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也称竞买,商业中的一种买卖方式,卖方把商品卖给出价最高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定义:“以公开竞价的方式,将特定的物品或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美国经济学家麦卡菲认为:“拍卖是一种市场状态,此市场状态在市场参入者标价基础上具有决定资源配置和资源价格的明确规则。”经济学界认为:“拍卖是一个集体(拍卖群体)决定价格及其分配的过程”。拍卖有两种最常见的形式:一种是第一价格密封拍卖(firstpricesealed-bidauction);另一种是第二价格密封拍卖(secondpricesealed-bidauction)。
案例一:圆明园兔、鼠首拍卖。
自圆明园兔、鼠首以2800万欧元拍出后,“神秘买家”的身份一直是个谜团。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兔、鼠首被佳士得国际印象派和现代艺术的联合主管托马斯·赛多克斯通过电话拍得。随后,佳士得发表声明予以澄清称,兽首是由匿名买家委托佳士得员工进行电话竞投。
“神秘买家”的身份终于揭晓。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副总干事牛宪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蔡铭超拍下圆明园兔首、鼠首“无疑冒着极大的压力和风险”,是非常情况下的非常举措。
相关人士透露,拍卖会当天,蔡铭超与拍卖行进行了委托,“当时的本意是看一下拍卖现场的情况。如果撤拍或流拍,我们就不参与了,如果是进入了正常的拍卖程序,我们就会进一步关注。”
随着现场拍卖师报价从900万、1000万、1100万欧元一直升至1350万欧元,蔡铭超最终出手,并分别以1400万欧元的价格拍下兔首、鼠首。“在现场拍卖师报价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蔡铭超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参与了竞拍。”牛宪锋说。
“我是一个中国收藏家,也是国宝工程收藏顾问,愿意尽个人的力量抢救流失海外文物。在得知圆明园鼠首和兔首要被拍卖后,我觉得我必须站出来。”
案例二:明察秋毫防患未然。
肆无忌惮的卖家通过暗中操作哄抬拍卖品的价格,以牟取暴利,互联网拍卖网站的顾客纷纷大上其当。《星期日泰晤士报》的一项调查表明,这种人为请“托儿”抬价的做法在eBay网上已成为普遍现象。(www.daowen.com)
几周前,英周eBay网上最大的卖家之一在与暗访记者约谈,谈话录音中承认,他随时准备串通商业合伙人为“他”竞拍商品。有证据表明,从海外房产代理到汽车经销等很多行业都曾经使用虚假身份对他们自己的商品进行竞拍。
这些案例引发了如下疑问:eBay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拍卖网站,是否采取了足够的措施来保护消费者?
请“托儿”的行为不但违反了团叫的规定,而且违反了《2006年反欺诈法》。然而,由此产生的高价使eBay从交易中获取的提成也水涨船高。XX年7月,eBay更改了规定,隐藏竞拍者的身份,这使顾客们更难判断拍卖者是否在竞拍自己的货品。自从7年前建站以来,eBay的英国网站已吸引了超过1500万的顾客,每一刻都有1000多万件商品在eBay上进行交易。
记者通过业内人士了解到:一些弄虚作假的手法让很多人透过拍卖会,花费巨资买到的却是一个展品,让人血本无归;买到手的房产有的后来却发现变成了“死产”。拍卖场上充满机会的同时,也充斥着种种黑幕和暗箱操作……
手法1:(买、卖、拍)三方联手哄抬价格。例如:10万元拍品虚增至100万元——三方事先约定“真实”成交价和佣金,如约定(艺术品)标的落锤价为10万元,托价到100万元,使标的以创纪录的价格成交。
手法2:给好处“诱”退竞拍者。例如:报个名就白赚100万元。XX年3月,广州市越秀区法院披露了一起典型的拍卖案例:一名竞拍者得知某商铺将以1000万元底价起拍,便交了100万元保证金欲参与竞拍。不料,她刚走进拍卖场,就有人私下对她说:“只要你不参与竞买,我不但退还你保证金,另外还多给你100万元!”结果,她直接放弃竞拍,白赚了100万元,原因是,拍卖行如果发现好的标的,往往通过找“托儿”低价买下后再伺机卖出。
手法3:暴力逼退竞拍者。XX年12月成都某单位举行公务车拍卖会,不料在拍卖当日,拍卖现场一度陷入混乱状态,直到警方赶到现场情况才有所好转。正式拍卖结束后,同样的一批拍卖车,又被一伙人进行了二次拍卖,进行“再分配”,二手车交易市场的“车串串”串通一气操纵汽车拍卖会。如果有普通买家参与竞拍,他们往往将买家团团围住并威胁“不准举牌”,甚至还对普通买家拳脚相向,迫使很多竞拍者不得不放弃。
故事中的经济学启示。拍卖可以降低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成本。在一般的产品销售途径下,当卖方不知道顾客认为他的产品有多少价值时,他通常会遇到下列困境:把价格提高,然后冒着产品没人买的风险;或是把价格压低,然后白白蒙受损失。不过,通过拍卖,卖方并不需要决定最理想的价格,因为产品的拍卖价格会随着买方的需求而自动调整。当产品具有时效性时,拍卖对卖方便格外有用。拍卖的实际结果取决于竞拍人数的多少、拍卖信息的对称程度和买卖双方的合谋情况等因素。利之所至,弊亦随之。当缺乏程序公正、鉴定监督与司法追诉条件时,拍卖舞弊案屡见不鲜。无论在怎样的法制条件下,在信任之前,需要仔细鉴别是否存在阳光下的阴影,必须谨慎防范拍卖中的道德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