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徐家汇中心:打造国际商业文化新标志

徐家汇中心:打造国际商业文化新标志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徐汇区徐家汇中心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位于上海西南,东起宛平路,西至宜山路,北起广元路,南至零陵路,占地面积404万平方米。在上海的中心城区中,徐家汇以环境优雅、人文荟萃、史迹繁复著称。法租界当局又越界筑路20多条,其中数条通至徐家汇,商店增多,渐成都市。

徐家汇中心:打造国际商业文化新标志

徐汇徐家汇中心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下简称“徐家汇”)位于上海西南,东起宛平路,西至宜山路,北起广元路,南至零陵路,占地面积404万平方米。徐家汇是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也是上海十大商业中心之一,集中了东方商厦、太平洋百货、港汇恒隆广场、汇金百货、市百六店、美罗城等一批知名商厦,并连接两条市级特色街:衡山路欧陆风情街、宜山路建材家具街,形成融购、赏、食、游为一体的综合商业布局,百货、餐饮、娱乐、文化已成为商业中心的主力业态,每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0多亿元。徐家汇也是上海2035规划中央活动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图3.4.1)。

图3.4.1 徐家汇商圈

一、中西文化碰撞交融

很少有一个地域像徐家汇那样,能尽情呈现上海这座城市海纳百川的魅力——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融。一个“汇”字,注定了从古至今的多元化。

(一) 启蒙之光:中国文化的最早交融

徐家汇位于原蒲汇塘、肇嘉浜汇合处。今泛指广元路、虹桥路南、宛平路西、徐虹北路东、蒲汇塘路北一带地区。在上海的中心城区中,徐家汇以环境优雅、人文荟萃、史迹繁复著称。上海开埠以前,徐家汇本属农村。后有明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中西文化交流先驱徐光启结庐境内,进行农业试验,为其日后编撰《农政全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明万历年间,徐光启在南京领洗天主教以后,邀耶稣传教士来上海开教,并在其亲友和佃户中发展教徒,天主教于是传入上海。徐光启堪称徐家汇的启蒙之光,去世后,归葬“肇嘉浜北原”(今光启公园),徐家汇的名字也缘于此。

(二) 海派之源:海派文化的最初表达

西学东渐及其酿就的海派文化正源于徐家汇。1847年法国传教士南格禄建耶稣会修院,并建天主堂,后又在旧教堂南侧建新堂,1910年10月建成,即徐家汇天主堂,徐家汇成为天主教在上海的活动中心,建有徐家汇藏书楼、天文气象台、学校等。太平军进军上海期间,公共租界、法租界当局接口防御,各辟筑通往徐家汇的军用路(今华山路、肇嘉浜路),迁来居民日渐增多。1908年有富商建孝友里和数十家店楼,市面日盛。法租界当局又越界筑路20多条,其中数条通至徐家汇,商店增多,渐成都市。

(三) 时尚之汇: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围绕徐家汇周边新建东方商厦、第六百货、太平洋百货、港汇广场、汇金百货、汇联商厦等百货大店及太平洋、百脑汇等大型电脑商城地铁商城等,形成徐家汇商圈。商城集团始终坚持以“圈内提升、圈外拓展、域内招商、区域合作”为发展方向,努力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建设者”的奋斗目标积极迈进。未来通过徐家汇天桥连廊的建设,构筑起空中、地面和地下的立体交通网络,致力于将徐家汇打造成一个没有穹顶的现代购物中心[1](图3.4.2)。

图3.4.2 徐家汇商圈主要企业

二、海派文化的文脉之源

(一) 徐汇公学旧址:中国最早的教会学校

徐汇公学旧址现为徐汇中学,徐汇公学由天主教传教士南格禄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创办,因地处徐家汇,故谓徐家汇公学,简称徐汇公学,是天主教在中国创办最早的教会学校之一,1932年,定名为徐汇中学。

这所学校的创办是当时教士的善举。1849年,数以万计的灾民因遭受水灾,逃难来到上海滩,一位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建造茅草顶房接纳受灾群众,“圣依纳爵公学”就此建立。“圣依纳爵公学”以西方办学模式管理学校,开启了我国近代中西教育的先河。随着时局稳定,学生数量激增,旧校舍已安置不下,后又扩建,建立了两层高的新校舍,即现在的“重德楼”(图3.4.3)。

