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重塑都市智慧商圈:五角场探秘

重塑都市智慧商圈:五角场探秘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角场商务区规划分为三个部分。(一) “蝉联蚕绪”怀揣繁荣之梦五角场板块位于上海东北部,被称为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南部位置为上海十大商业中心之一。五角场的发展较晚,但在规划起点上要高于上海市另一副中心徐家汇。五角场商圈在工业杨浦转型为智慧杨浦的过

重塑都市智慧商圈:五角场探秘

江湾五角场科教商务区(以下简称“五角场”)是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南部地块为上海十大商业中心之一,因邯郸路、四平路、黄兴路、翔殷路、淞沪路五条发散型大道的交汇处而得名,与上海中心城区西南部的徐家汇遥相呼应。随着现代化商务设施、交通、生态等的不断发展,区域整体优势随之完全凸显,已发展成为北上海商圈乃至整个上海最繁华的地段之一(图6.1.1)。

一、商圈历程与发展活力

五角场科教商务区,功能定位是以知识创新区公共活动为特色,融商业、金融、办公、文化体育科技研发及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市级公共活动中心,以科教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繁荣繁华为标志的市级商业中心,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示范性区域。规划范围北至殷高路,东至民京路、国京路、政立路、国和路一线,西至国定路、政立路,南至国定路。

图6.1.1 江湾五角场科教商务区

集聚区按功能分为:南部商业商务区规划面积96万平方米,中部创智天地规划面积86万平方米,北部知识商务中心规划面积129万平方米。规划开发总量约500万平方米。其规划建设的主要目标在于分解上海市中央商务区的公共服务功能,并服务于上海市东北部地区。

五角场商务区规划分为三个部分。南部商业商务区,主要核心打造商业贸易发展区域。中部创智天地,打造杨浦知识创新区的公共活动中心和创新服务中心,包括创智中心、创智坊、创智科技园、江湾体育中心等四大功能区,为创新创业者工作、生活、交流搭设良好的平台。北部知识创新基地,将以商务办公为主导,商业、文化、娱乐、研发等功能为配套。核心区F地块新江湾城知识商务中心位于机场中路、淞沪路东南侧,总建筑面积达到90万平方米。

(一) “蝉联蚕绪”怀揣繁荣之梦

五角场板块位于上海东北部,被称为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南部位置为上海十大商业中心之一。五角场中心是由国定路、政立路、国和路围成的约3万平方米的环形地区,因邯郸路、四平路、黄兴路、翔殷路、淞沪路五条发散型的主干道在这里交会而得名。

五角场的发展极具历史色彩,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国民政府拟定了开发江湾、建设“大上海”的规划,并且由美国规划专家和中国设计师一起设计了五角场的构成:用三条马路——黄兴路、其美路(今四平路)和翔殷西路(今邯郸路)分别接通杨浦、虹口和闸北;用两条马路——翔殷路、淞沪路通向“大上海”腹地江湾地区的东部;五条放射主道之间,各有横向的马路加以联结,如同蜘蛛网一样,结成密度平均的棋盘状道路网络。根据当时的设想,五角场是当时的“第二首都”(经济首都)。1942年,大成堂中药店在邯郸路开业,民国34年淞沪路有烟杂店3家,饭店点心店10余家。但“一二八”淞沪会战、“八一三”抗战的陆续爆发,最终摧毁了五角场的发展之梦。但是,五角场依然保存着它的实力,等待被唤醒(图6.1.2、图6.1.3)。

图6.1.2 五角场区位与规划

上海特别市正式成立于1927年,两年后,这个中国人自己的上海市政府决定实施“大上海计划”,旨在建设新的城市中心,以此限制租界的发展。这是当时的中华国民政府为建造新上海市而制订的计划,计划于1929年7月上海特别市政府第123次会议通过。计划中划定上海东北方向的翔殷路以北,闸殷路以南,淞沪路以东约7000亩的土地为新上海市市中心区。当时在上海东北角的这个荒僻之地规划了政治区、商业区和住宅区,建筑了中国风格的市政府大楼、图书馆、体育场,修建了5条呈辐射状的干道,分别连接北面的吴淞港、东边的虬江码头、西部的铁路总站、南侧的公共租界和西南的外滩。五角场的名称即缘于此。这些可以说是五角场的雏形,这些历史因素依然影响着五角场的发展,并带给五角场厚积薄发的铺垫力量。

