及其他养老方式作为家庭养老的补充与辅助,这些辅助性养老方式实质上是以家庭为中心的传统农业社会的家庭养老的一种扩散,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家庭养老保障方式在农村的确立和延续,受社会发展的多种因素影响,它存在的价值不仅源于经济原因,由农村家庭的经济水平所决定,它还体现一种精神诉求,一种文化传承,使老年人能够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4.2.1.2 农村家庭养老现状(www.daowen.com)
中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依然要靠传统的劳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经营。中国有3/4的老年人生活在农村,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民收入少,依靠自身养老保障能力差,加之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较低,所以中国农村老年人口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子女供养。
与城镇老人(养老金对于他们是重要的收入来源)相比,农村老人更加依赖自己的劳动收入和来自家庭的支持,如图4.1分性别的乡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主要生活来源和图4.2分性别的城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主要生活来源显示,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在农村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平均占到47.74%,而农村女性对家庭成员供养依赖性比男性更强烈,男性占35.13%,而女性却高达59.93%。在农村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中位居第二位的是劳动收入,平均比例为41.18%,通常来说,由于男性体力强于女性,所以男性依靠劳动收入也高于女性,其所占比例达到50.53%,比女性高达近20个百分点,但随着年龄的日渐变大,来自家庭成员的供养的重要作用对男性来说也会更加突显。而在城市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中,离退休养老金占据主要位置,平均比例高达66.3%,但是家庭其他成员的经济支持也很重要,占据总收入来源的第二位,平均达到22.43%,且与农村相同的是,城市老年女性对家庭成员的供养的依赖同样大大高于男性,女性已达到31.95%,几乎占到她们总收入来源的1/3。因此,无论对于农村老年人还是城市老年人,来自家庭成员的支持都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收入来源,只是对于农村老人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图4.1 分性别的乡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主要生活来源
资料来源: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农村老人一直劳作直到干不动为止,即使如此,他们仍然非常依赖来自家庭成员的支持。从60岁到70岁,农村家庭的收入保障来源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即从主要依赖劳动收入转向主要依靠来自家庭成员的支持。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老年人无法获得房产收入。与历史上的经合组织成员国相比,或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现状相比,中国老年人韶华流去的过程中并未能积累土地财富。缺乏土地财富制约了老年人获取租金收入的能力。
此外,家庭观念在中国人心中分外强烈,农村尤为甚之。建立在血缘关系及婚姻关系上的家庭,既是老年人生活的地方,更是老年人心灵的归宿。据广州市老龄委、老年学会曾随机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农村老年人有75%的人认为家庭养老优于其他养老方式,从全国来说,喜欢家庭养老的农村老年人也占绝大多数,目前家庭养老仍是农村老年人首选方式。
图4.2 分性别的城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主要生活来源
资料来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现阶段,农村家庭养老在生活中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老年人与子女同住,这也是大多数人选取的方式。据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全国有老年人口的家庭中,老年人与成年子女等亲属生活在一起的有6764万,占有老年人口户74.73%,其中三代家庭居多。另一种是“分而不离”的家庭多。老年人与子女分开居住,但是子女还是向老人提供生活照顾。这种方式有两种情况一是老人有劳动能力,靠自己能够养活自己,子女辅助照料;二是老人将田地分给子女耕种,子女缴纳口粮和现金。虽然是分居而住,但是同住一个村落,还是相距很近,子女能够很好照料老人的生活。家庭养老将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建设上发挥积极的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