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漕河泾品牌输出:从打造到实现

漕河泾品牌输出:从打造到实现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漕河泾借鉴它们的发展经验,意识到塑造品牌、培育商标是园区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也坚定了漕河泾实施品牌兴区的战略。漕河泾如今已经成为全球围观的漕河泾品牌。图2.2.3 漕河泾品牌历史发展“漕河泾”三个字中含有九点水。但不管怎样,漕河泾始终坚持做自己,开发属于自己的运作模式,不断提升自己的品牌力量,打造自己的专属品牌。同时,漕河泾开发区还实施“走出去”战略。

漕河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下简称“漕河泾”)属于漕河泾开发建设的重点项目,其按照国际化、高科技、生态型的标准,定位于总部经济、研发设计、创新孵化、综合服务“四个平台”的功能目标,建设成为既具有现代化区域形态、又具有高新技术服务特色的高附加值服务业集聚区。

一、走出漕河泾的地界

(一) 欲闻详况,逐本溯源细细寻

漕河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位于漕河泾开发区中心位置,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总建设规模约80万平方米,其中包括地下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其四至范围东起虹梅路中环线,西至古美路,南起漕宝路,北至田林路。该区域集聚五星级酒店、大型综合类商场、企业总部办公等功能。

漕河泾具有很强的主动搏击市场的战略定力和核心竞争力,现已汇聚中外高科技企业及研发服务机构3600余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36个,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为支柱,以新材料生物医药、航天航空、环保能源汽车研发配套为重点,以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框架,成为国内发展速度最快、技术含量最高和经济效益最好的开发区之一(图2.2.1)。

(二) 品牌标志,同源溯流娓娓道

在漕河泾开发区内,随处可见一个由“漕河泾”拼音首字母变形而成的图标,这就是漕河泾开发区的品牌标志。漕河泾是中国园区中最早将园区徽标注册为商标的开发区之一,这就能看出漕河泾开发区超前的品牌意识

图2.2.1 上海漕河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漕河泾品牌培育,借鉴了国外科技园区的经验,国外科技园一般在商标培育和发展等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漕河泾借鉴它们的发展经验,意识到塑造品牌、培育商标是园区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也坚定了漕河泾实施品牌兴区的战略。作为开发区品牌实力和优势的形象标识,开发区的区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实践,标志中的CHJ实际上就是漕河泾三个汉字拼音第一个字母,C是Creative,寓意创造、创业、创新,以开拓的精神迎接新挑战;H是High-Tech,寓意科技兴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J是Joyful,寓意以人为本,共享科技进步的和谐与快乐(图2.2.2)。

图2.2.2 漕河泾标志

别看这一小小的标志,如今,这个标志早已走出了漕河泾,走出了上海,甚至走出了长三角

(三) 品牌力量,源头活水徐徐品

漕河泾的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称作“漕湖泾”。从198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筹建上海漕河泾微电子工业区到2016年“上海漕河泾国际科技创新嘉年华”在临港集团的指导推动下,得到了所在地徐汇区人民政府、闵行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百位大佬,为科技创新对接经济发展发声;千名创客,为创新项目转化为生产力站台。漕河泾如今已经成为全球围观的漕河泾品牌(图2.2.3)。

图2.2.3 漕河泾品牌历史发展

“漕河泾”三个字中含有九点水。这就预示着漕河泾有着水的智慧,亦动亦静,善于利他,经沙土则渗流,碰岩石则溅花,遭断崖则下垂为瀑,就像漕河泾开发区在战略上一直在“动”与“静”、“出”与“纳”中探索着螺旋式上升的平衡。以敢于主动搏击的姿态,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睿智,始终立于浦江潮头,勇当创新创业大时代的弄潮儿,奋力争先引吭高歌,打造成一张值得上海乃至全国为之称道的靓丽名片

二、分享漕河泾的智慧

(一) “足智多谋”周全策划引进企业

漕河泾开发区一直持续良好的发展态势,不断进行产业升级,进行开发区供给侧改革。其不仅仅是产业的推动者,也是优势资源的整合者;不仅拥有“行业龙头”企业,也有想成为“独角兽”的创业者。但不管怎样,漕河泾始终坚持做自己,开发属于自己的运作模式,不断提升自己的品牌力量,打造自己的专属品牌。