图6.1.3 20世纪30年代的五角场

(二) “破蛹而出”渐生商业萌芽

五角场的商业萌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初期,当时成立新市区供销合作社,有农民3416人入股。工厂、院校组建消费合作社。1954年,江湾区供销合作社在翔殷路西搭建一批竹架简屋开店,经营百货、棉衣、五金、烟糖等大类商品后,翔殷路、淞沪路转角商店群形成。1955年淞沪路85号国营淞沪饭店建成,淞沪路、邯郸路转角商店群形成,成为以环岛为中心的商业群体雏形(图6.1.4)。

图6.1.4 20世纪50年代的五角场

1978年后,随着改革开放,地区人流量增多。1987年后,环岛周围的社会“三产”发展,至1990年底,共有商店53家,商业面积11287平方米,资金741.93万元,从业人员1531人。

然而,改革开放并没有给五角场带来应有的繁荣,甚至直至20世纪末期,站在五角场中心位置,放眼望去,房屋布局依旧杂乱,车流、人流喧闹不堪,而踏入附近的店铺商场,也只是充斥着大量的中低档商品,大同小异,鱼龙混杂。曾经的五角场,就是老上海眼中的苏州河以北“下只角”地区的一块标识(图6.1.5)。

图6.1.5 20世纪末的五角场

(三) “化茧成蝶”谱写发展新篇

新世纪唤醒了五角场,使其犹如凤凰涅槃般获得重生。被定位为上海城市副中心后,五角场拥有了新的梦想:打造历史与时代有机交融、知识与产业联动发展、以科教服务为特色的智慧型城市副中心;分担上海市中央商务区的公共服务功能,并服务于东北部地区。“智慧”两字诠释了五角场“今生”的追求:借助人才、科研、知识密集的优势,将城区功能重新定义为“高科技产业”,并以“创智”为名展开布局,致力于将五角场建成一个具备科技、产权、信息交换功能的市场。随着21世纪的降临,江湾五角场终于开始彻底蜕变为名副其实的大上海城市副中心、北上海高端旗舰商业中心,繁华璀璨,五彩流光。五角场的发展较晚,但在规划起点上要高于上海市另一副中心徐家汇。与徐家汇不同的是,五角场并不是单一的大上海商业副中心,而是和复旦、同济等高校相结合,形成校区、知识产业园区(在学校基础上升级)、现代生活区和商业区融为一体,相互呼应发展的综合模式化城市副中心(图6.1.6)。

图6.1.6 21世纪五角场重生

在五角场“化茧成蝶”的过程中,产业转型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并在五角场未来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五角场商圈在工业杨浦转型为智慧杨浦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五角场是杨浦建设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创新功能核。辖区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园区、科技人才资源相对集聚,创业氛围浓厚,吸引着大批科技、创业企业落户,辖区逐步成为杨浦乃至上海最适宜创业的地区,极具发展活力(图6.1.7)。

图6.1.7 五角场商圈发展思路

二、商圈定位激活智库动力

(一) 知识创新策动智力区域

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是以知识创新区公共活动为特色,融商业、金融、办公、文化、体育、高科技研发以及居住为一体的综合型市级公共活动中心。其中副中心分为南部、中部和北部三大板块。三大板块区域相辅相成、明确定位,共同组成五角场商圈辐射区域。区域重点发展科技研发和教育培训产业,以及相关的商业贸易、金融服务、专业服务、商务服务等产业,努力建设成为以地上地下空间联动为特点,集科技创新、科技中介、科教文化交流、金融服务、商务办公、商业购物、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教特色商务集聚区和城市副中心。

北部作为高端知识创新基地,建设成世界总部经济集聚区,包括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中部赋予知识创新中央社区,打造以“创智天地”为核心的上海中央智力区(CID),即专为大学师生,国内外机构和投资者、创业者提供公共交流活动的“智力社区”。南部定位为商业商务区,体验式消费商业定位。大体量商业结合个性化、特色化的休闲商业街:邯郸路——科技文化街、四平路——文化餐饮街、淞沪路——休闲健身街、黄兴路——购物休闲街、翔殷路——休闲街。五角场商圈以其特殊的功能定位,带动知识创新发展与上海中央智力区域的形成。

(二) 三区联袂创制宜业商区

1. 南部商业中心(www.daowen.com)

