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弈论(Game Theory)经济学中,“智猪博弈”是一个著名的纳什均衡的例子。说的是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在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但是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落下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原因何在?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自己不踩踏板总是好的选择。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只得亲自去踩踏板,因为踩总比不踩强吧,所以只好亲力亲为了。“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是由于故事中的游戏规则所导致的。规则的核心指标是:每次落下的食物数量和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距离。
如果规则改变,猪圈里是否还会出现“小猪躺着大猪跑”的景象呢?
改变游戏规则的第一方案:减量方案。投食仅为原来的一半份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不会去踩踏板了。如果小猪去踩,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也将会把食物吃完。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如果目的是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那么这个游戏规则的设计显然是失败的。
改变游戏规则的第二方案:增量方案。投食为原来的一倍份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竞争意识不会很强。对于游戏规则的设计者来说,这个规则的成本相当高(每次提供双份的食物)。而且因为竞争不强烈,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的效果并不好。
改变游戏规则的第三方案:减量加移位方案。投食仅为原来的一半份量,但同时将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结果呢,小猪和大猪都在拼命地抢着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劳者多得。每次的收获刚好消费完。对于游戏设计者,这是一个最好的方案。成本不高,但收获最大。[2]
故事中的经济学启示。“智猪博弈”故事给了竞争中的弱者(小猪)以等待为最佳策略的启发。但是对于社会而言,因为小猪未能参与竞争,小猪搭便车时的社会资源配置并不是最佳状态。为使资源最有效配置,规则的设计者是不愿看见有人搭便车的,政府如此,公司的老板也是如此。而能否完全杜绝“搭便车”现象,就要看游戏规则的核心指标和规则设置是否合适了。
案例一:现实经济活动中的激励机制设计。
A公司的效益一直很好,但是根据现有资源和人才指标来看,似乎还没有挖掘出公司生产的全部潜力。公司的领导者开始在激励制度的设计上下功夫了。如果奖励力度太大,又是持股,又是期权,让公司职员个个都成了百万富翁,成本高不说,员工的积极性并不一定很高。这相当于“智猪博弈”增量方案所描述的情形,缺少了竞争也就缺少了积极上进,同时也就缺乏提高公司效益的动力了。但是如果奖励力度不大,而且见者有份(如原智猪博弈中不劳动的“小猪”也有),开始时最努力的大猪也不会有动力了,最后可能还会出现“智猪博弈”减量方案一所描述的情形。最好的激励机制设计就像游戏规则改变的第三方案——减量加移位的办法,奖励并非人人有份,而是直接针对个人(如业务按比例提成),既节约了成本(对公司而言),又消除了“搭便车”现象,还能实现有效的激励。
故事中的经济学启示。许多人并未读过“智猪博弈”的故事,但是却在自觉地使用小猪的策略。股市上等待庄家抬轿的散户;等待产业市场中出现具有赢利能力的新产品、继而大举仿制牟取暴利的游资;公司里不创造效益但分享成果的人,等等。因此,对于制订各种经济管理的游戏规则的人,必须深谙“智猪博弈”指标改变的个中道理。
案例二:做“大猪”,好辛苦。
