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北外滩:文化软实力催生航运发展

北外滩:文化软实力催生航运发展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 核心产业展现雄厚实力北外滩主导产业主要是金融与航运融合发展,以航运业为主导。国际航运交流服务中心,未来主要是借助北外滩的航运中心项目,不断汇集与航运相关的多种功能性机构。东部是北外滩的特色文化旅游休闲区。图1.2.5 河滨大楼(二) “百舸争流”历史传承书新章北外滩因航运发展而闻名,有着悠久的历史。

北外滩:文化软实力催生航运发展

外滩航运金融服务集聚区(以下简称“北外滩”)位于苏州河黄浦江交汇处,东起大连路、秦皇岛路,西至河南北路,南起黄浦江、苏州河,北至海宁路、周家嘴路。

一、领略航运集聚总体面貌

(一) 区位优势托举航运希冀

北外滩位于虹口区南部滨江区域,西至河南北路与静安相邻,东到大连路与杨浦区相接,南界东大名路与黄浦相交,北临周家嘴路沿线,有着十分扎实的市场基础和极其完备的商务功能。这里文化资源丰富、历史发展悠久,区位优势明显,坐北朝南,西南处外白渡桥、外滩隧道与老外滩相连,南面与陆家嘴隔江相望,与外滩、陆家嘴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称为“黄金三角”。

(二) 核心产业展现雄厚实力

北外滩主导产业主要是金融与航运融合发展,以航运业为主导(图1.2.1)。

图1.2.1 北外滩主导产业

目前,北外滩聚焦金融、航运“双核”,已集聚4000多家航运企业,1000多家金融企业,是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功能承载区。航运企业中有中海集团、中远集团、上海港务集团、上海航交所等航运业内的龙头单位。同时也有如上港物流、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等实力雄厚的重点纳税企业(图1.2.2)。

图1.2.2 北外滩典型航运企业

图1.2.3 北外滩航运功能布局

(三) 功能布局勾画虹口盛景

北外滩航运功能布局,将形成“一线两圈四中心”的形式。“一线”为北外滩临江沿线;“两圈”为霍山路圈和密云路圈;“四中心”为国际航运交流服务中心、国际航运人才服务中心、国际航运金融服务中心、国际航运创新企业服务中心(图1.2.3)。

北外滩临江沿线是航运服务总部的核心基地区域,主要以邮轮游艇等元素为特色,再配以金融、文化、商旅、体育等元素,可以将中央活动区的繁华展现得淋漓尽致。

霍山路圈则是依托其周边的一些文化历史资源,重点发展航运业,打造航运交流沟通平台以及航运信息数据中心,供国内外人员交流沟通。

密云路圈重点发展国家级船员评估示范中心项目,维护船员的权益保障、人才服务外包等功能,然后发展船员服务一站式功能区。

国际航运交流服务中心,未来主要是借助北外滩的航运中心项目,不断汇集与航运相关的多种功能性机构。

国际航运人才服务中心,充分发挥虹口区的航运优势,比如有完整的航运产业链条、功能集聚的航运企业、互动频繁的对外交流等,可以将航运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人才汇集起来,共同打造上海航运发展的舞台。

国际航运金融服务中心,将形成航运金融产业中心,其主要的业务特色为船东互保、航运衍生品交易、航运产业基金船舶融资租赁等。

国际航运创新企业服务中心,主要是打造上海航运科技创新基地,引导并培育一批具有行业龙头地位的航运电商、科技创新企业,以便在航运科创领域形成示范及引领效应(图1.2.4)。

图1.2.4 北外滩航运图

二、感悟魅力特色航运文化

(一) “扬帆起航”文化奠定软实力

北外滩航运服务业集聚区注重“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双重发展,不断发挥航运文化特色及航运服务特色,不断提升航运商务商业功能、文化休闲功能、艺术享受和谐居住功能等各方面。同时,在北外滩的开发建设中,注重打造鲜明的文化品牌特色,实现历史与现代、建筑与文化、科技与艺术的交错融合。在地理位置分布上集聚区主要分为三大片区,东部、西部、中部。其在功能的分布上也主要分为三大块,航运服务区、历史风貌区、现代生活区。每个片区不断履行各自的职责,除运行专属功能外,还承载着各自不同的“文化标志”。

东部是北外滩的特色文化旅游休闲区。在该区域内以提篮桥商业地区为主体,发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西部主要是集聚了众多的历史古建筑,像河滨大楼、邮电大厦,昆山路、花园路的英式老建筑都聚集于此,同时还有乍浦餐饮一条街的建筑都极具历史风情,颇具特色。其中,河滨大楼建于1935年,河滨大楼是上海第一批钢混框架结构的高层公寓,被称为“远东第一公寓”。这些将成为都市休闲文化的一个载体。中部是北外滩的核心区和重点功能分布区,这里不仅有航运服务产业区,还有知识服务产业区,目前为止,中部区域是北外滩建设步伐最快的区域(图1.2.5)。