漕河泾开发区一直采用“引进企业只选对的、不选贵的”原则,将此作为其引领区域产业发展的一贯开发理念。在入驻企业的选择上有自己的哲学,能够灵活调整园区产品供给,将新技术研发的核心从传统制造业向更广阔的新兴产业转移,与那些能够与园区“共建共创”的产业共同发展。这便是漕河泾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秘诀。

漕河泾开发区内聚集了3600余家中外高科技企业和服务研发机构,其中,81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漕河泾设立了132家高科技企业,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为支柱,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环保新能源、汽车研发配套为重点,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1+5+1”产业集群框架。

与此同时,漕河泾开发区还有很多的创业开发者。漕河泾致力于打造“孵化平台”,建立包括科创苗圃、大学生双创园、孵化器、加速器在内的接力式创新创业生态。此外,美国硅谷最知名的孵化器Founders Space和澳大利亚最大的孵化器Fishburners也落户于此,还有德国黑森州等地的国际孵化器也一同在这里打造漕河泾开发区的“国际双向孵化平台”。

此外,漕河泾坚持服务于“居民”,重视细节问题,从安保基础设施到园区绿化,再到讲求生态环境的观念变革,不断提升园区服务标准,凝神蓄力,充实园区品牌价值

(二) “匠心独运”全力细化品牌输出

漕河泾进行品牌输出,不断拓展开发空间,还将生产制造、加工等传统产业向分园区转移,在本部则凝聚创新研发力量、专注核心产业。漕河泾用自己的坚持,完成了“三个转型升级”,打造出了一张上海都为之骄傲的开发区名片。

同时,漕河泾开发区还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联动开发、招商合作等形式,加强与全国各地开发区的合作,以此来不断拓宽发展空间。在此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几种合作模式:一是理念互动。通过共建国内友好园区和国际姐妹园区这样的形式,以交流互访、信息共享、干部挂职等作为主要形式,形成了互动、广泛的合作交流学习模式。二是项目对接。指开发区以招商项目推荐、技术项目推荐、产业转移对接等方式,与合作园区建立一种以项目对接为纽带的合作模式。三是品牌输出。通过授权园区使用开发区品牌,可以提供咨询顾问服务、功能服务输出、管理团队输出等方式与合作园区建立一种较为紧密的点对点的品牌合作模式。最后是资本合作。园区独立出资,或者与合作园区共同投资,以资本为纽带,成立项目园区,对新的地块进行开发、建设、招商运营,建立全方位紧密型的园区合作开发模式。

在实践方面,漕河泾开发区“走出去”战略的品牌异地输出首先是在浙江海宁,在这里打造“漕河泾”品牌。除此之外,漕河泾还走出国门,走向国际。这方面的主要体现是漕河泾创业中心与以色列合作设立了“中以孵化器合作计划”。该计划促成了大量双方企业在研发和产业化方面的合作。

(三) “集思广益”顺势革新服务模式

服务好,是人们长期以来选择漕河泾的理由。漕河泾的服务,有它自己的奥秘,它的独特的成功经验,对上海科创中心环境的营造具有一定的启示。

服务不仅是漕河泾的特色,也是其取得成功的原因。开发区的服务以公司化运营,成立了物业公司、人力资源公司、园艺公司、能源车辆公司等,在实践中,这些专业化的服务在漕河泾形成标准,并成为可以供其他园区参考的“服务标准体系”。

在漕河泾,许多公司从默默无闻到发展壮大,最为知名的无疑是腾讯的上海分公司。2002年,还处于成长期的腾讯选择了漕河泾,成立了深圳以外的第一家分公司。当时QQ的在线用户也才刚突破300万,上海分公司最初只有几个人。而当时的漕河泾早已名声远扬,集聚了许多国内外大型企业,所以,当时的腾讯和一些入驻的跨国公司总部相比,并不起眼。然而从一开始,漕河泾就认定这家公司不简单,一路悉心服务。现如今,腾讯上海分公司在漕河泾的办公场所从两层楼发展到两栋半大楼,3000多名员工一同工作,绝大部分都是腾讯的核心研发人员。为了让IT工程师们心无旁骛做研发,漕河泾开发区为腾讯定制了专属的服务方案:开发区下属的物业公司成立专门团队,入驻腾讯大楼,全面负责腾讯公司日常各方面的服务需求。这就是漕河泾好的服务。