阿伟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拿起电话,向周围的好朋友大吐苦水:“我要发疯了!所有的工作都让我一个人做,当我是人还是机器?”阿伟所在的发展部是全公司最核心的部门,每天大小事不断,连个喘气的时间都没有。但公司规模小,这么重要的部门,只配备了区区3个人。说来好笑,这3个人还分为三个级别:部门经理、经理助理、普通干事。很不幸,阿伟就是那个经理助理,不上不下,刚好中间。(www.daowen.com)
“经理的任务就是发号施令,他是‘管理层’嘛!上面交给他的工作,他统统一句话打发:‘阿伟,把这件事办一办!’可是我接到活之后,却不能对下属阿冰也潇洒地来一句:‘你去办一办!’一来,阿冰比我年长,又是经理的‘老兵’;二来,他学历低,能力有限,怎么放心把事情交给他?”阿伟只能无奈地叹息,然后把自己当3个人用,加班加点完成上级的任务。
令他没想到的是,由于事事都是他出面,其他部门的同事渐渐认准了:只要找发展部办事,就找阿伟!甚至老总都不再向经理派任务了,往往直接就把文件扔到阿伟的桌子上。阿伟的案头文件越堆越高自不必说,而且,连阿冰都敢给他派活了。这天,阿冰把一叠发票放在他面前说:“你帮我去财务报一下。”阿伟顿时被噎得说不出话来,过了半晌方问:“你自己为什么不去?”阿冰嗫嚅了一下答:“我和财务不熟,你去比较好!”尽管心中怒火万丈,但碍于同事情面,阿伟最终还是走了这一趟。
于是形成这样的局面:阿伟一上班就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经理则躲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打电话,美其名曰“联系客户”;而阿冰呢,打打纸牌游戏,顺便上网跟老婆谈情说爱,好不逍遥。到了年终,由于部门业绩出色,上级奖励了4万元,经理独得2万元,阿伟和阿冰各得1万元。想想自己辛劳整年,却和不劳而获的人所得一样,阿伟不禁满心不平,但是又能如何呢?如果他也不做事了,不仅连这1万元也得不到,说不定还要下岗,想来想去,还是继续当“大猪”吧!
案例三:当“小猪”,投机取巧。
阿风是个聪明人,这是他为自己下的断语。“从大学开始,我就不是最引人注目的学生。在学生会里,我从不出风头,只是帮最能干的同学做些辅助性的工作。如果工作搞得好,受表扬少不了我;如果工作搞砸了,对不起,跟我一点也不相干。”
现在阿风工作3年了,照样奉行着这样的处世哲学。“我就纳闷,怎么会有那么多人下了班嚷嚷着自己累?要是又累又没有加薪升职,那只能说明自己笨!我从小职员当上经理,一直轻轻松松的,反正硬骨头自有人啃。”
“你这样,同事不会有意见吗?”记者问。阿风眨眨眼睛,一脸神秘地说:“这就是秘诀了!你怎么能保证总有人肯拉你一把?第一,平时要善于感情投资,跟同事搞好关系,让他们觉得跟你是哥们儿,关键时刻出于义气帮助你;第二,立场要坚定,坚决不做事,什么事都让别人做。有些人就是爱表现,那就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反正出了事,先死的是他们。万一碰上也不爱表现的人,对我看不惯,我会告诉他,我不是不想做,我是做不来呀!你想开掉我?对不起,我的朋友多,他们都会为我说话。”
阿风的理论一套一套,直把记者侃得一愣一愣的,但他似乎还意犹未尽:“我算什么?比我更厉害的我都见过!以前公司里一个美眉,人缘挺好,就是做事情一塌糊涂。可每次做项目,她都能有惊无险地过关,为什么?因为每次等她急得珠泪双垂,总有怜香惜玉的男子汉挺身而出,帮她完成份内的工作。后来,她跳槽了。最近看到她,乖乖,都当副总了!还是长得漂亮好啊!啧啧!”
故事中的经济学启示。从前面的几个案例中发现,做“大猪”固然辛苦,但“小猪”也并不轻松。工作说到底还是凭本事、靠实力,左右逢源的聪明未必值得提倡,一时的风光也经不起推敲。要想杜绝“职场小猪”的存在,还是要想办法提高“小猪”们的投机成本,建立起约束“小猪”的制度,让业绩考核更加透明、科学;在小企业经营中,学会如何“搭便车”是一个精明的职业经理人最为基本的素质。在某些时候,如果能够注意等待,让其他大的企业首先开发市场,不能说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这时候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高明的管理者善于利用各种有利的条件来为自己服务。“搭便车”实际上是提供给职业经理人面对每一项花费的另一种选择,对它的留意和研究可以给企业节省很多不必要的费用,从而使企业的管理和发展走上一个新的台阶。这种现象在经济生活中十分常见,却很少为小企业的经理人所熟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