图3.4.3 徐汇中学

“崇思楼”建于1917年,是学校至今尚存的古希腊风格建筑,被列为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是市重点保护文物。徐汇公学是中国最早的教会学校,也是上海第一所教授外语的学校。在中国大部分适龄儿童还在拜先生、进私塾、只诵读“四书五经”时,徐汇公学就已经有了如此完整的近代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考试制度,开创了多个中国教育之第一,是上海近代教育的先锋。

(二) 徐家汇藏书楼:上海最早的天主教藏书楼

徐家汇藏书楼创建于1847年,是上海现存最早的近代图书馆,也是我国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的缩影。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上海天主教耶稣会在徐家汇建修书室,收藏中西书籍。后经1860年和1897年两次扩建,形成独立的两层藏书楼。1955年以前,这里为神学院专用。1956年,藏书楼被政府征用,成为上海图书馆的一部分,专门收藏1949年以前出版的外文书籍,其中包括前亚洲文会图书馆、尚贤堂藏书、海光西方思想图书馆、上海租界工部局公共图书馆以及西侨青年会等处的藏书和沪上各所大学院校图书馆转调此处的外文书,近年又购入罗氏藏书,堪为西文汉学古籍收藏重馆。

现存徐家汇藏书楼为南北交错的两幢建筑:北楼,即大书房,建于1897年,为两层双坡顶,砖木结构,南北立面设多个欧式壁柱尖券洋松百叶窗框,两层的设计理念和风格融合了中西文化内涵,上层为西文书库,布局和藏书排架为梵蒂冈图书馆式样,书架落地到顶,中部设有腰廊,供上下取书。其下层原为中文书库,仿照明代宁波天一阁风格建造,藏书按照经、史、子、集、丛分列五部,原藏中文古籍有12万余册(图3.4.4)。

图3.4.4 徐家汇藏书楼

(三) 徐家汇天主教堂:远东第一大教堂

徐家汇天主教堂是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座堂,正式的名称为“圣依纳爵主教座堂”。教堂坐西朝东,是一幢典型的双钟塔的法国哥特式教堂,建筑风格保留着西欧中世纪的特点。

教堂平面布置为象征耶稣基督受难,因而呈拉丁字形,高五层;外墙为红砖结构,钟楼高达57米,堂身上有一十字架,颇似轮盘状,意味着生命恰如驾驭轮盘。堂身正中是盘型浮雕,繁复华丽,远看极像罗马钟表的形状。正门上方是一座耶稣像,张开双臂,拥抱着天空,令人肃然起敬(图3.4.5)。

图3.4.5 徐家汇天主教堂

堂内有苏州产金山石雕凿的64根植柱,每根又由10根小圆柱组合而成。地坪铺方砖,中间一条通道则铺花瓷砖。门窗都是哥特尖拱式,嵌彩色玻璃,镶成图案和神像。主体墙上有巨大圆形花窗,其上镶嵌彩色玻璃,建筑造型挺拔庄严。外墙用黄沙水泥粉刷,屋顶置有大小不等铜皮圆穹,呈孔雀蓝色,尖顶。教堂有祭台19座,正祭台处宽44米,是民国八年(1919年)复活节从巴黎运来,祭台正中安置有圣依纳爵及8位圣人雕像,雕刻精美,色彩鲜明。内部的顶部回廊,通过独特的网状设计结合空气动力学原理,让至少三层楼高的大厅不用人工清洗高位玻璃,而且保证在教堂的任何一个地方用平常声音说话便能传到教堂的任何一个角落(图3.4.6)。

图3.4.6 徐家汇天主教堂

(四) 徐家汇观象台:上海最早的天文台

徐家汇观象台是由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创办的,离徐家汇天主教堂只有几步之遥。徐家汇观象台创建于1872年,是一座集气象、天文、地磁等于一体的观象台,曾被誉为远东气象第一台,中国大陆第一座百年气候站,是中国近代气象发展历史的见证。徐家汇观象台创始之初就在仪器和标准两个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准保持同步[2]。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建筑是在1901年兴建的,为三层文艺复兴风格建筑,建筑立面结构对称,材质为清水砖。建筑拥有圆拱形的窗户,窗框则饰以红砖。平台和室外楼梯配有古典式宝瓶状栏杆。该建筑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入选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和第四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2014年,徐家汇观象台旧址作为徐家汇天主教历史建筑群的一部分,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图3.4.7)。