漕河泾之所以能在服务上做出特色,与园区的性质有关。漕河泾是上海第一个没有政府性质管委会的开发区,公司化运作这样一种灵活的发展机制,让漕河泾从起步阶段,就拥有了高度市场化的思维模式。而随着市场环境变化、产业结构变革,漕河泾总能敏锐地嗅到需求的变化,服务模式不断调整、改进、升级。作为上海六大科创中心功能承载区之一,科创服务已经成为园区服务模式转型的未来新方向。

三、带动漕河泾的未来

(一) 依靠临港背景,协同共创现在未来

1. 遵义漕河泾科创绿洲产业园

遵义漕河泾科创绿洲产业园是遵义抢抓与上海对口帮扶的机遇,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由上海临港集团旗下漕河泾开发区发展总公司按市场化原则组建专业团队进行管理,运用公司化经营模式进行开发建设的“合作共建产业园区”。

漕河泾科创绿洲产业园区通过实施“走出去”“请进来”这一策略,在上海临港集团等的帮扶支持下,前后接待考察、对接、洽谈的企业有30多家,如今,已建成的7栋生产型厂房和5栋研发型厂房已全部租赁一空,而这样的成绩,来自沪遵两地优势的强强联合。遵义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和生产成本优势,加上来自上海的先进管理理念、金融、人才等优势,让遵义漕河泾科创绿洲产业园成为众多优质企业眼中的“香饽饽”。

园区按照上海临港集团先进服务理念,突出服务发展的特色,签约引进了中国民生银行遵义分行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不仅在园区内设立支行网点和服务人员,还通过园区平台,为区内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授信与融资服务,具体服务项目包括项目贷款、流动资金贷款、贸易融资业务等,有效免除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www.daowen.com)

正是这样一个先进的园区服务理念,让遵义漕河泾科创绿洲产业园区,成为东西部战略合作的先行示范,成为上海对口帮扶遵义开花结果的亮点之一。

2. 创新创业园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创新创业园位于上海市的东南角,规划面积1070万平方米,孵化楼宇面积5.2万平方米。

“双创园”大楼,为中央广场南侧的倒S形建筑,三鲁路、万芳路两条主干道贯通南北,陈行路、江月路横贯东西,距虹桥国际机场约21千米,距浦东国际机场约38千米,30分钟内均可驱车到达;通过卢浦大桥和徐浦大桥与市区南北高架和内环相连,至人民广场仅15公里,轨道M8线直达园区。

建筑设计理念来自德国汉堡的GMP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景观设计的理念来源于阿灵顿的城市概念:宽阔的绿地和独立的树群形成了一个连续的整体空间,不同形状的树木植物形成了多样化的景象,所有建筑的立面都是由明亮的石墙以及垂直开放式的窗户组成,就是采用这样的理念设计了倒S形创新创业园(图2.2.4)。

图2.2.4 漕河泾双创园大楼效果图

“双创园”也同样采取市场化、公司化运作模式,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加速助推高成长科技企业发展,推动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区域科技和经济发展为己任。按照功能全覆盖、服务全覆盖的建设要求,服务于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

通过八年多的建设发展,园区已吸引新能源环保、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百余家创业企业入驻,成功孵化了以“微松自动化”“大郡动力”为代表的一批国家“千人计划”获选者所创立的企业。

秉承“营造最佳创新创业氛围,助推企业成长产业发展”的工作目标,“双创园”围绕科技人才、科技项目和科技金融等创新要素加速构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成效显著,多次获评“上海市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先进集体”和“上海市孵化器考核优秀等级”。

漕河泾创新创业园有很多创业苗圃,比如“双创苗圃”就位于此,其为“有激情、有目标、有能力、有准备”的创业新人营造出了一片创业的天地乐园,完善了“育苗、种树、造林”的创新创业全过程服务链。