杨浦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南部环岛地块是市政府确定的上海十大商业中心之一,和徐家汇、淮海中路、中山公园等商业中心并称。同时五角场也已经与徐家汇繁华商业副中心、浦东花木高尚居住副中心、普陀真如交通枢纽副中心并称为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区之一,能为上海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现代化综合性高端服务,亦是整个上海东北部的旗舰型高端商业中心。其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科教特色鲜明、交通环境良好、商业商务发达的上海中心城区东北部最大的知识贸易商务区和综合性商业商务中心。

商业设施,以五角场环岛为中心的巨型商业设施有上海合生国际广场、东方商厦、苏宁电器广场、百联又一城、上海万达商业广场、上海大西洋百货等,诸多商业巨头的汇聚使得五角场如今分外璀璨夺目。

商务办公,各商务楼宇积极腾笼换鸟,提高商务品质。整个大五角场功能区的商务办公写字楼主要分布于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南部环岛核心区域以及以五条大道为基础的向外拓展区。高档商务5A甲级写字楼在五角场副中心范围内的分布以南部环岛地块的东侧最为集中,而在向外拓展延伸区域则以黄兴路沿线最为集中,相辅相成携手彰显上海中心城区东北部CBD的王者风采。

2. 中部知识创新区

杨浦知识创新区将被打造成为上海的中央智力区(CID)——创智天地,规划理念和设计灵感来自美国硅谷和巴黎左岸,形成“城市的大学、大学的城市”和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典型示范区域。同时通过改造区内交通接驳系统、西片内河水系,建设并改造区内文物博览群,充分展示了区内社会人文资源以及历史建筑风貌。中央社区将连接复旦江湾新校区、大学科技园区和复旦邯郸路校区,是专为国内外机构和投资者、创业者、大学师生等提供公共交流活动的“智力社区”。

它将出现4个主要功能区,分别为创智中心、工作生活区、创智科技园区和江湾体育中心,这里将用现代主义风格的街坊、诗情画意的河滨走廊迎接创新人才,成为科研人员、大学教师生活工作两相宜的知识型社区。规划面积约86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

这是杨浦区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场所,一批跨国公司在这里安营扎寨,例如世界风险投资的典范——美国硅谷银行也已经在此落户。而联合国南南全球技术交易所的入驻,使得创智天地一举成为全球技术信息交易中心。与此同时,甲骨文(ORACLE)、EMC、IBM、BOSE(博士)音响等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的先后落户也预示着五角场的未来集聚着无限的发展潜力与空间。百度上海公司、卡巴斯基上海实验室以及诺顿等亦皆位于其中。上海中升之星奔驰梅赛德斯五角场销售展厅也位于创智天地内,紧邻淞沪路(图6.1.8)。

图6.1.8 五角场中部环岛中心

3. 北部商务中心

商业、金融、办公、文体、研发及居住融为一体,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在北部设立了高端知识商务中心,占地129万平方米,毗邻复旦大学新校区,与特大型生态国际社区——新江湾城相依。

总部设在纽约的美国铁狮门房地产公司已开始建造中国首个绿色商务社区——“尚浦领世”(THESPRINGS)知识商务广场,规划总建筑面积约90万平方米,可容纳8万~10万名居民和商务人士,成为世界总部经济集聚区。铁狮门房地产公司的业务遍及北美洲、欧洲、南美洲和亚洲地区,其标志性的资产包括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和克莱斯勒大厦、法兰克福的麦斯特尔大厦、圣保罗的北方大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项目将汇集于该功能片区,展现“硅谷”神韵。

上海市政府目前把由美国铁狮门营建的“尚浦领世”定位为最大的城市综合体标志性项目,作为上海东北部杨浦创新型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最原本的居住功能外,“尚浦领世”更是把目标锁定在国际化商务社区,以国际化医院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化配套设施随后将跟进。它的开建就是为了将五角场城市副中心的核心区——新江湾城打造成一个国际化、智能化、生态化的国际社区。五年后,江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的核心区域将从当前的五角场环岛枢纽一带北移至新江湾城,从而缓解五角场环岛交通枢纽拥挤的现状。作为五角场城市副中心真正核心的北部地块,将建成以商务办公为主导,商业、餐饮、文化、娱乐、研发、酒店等城市商务功能配套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图6.1.9)。