图3.4.7 徐家汇观象台

(五) 徐光启墓,光启公园

徐光启墓位于上海徐家汇南丹路光启公园,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 1957年进行修整,1988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徐家汇让徐光启的名字与百年上海联系在一起,徐光启引入了西方宗教,也引进了近代、现代的科学与文明,给当时封闭的中国带来了光明与希望,而光启公园更是象征着上海文明的历史缩影(图3.4.8)。

图3.4.8 徐光启公园

徐光启是中国研究和介绍西方科学的先驱,在农业与天文学上的成就极为突出。明崇祯六年(1633年)在北京去世,次年归葬,择地于上海城山南李纵泾、肇嘉浜等河道汇合处,后来子孙多居于此,遂称徐家汇。

光启公园位于上海西南部,坐北朝南,东临徐汇区游泳池,南临南丹路,西近汇站街,北面为徐家汇天主教堂,于1983年11月8日徐光启逝世350周年纪念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以明代杰出科学家徐光启的名字命名(原名南丹公园)。光启公园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主要包括徐光启墓和“南春华堂”纪念馆,1988年徐光启墓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春华堂”为一座明清建筑,2003年迁入公园,馆内陈列历史照片、图片和徐光启生平简介等。2003年1月,光启公园和徐光启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对外开放。作为徐光启纪念馆,整个展馆展现了徐光启的生平、科学成就、历史影响、桑梓情结、墓地沿革以及后人对徐光启的缅怀和尊崇(图3.4.9)。

图3.4.9 徐光启纪念馆(www.daowen.com)

(六) 土山湾博物馆:土山湾孤儿院旧址

图3.4.10 土山湾博物馆

土山湾博物馆(图3.4.10)原来位于徐家汇南部肇嘉浜沿岸,由1832至1837年间,江苏巡抚民族英雄林则徐率民众疏浚蒲汇塘等河道堆集淤泥而成,故名“土山湾”。而土山湾文化则源于1864年教会在这块土地上创设的土山湾孤儿院。在抚养孤儿之余,还创办了工艺品厂,绘画、雕塑、印刷、木刻、金工等无所不包,很多新工艺都发源于此。土山湾也被称为“中国西洋画的摇篮”,任伯年、刘海粟、徐悲鸿都曾在这里任教。上海土山湾博物馆建在孤儿院原址上,2010年6月“博物馆日”开馆,镇馆之宝为“中国牌楼”。博物馆全面展现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历史画面,有丰富的实物与史料价值。

进入土山湾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的镇馆之宝——牌楼,这座牌楼是1912年由土山湾工艺院内有专业技能的孤儿在外国指导老师葛修士的带领下,经过一年多时间雕刻而成的。它曾经参展了“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后期又被美国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重金收购,摆在馆内展览十多年。之后又在193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和1939年的纽约世博会上露面。几经辗转后,终于在2009年回到了久违的故乡上海,重新屹立在土山湾博物馆(图3.4.11)。

图3.4.11 土山湾牌楼

在历史上,土山湾文化对上海乃至中国近现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初,土山湾就引进了胶版印刷技术,由于技术先进,土山湾印刷所的各种出版物数不胜数。

土山湾孤儿工艺院还是我国彩绘玻璃的诞生地,上海的很多优秀历史建筑里都留存着孤儿院创作的许多彩绘玻璃作品。

三、人文风貌的现代演绎

(一) 徐家汇公园的历史文化

徐家汇公园地块曾是建于1926年的大中华橡胶厂厂址(衡山路839号),搬迁后原址改建成现在的徐家汇公园。现在这里是开放性公园,小桥流水的设计很是赏心悦目,尤其是在寸土寸金的徐家汇中心地段能有这么一个绿地公园非常珍贵。这里已成为市民散步放松、休闲锻炼的休闲公园(图3.4.12)。