“双创苗圃”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众多高校合作,深入创业群体,通过联络员、辅导员和专家团的全方位、立体式服务,建立项目成长档案,全过程追踪项目的成长情况,从创业项目快速成长所需的服务需求出发,运用市场化机制搭建研发、市场、投融资、项目申报、法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专业化服务,打造适宜创业的生态环境。

“双创苗圃”倡导“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秉承“以人为本、创新服务”的企业精神,坚持“竭尽全力、助您成功”的服务理念,使“双创苗圃”成为创业者放飞创业梦想的舞台,成就辉煌事业的起点(图2.2.5)。

图2.2.5 创业苗圃

3. 科技绿洲

科技绿洲园区规划面积60万平方米,引进国外先进的投资、经营、管理模式,建成一个高绿化覆盖率、低容积率的花园式科技园区。科技绿洲重点发展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引进知名科技企业设立总部及研发中心,并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目前,飞利浦创新园、国家核电、民航凯亚、中电投总部及研发中心已经入驻科技绿洲一期、二期园区。

漕河泾科技绿洲三期规划用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24万平方米。与开发区边界公共绿地相邻,河流对面为住宅区。其建筑十分人性化,营造出了十分亲和的工作氛围。大面积的通透表皮传达空间开放的意向,严整简洁的立面网格肌理表现了建筑硬朗深邃的效果。除此之外,整个项目的景观设计也是一大亮点。充足的户外空间开放式露台给整个办公园区增添了活力(图2.2.6)。

图2.2.6 漕河泾科技绿洲

4. 众创空间

漕河泾集聚了众多创客企业,像谷歌中国开发者社区、微软创投加速器以及腾讯创业基地、可可空间等国内外知名众创空间都位于此。这些企业都是大家熟知的,对推动漕河泾众创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图2.2.7)。

图2.2.7 漕河泾众创空间

(二) 依托总区环境,提升科技创新功能

为顺应世界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革命发展新趋势,以及上海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升科技创新国际竞争力新要求,依托创新资源集聚和创新企业集群基础优势,按照“功能集成、产业聚焦、要素完备、开放联动”的发展思路,将漕河泾开发区打造成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创新功能与商务功能有机联动、创新空间与创新服务配套完善的现代科技集聚区。到2020年,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创新集群,构建起科技创新集聚区的功能框架,初步确立在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中的功能地位。到2030年,建成上海中心城区最具有科技竞争力和创新活力的产业功能区,成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

图2.2.8 漕河泾创新集群功能

漕河泾的创新集聚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图2.2.8)。

1. 创新资源集聚

以提升全球创新主体及资源要素集聚交汇功能为导向,形成跨国公司全球创新中心、企业研发总部、创新“引擎”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新型孵化机构、创新成果转化平台、专业服务机构以及创新资本、创新人才、创新团队等集聚态势,成为上海国际大都市创新创业资源要素的重要集聚地。

2. 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链、技术链与创新链有机融合为导向,形成以信息产业和科技服务业为主导、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以总部经济、平台经济、“互联网+”经济为特色的创新型经济业态集聚。信息产业集群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形成健全的互联网技术产业生态体系。科技服务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形成现代服务与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的良好格局。

3. 创新示范城区

以创新功能与城市功能的空间融合为导向,推进城市更新,构建多样化的嵌入式创新空间载体,营造具有活力的公共交流空间,实现重点区域的空间品质提升与多元功能复合,建立起与周边区域的协同发展机制,形成适宜创新主体集聚和创新活动开展的高品质城区空间。

4. 综合服务体系

以形成适宜创新企业发展、创业人才工作生活的综合发展环境为导向,创新和完善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实现服务型政府部门、公益性服务平台和科技服务机构有机互动,形成完备便捷的配套服务设施、智慧高效的管理服务环境、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新文化品牌,为创新活动集聚、科创企业发展、创业者成长提供一流的营商环境[1]

专栏1 上海市域科技创新布局规划图

专栏2 徐汇区战略指引图

[1] “漕河泾开发区十三五规划”,徐汇区人民政府2017-02,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515/106834949.s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