图1.2.5 河滨大楼

(二) “百舸争流”历史传承书新章

北外滩因航运发展而闻名,有着悠久的历史。20世纪三四十年代犹太人在此地定居,使得提篮桥地区不断发展起来,所以该地区的特色就是犹太文化与海派文化。这是一段历史的传承,我们要加强对提篮桥历史风貌区的保护,同时不断去挖掘其他航运历史资源如“下海庙”等,能够不断丰富、更新航运文化。

北外滩同时还有很多带有历史印记的老建筑。这些老建筑,在经历了百年沧桑巨变后,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向人们展示着精彩纷呈的航运史文化,呈现出一段段精彩纷呈的岁月。

以前黄浦江沿岸集聚了大大小小的码头,如黄浦码头、杨树浦码头、汇山码头、华顺码头、公平路码头、高阳路码头、外虹桥码头、扬子江码头。临近码头的居民,看到码头上工人作业的繁忙景象那是常有之事,船舶的鸣笛声哪怕你隔了好几条马路也都能听得很清楚。南来北往的客运货船,每天都会接触各地旅客,装卸各类货物,往往送走一批,又迎来新一批,不断反复交替。

但往事如过眼云烟,虹口看遍了时代更替,见证了无数的兴衰。如今的虹口港已成为北外滩国际航运中心,不再是曾经的水路货运码头。但其发展百年的码头文化,将永远不会被磨灭,不断传承(图1.2.6)。

图1.2.6 上海码头

如今虹口将在这里打造专属码头文化的露天博物馆,该馆不同于其他的博物馆,采用开放式的创新形式,打造码头文化历史长廊,把上海都市文化与码头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博物馆有600米长的玻璃墙,在此进行展览陈列,再结合虹口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加上雕塑、勒石铭碑、史地人物标志、建筑构件小品等,充满历史风味。博物馆以上海城市发展历史为主线,从1843年上海开埠到上海近代工业创办,再到先进的社会文明开启,让人们不断去追忆。这样的设计不仅展示出上海海纳百川、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而且是对海派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发展。

博物馆由三部分组成:“码头衍变”“西学东渐”“名人踪迹”,主要用历史图片及二维码展现沿江码头的历史变迁。

除此之外,博物馆还设置若干个滨江景点雕塑和模型,像老上海黄浦江码头分布示意图、北外滩老码头分布示意图,20块码头年轮等均在此地得以呈现(图1.2.7)。

图1.2.7 上海码头雕塑(www.daowen.com)

未来北外滩将继续完善对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的建设,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将纷纷在此落户,共同推动这片土地的发展。

同时,北外滩将现代化建筑和文化底蕴相结合。比如,白玉兰广场结合航运文化建立起了地标性建筑,发挥航运文化的办公功能。以航运文化为出发点,通过产品发布会、设备展览会、商品订货会、旅游推介会、电影首映式等形式,共同搭建文化创意企业和文化生产企业的展示平台,使北外滩成为上海文化的转化器(图1.2.8)。

图1.2.8 白玉兰广场

(三) “乘风破浪”科技助力绘宏图

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为全球展示中国发展、上海形象和海派文化的大舞台,这是展示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象的重要契机。此时的北外滩抓住了这次绝佳的机遇,借助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不断引领低碳时尚文化。

北外滩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城市低碳的示范样板。在北外滩商务建筑群的规划中,规模性地引入新的生态环保和节能技术,以CEOD (Central Ecological Office District)为区域发展定位,以生态办公为主题,创造出公园式的办公环境,营造出传统写字楼所无法企及的舒适、轻松以及迥然不同的绿色商务办公环境。规划立意是把环保功能超越于建筑自身之外,把商务空间作为公共资源,表达出良好的建筑景观和人文方面的开放与关怀。

北外滩滨江绿地广场的规划设计,使北外滩中央生态商务区与外滩、陆家嘴实现区隔,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完全开放的城市空间,这种空间的开放与融入,正是在浦江金三角这样一个高速发展中的国际商务区域所奇缺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元素,成为CBD的绿色象征,并在商务建筑领域率先带动起一股强劲的“绿色商务旋风”。城市的生态有机化,为众多城市综合体的发展提供了生长空间。从简单的楼座到组团住区、新兴社区,再到如今的城市综合体,城市空间塑造的舞台已经不再局促于狭隘的建筑平台和传统的利润法则。城市综合体作为欧美城市最成熟的规划模式,并不是可以随便来加以定义的,城市综合体具有独特的气质与元素,这都离不开生态与科技的完美结合[1](图1.2.9)。