图3.4.12 徐家汇公园

图3.4.13 纪念烟囱

徐家汇公园的设计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原则,以绿为主,绿文结合,采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手法,运用中西园林造园技艺,构建了一座浓缩上海地域文化、体现海派风格的现代城市公园。该公园规划设计的一大特点,就是充分挖掘原地址的文化底蕴,注重其历史建筑和具有纪念意义建筑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并使其融入现代城市公园的景观体(图3.4.13)。

1. 纪念烟囱

纪念烟囱建于1926年,原为大中华橡胶厂的排烟设备,原高28米,高耸的烟囱位于大中华橡胶厂后门。徐家汇公园建造时,那根烟囱不仅没被拆除,反而增高了11米,在烟囱表面包裹了一层类似纤维布的特殊材料,用以防蚀加固。其顶部安装了一个不锈钢锥状、镂空且布满光导纤维的新装置。一旦通电,光导纤维发出的光亮透出外罩,就像是烟囱顶端冒出的白烟,弥漫整个夜空。当初保留大烟囱的用意就是开辟上海这独一无二的景点,同时也象征着上海民族工业蒸蒸日上,经久不衰。纪念烟囱不仅延续了民族橡胶工业的历史脉络,而且成为徐家汇地区一座标志性的景观构筑。

2. 百代小红楼

百代小红楼位于徐家汇公园内。19世纪末,法国百代唱片公司登陆沪上,带来了新鲜时尚的留声机,这种“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万籁生”的机器让当时的上海人异常兴奋,很快成为沪上时髦。加之购进留声机后,还可省去请堂会的费用,就这样,“时髦+经济”的海派模式使留声机在上海时尚家庭中迅速普及开来。

1921年,东方百代购下徐家汇路1434号地皮(现徐汇区衡山路811号)设立唱片制造公司,建起上海第一座录音棚,从此开创了中国唱片的生产历史,Pathe(雄鸡)商标风靡中国和东南亚(图3.4.14)。

图3.4.14 百代小红楼

中国现代艺术史上几乎所有的重量级人物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当年百代邀请艺人进棚录好母版后,送至境外生产再返销国内。最初的一批唱片,内容都很本土化,与EMI(百代唱片公司)今日的选择标准颇有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唱片厂改组,继续生产在国内堪称一流的胶木唱片,厂内还设有老唱机的修理部和唱片调剂处。1982年,国家成立中国唱片总公司,这里挂上了中国唱片上海公司牌子。一直到徐家汇绿地二期工程开工,唱片公司才被迫动迁。以前的红楼并非如今的红色,而是呈灰色,一眼看去就很大气。楼道呈左右分开转折而上,楼道很宽,大约有2米,历经多年风雨,楼板却基本不变形。

(二) 其他景观文化

图3.4.15 徐家汇公园

(三) 休闲文化的载体

1. 篮球场

徐家汇公园是最先设置运动场地的开放型公园绿地之一,带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热潮。公园东部以竹林草地为背景,设置了3个篮球场。篮球场四周由绿化带围合而成,植物配置因地制宜,疏密、高低有机结合,突出体育文化与绿化的融合。

2. 文体活动

公园内会定期举办电影、体育、戏曲活动,组织游客开展交谊舞、健身舞、合唱、篮球比赛等一系列健康快乐的文体活动。徐家汇公园一年的活动场次在100场左右,其中文化活动占了50%。徐家汇公园获得了“全国特色文化广场”的荣誉称号。

3. 天伦之乐区

公园东北部设置了儿童老人游戏健身区,在香樟和银杏为主的树林中,布置老人健身和儿童游戏的场地和设施,充满了老人与儿童的欢声笑语(图3.4.16)。

图3.4.16 徐家汇公园健身区

徐家汇的进一步发展要整合徐家汇历史文化资源,以历史文化传承弘扬为特色,创新徐家汇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模式,着力提升文化辐射力和国际影响力。鼓励本土文化与国际对话交流,构建国际文化资源和文化品牌的交流融合平台,形成一批国际文化品牌,拓展徐汇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广度和深度,提升“徐家汇源”文化底蕴,再现徐家汇中西文化交流重镇的魅力。

专栏1 上海市域公共活动中心网络规划图

专栏2 黄浦区战略指引图

[1] 金琳:“商城集团引领徐家汇转型升级”,载《上海国资》2017年第235期。

[2] 王皓:“徐家汇观象台与近代中国气象学”,载《学术月刊》2017年第49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