(三) “一圈一带三轴”文化空间构建

根据杨浦的深厚文化资源和发展现状,杨浦有条件也有必要实施和完善“一圈一带三轴”的文化空间构建。

“一圈”就是指围绕江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打造五角场商业文化圈。这“一圈”的打造要注意以下四个特点:一是以万达广场、百联等商业地产形成的商业中心的现状;二是复旦、同济、二军大、财大等均匀分布在五角场周边高校积聚的特点;三是创智天地文化地产的形成;四是江湾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历史遗产。这一带的文化空间布局形态应当是圈状分布,呈扇面扩张。以商业带动文化,以文化促进商业,使购物变成一种休闲,变成一种娱乐。简单来说,这一圈与“校园文化圈”重叠。

图6.1.9 “尚浦领世”规划

“一带”就是指杨浦区特有的长达15.5千米的滨江工业带,滨江工业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认为是世界上硕果仅存的最大规模的工业带,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对滨江工业带的认识必须注意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滨江亲水的特点。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河南岸的河滨公园在1988年世博会结束后政府准备开发住宅区,遭到市民反对,后开发为亲水公园。二是工业遗产的保护。这里大量的工业遗产将成为上海乃至中国甚至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建议启动申报滨江工业带世界遗产。三是滨江工业带在外滩金三角的特殊地位。上述区域规划西起滨江工业带与虹口的交界处,北到翔殷路,显然局限于行政区域的限制,在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与外滩、北外滩、新外滩的联结关系,以及与共青森林公园的不可分割性。基于此,我们认为在文化空间的构建中这一带应定位为“滨江文化休闲带”与“工业文化带”相呼应。

“三轴”系围绕原居民相对稳定、区域内公共文化建设相对集中的三条道路,即平凉路和控江路两条横轴,中原路一条纵轴。平凉路有大桥街道文化中心、沪东工人文化宫、平凉电影院等具有一定历史和知名度的公共文化空间;控江路分布有杨浦大剧院以及许多文化管理机构;中原路以杨浦文化馆为中心形成积聚效应。

上述文化空间的构筑在功能上可以有着不同的区分,呈现不同的特点,“一圈”的文化形态应该是以圈状分布,文化与商业交错,主要服务对象是跨区域以及辐射长三角的部分地区;“一带”应当是以带状分布,文化与休闲交错,主要服务对象是上海、全国和海外游客;“三轴”应当以点状分布,文化与公共服务相结合,主要服务对象是区域内的居民:“一圈”“一带”将构筑杨浦都市文化的核心区域[1]

三、商圈愿景映现未来潜力

(一) 立体交通带动潜能无限

徐家汇广场和五角场环岛地区是上海目前最具代表性的Sub-CBD商圈。在十余载建设之后, 徐家汇成为上海运营最成功的商圈,而五角场成为公认的最具发展潜力的商圈[2]

被公认为最具发展潜力和特色商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五角场拥有较好的交通规划,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这里更像一个交通枢纽,包括现有的放射状地面道路系统,建设中的中环线、轨道交通等,形成立体的交通枢纽,日人流量大;第二,该地区对商业零售市场的需求非常旺盛,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商圈商业面积入住率高,居各主要商圈的榜首;第三,区域特色突出,生态环境保护较好,杨浦区多所高校更为商圈带来了极好的文化和科技资源,为建设独具特色的商圈提供了可能。

(二) 商圈围合唤醒新“上只角”

五角场商圈的消费者结构如今亦显著变化,它将为更大范围的客户群体服务,服务范围辐射至宝山、静安、虹口等周边区,甚至涵盖江苏东部乃至更广阔区域的群体,世界一线奢侈品牌将成为五角场地区未来商业业态的发展重点。随着现代化商务设施、交通、生态等的不断发展,区域整体优势已完全凸显,未来的发展潜力必将超过徐家汇,成为上海新的“上只角”。

作为城市副中心之一,五角场十多年来发展迅速。五角场环岛上万达、百联、东方商厦、苏宁陆续亮相,随着“第五只角”合生汇登场,五个商圈终于“合围”。而在环岛商圈之外,五角场还是杨浦建设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创新功能核。辖区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园区、科技人才资源相对集聚,创业氛围浓厚,吸引着大批科技、创业企业落户,逐步成为杨浦乃至上海最适宜创业的地区,更被誉为“不打烊的公共客厅”。

[1] 黄昌勇、邹明、夏洁秋、解学芳、周海、冯莉芳:“发展杨浦文化大格局 助推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载《科学发展》2011年第4期。

[2] 周诗岩、张式煜:“业态演进与空间转型——探析上海徐家汇和五角场都市副中心商圈建设”,载《时代建筑》2005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