图1.2.9 滨江绿地广场

三、规划现代航运发展蓝图

(一) 航运现代服务业

北外滩未来发展将形成“一中心、三基地、五集聚”的态势,集中航运发展态势,使优势更加明显。

“一中心”: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航运服务中心;

“三基地”: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航运服务企业总部基地、船员服务基地和航运创新产业发展基地;

“五集聚”:集聚高端航运服务产业、集聚航运信息资源、集聚“三游”产业要素、集聚航运金融功能要素、集聚航运文化资源。

北外滩将进一步扩大“北外滩航运服务总部基地”规模,引进国内外各类航运服务企业总部型机构,集聚航运物流产业,巩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实力。不断集聚航运功能要素,积极推进“上海北外滩航运中心”的发展,充分发挥其航运功能、打造信息交流平台。积极培育本土航运功能性组织机构,同时培育一些国际性航运功能性机构,尤其是可以在国际航运服务领域具有一定地位和话语权的机构。

北外滩航运产业链逐步向高端延伸,紧紧抓住上海自由贸易区复制推广机遇,通过金融、保险等行业的政策开放推进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交易等高端航运服务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北外滩作为上海两个中心双重承载区的优势,从重点项目突破入手,逐步在北外滩形成航运上游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产业氛围,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资本、信息等方面的资源配置权。船员服务高地崭露头角,围绕上海船员评估示范中心建设,虹口区将在评估中心周边集聚船员的权益保障、行业协会、考试培训、劳务派遣、职业介绍等功能,形成一站式服务功能;吸引船舶管理公司、船员培训机构、劳务派遣公司、境内外船东企业等入驻,完善船员服务产业链条,形成船员服务产业集聚氛围。“三游”产业特色发展,充分发挥北外滩岸线资源优势,在北外滩进一步推进精品邮轮母港建设和无目的地航线发展,大幅提高邮轮乘客接待规模,促进周边地区的商业、旅游业发展,并进一步吸引邮轮总部企业入驻;在北外滩打造亚洲游艇展示与交易中心,基本实现游艇俱乐部总会、游艇研发和设计中心、游艇商贸中心、教育和培训中心的“一会三中心”发展目标;吸引游船公司入驻集聚,积极发展成长三角长江下游豪华游船服务中心,实现特色长江游船航线常态运营[2]

(二) 航运金融功能区

1. 北外滩金融港

北外滩金融港分阶段、分步骤建设,项目分期进行,第一期选址北至海宁路、东至九龙路、南至苏州河、西至河南北路,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项目的建设重点主要分三大方面:载体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和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图1.2.10)。

图1.2.10 北外滩金融港项目基地

北外滩金融港的建设将进一步促成新兴金融产业在北外滩集聚,使虹口区成为金融产业的试验田,为上海金融发展提供持久的创新动力,可以更好地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但实际上金融港并不是简单的办公地点,而是高端金融人才、基金企业与功能性机构协同发展的综合体。其不仅仅有办公设施,还有一些社区、娱乐配套设施等,不断打造集产业、休闲娱乐和居住于一体的综合体。

2. 北外滩星港国际中心

星港国际中心项目位于北外滩核心区域,该项目被称为上海最高“双子塔”,项目两栋塔楼的楼顶距离地面240米,将在此地打造供人们种植观赏绿植的空中屋顶花园,总面积约800平方米。其建筑形态是“高层粗,底层细”,这样的设计可以在高层处见到更大的景观面。此类型的设计在全球范围内都比较少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整栋建筑朝向陆家嘴和外滩,驻足于此人们可以尽收“黄金三角”的繁华,是北外滩的“明星”建筑(图1.2.11)。

图1.2.11 上海最高“双子塔”效果图

3. 北外滩空间四大街区

北外滩规划建设四大街区,主要是商务文化街区、历史创意街区、亲水休闲街区以及乐活商业街区。

商务文化街区主要依托新建路绿带景观和“空中绿街”,在这里聚集金融、航运、总部办公和文化等多种要素。

历史创意街区以历史文化为特色,打造旅游目的地和创意消费的商业街,“空中绿街”将多个历史街区串起来。

亲水休闲街区,形成一个公共的开放空间,开放的区域是整个滨水区,从外白渡桥可以一直走到秦皇岛路码头。

乐活商业街区,主要是因为虹口区域内不仅要有大型商业综合体,也要有体现历史风貌的临苏州河建筑,所以打造乐活商业街区,使其成为面向外滩的门户入口(图1.2.12)。

图1.2.12 北外滩规划四大街区

[1] 刘鹏、杨明刚:“上海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文化软实力建设及其提升”,载《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11期。

[2] 张文红:“北外滩:提前谋划‘十三五’ 领跑航运服务业”,载《上海经济》 2014年第8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