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玩具思维助力微信抢红包成暑期爆款节目

玩具思维助力微信抢红包成暑期爆款节目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这一“玩娱度”极高的活动设计,让微信这个配角在除夕之夜彻底抢走了春晚的风头,尽管微信“抢红包”原本只是整个春晚中的一个互动环节。晚上8点,随着春晚拉开帷幕,“抢红包”活动也随之登场。与春晚的直播节奏同步,用户通过“摇一摇”,可以获取当前节目中正在出演的明星的新年祝福。事实上,这并不是微信发起的第一次“抢红包”活动。这一创意获得高层认可时已经是2014年1月10日了,距离春节只有短短的21天。

玩具思维助力微信抢红包成暑期爆款节目

一切变化,都是早有痕迹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敏锐地发现那些颠覆性变化刚一开始呈现出来的蛛丝马迹。还是让我们睁大眼睛,看一看全球各地商业世界里的种种“可疑”迹象吧!

中国:春节狂欢抢红包

2015年2月18日,从晚上8点开始,在整个中国的千家万户中,几乎同时出现了一幅奇特的景象:全家人不论老小,人手一部手机,却不是用来打电话或发短信,而是持续不断地摇动着,不时停下来,眼睛紧紧地盯着屏幕,随后发出或是惋惜的叹息或是惊喜的欢呼。

这到底是怎么了?

到底是什么弥合了祖孙三代的喜好差异,让他们能够共同参与看似莫名其妙的“摇手机”活动?到底是什么吸引了全中国成千上万的家庭放下其他事情,步调一致地来做同一件看似可笑的事情?

要知道,这一天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日子,而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除夕之夜!

众所周知,春节是中国人源远流长的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样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人们往往放下或重要或紧急的事务,而让自己全身心融入这亲情洋溢的特定时空之中,遵循着种种礼仪性活动而不随意逾规。

而上述“摇手机”活动却打破了中国人延续了30多年的除夕惯例——自1983年以来,每个除夕之夜,8点过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简称春晚),已经成为中国人过春节的一个固定节目。近几年来,在互联网的猛烈冲击下,电视的观众大批流失,年轻的或不太年轻的受众们有了更多的娱乐选择。无可否认,春晚的吸引力已经大大下降,但除夕之夜看春晚已经演变成为一项传统节庆仪式,依然顽强地保住了自己的地位。

但是,在2015年的除夕之夜,一切都被颠覆了。

主导这一颠覆的是腾讯旗下的微信(WeChat)。春节之前,微信与央视春晚达成合作协议,设定了两种“摇红包”(抢红包)的方式:一种是在某一个小时对该时段内提供单独某一品牌的“摇一摇”红包;另一种是在某个固定时段内提供多家品牌的“摇一摇”红包。凭借微信的强大号召力,各大品牌出资赞助了共计5亿元的红包大礼。

正是这一“玩娱度”极高的活动设计,让微信这个配角在除夕之夜彻底抢走了春晚的风头,尽管微信“抢红包”原本只是整个春晚中的一个互动环节。

晚上8点,随着春晚拉开帷幕,“抢红包”活动也随之登场。到了晚上10点半,整个“抢红包”活动在一瞬间达到最高潮。在这一阵暴风骤雨般的红包狂潮中,全中国无数个家庭几乎都陷入了这一热潮之中。

让人们深度痴迷于疯狂摇手机的,不仅仅是因为能够摇出红包,还能在“红包大战”的间隙摇出其他一系列的惊喜:

(1)摇出春晚节目单。在手机屏幕上显示当前时段的电子节目单。

(2)摇出新年贺卡。用户可以随机摇出给某位好友的新年贺卡,然后写上创意祝福语,通过手机将贺卡发送给好友,给好友拜年,送上新春祝福。

(3)摇出明星的新年祝福。与春晚的直播节奏同步,用户通过“摇一摇”,可以获取当前节目中正在出演的明星的新年祝福。

(4)摇出“晒全家福”的互动页面。用户可以上传与亲人共享天伦之乐的大团圆照,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并有机会出现在春晚现场的大屏幕上,展示在亿万名观众面前。

(5)摇出一位好友,然后送上红包与祝福。

正是这一系列的活动,让智能手机成为除夕之夜亿万人手中的热得烫手的玩具。正可谓是“本是万家团聚日,举目万家皆玩家”。

根据微信团队大年初一(2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除夕晚8时至大年初一0时48分,春晚微信“摇一摇”互动总量超过110亿次!其中,晚10时34分春晚“摇一摇”互动出现峰值,达到了8.1亿次/分钟!5亿元的现金红包被疯狂的参与者抢个精光,与此同时,春晚微信祝福在185个国家之间传递了约3万亿公里,相当于在地球与月球之间往返370万次!(注1)

这是何等惊人的一组数据!在这个注意力涣散的时代,能够在同一时间拢聚亿万之众,全身心投入同一项活动中,堪称全球最大的营销奇迹。但是,就连微信运营团队自身也始料不及,这一次的春晚“抢红包”活动会取得远超预计的火爆效果。

事实上,这并不是微信发起的第一次“抢红包”活动。早在一年前的2014年春节前夕,微信运营团队就设计出了这样的一种互动模式。但是,2014年度的数据和2015年度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从农历除夕(2014年1月31日)到正月初八这9天时间,800多万个中国人共领取了4000万个红包,除夕之夜参与红包活动的人最多,一共有482万人,流量最高峰出现在0点前后,峰值时每分钟有2.5万个红包被拆开。(注2)

尽管2014年度的数据与2015年度相比相形见绌,但从绝对值角度来看,也已经是一组非常可观的数据了。要知道,微信红包系统代码的编写工作仅仅是从春节前20天左右才匆匆开始的。

据《博客天下》杂志的报道,微信推出红包功能始于2013年的11月。当时,在一次内部头脑风暴中,团队成员们想到可以在2014年春节时,把公司内部发红包的传统做成一个应用,吸引普通用户使用,以增加启用微信支付的用户数量。这一创意获得高层认可时已经是2014年1月10日了,距离春节只有短短的21天。负责开发的团队最初只把这项功能当作春节的一个应景之作,从未想过会引爆2014年春节,并在蓄势一年后让全中国的亿万名用户陷入狂热之中。

惊人的数据背后,到底向我们揭示了什么,又预示着什么?微信红包究竟是触动了人性心理中的哪一个敏感机关,才会在不经意间开创了史无前例的辉煌呢?

日本:把地铁站变成游乐场

诚如前述,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要抓住广泛大众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日本解谜策划公司SCRAP决定与东京地铁(Tokyo Mtreo)公司联手推出东京地铁解谜活动时,其负责人加藤隆生不无担忧。虽然加藤隆生是日本当下大热的实景逃脱解谜的运营专家,但经验丰富的他对于在东京地铁这么一个庞大复杂的地下系统中,吸引1万名乘客参与解谜活动,却不敢掉以轻心。

东京地铁系统拥有13条线路、285个车站,线路总长304.1公里,每天平均运量约为850万人次,其人流量及繁忙程度高居全球地铁系统第一位。由于地铁站内部路线太过复杂,尽管每个站点都有免费发放的地图小册子,还推出了专门的手机导航应用程序(App),但每年仍然有无数行人受困于这座庞大的地下迷宫,即使是土生土长的东京人也经常走错路(见图1-1)。所以,加藤隆生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尽管解谜推理是日本国民文化的特色之一,但要想在如此混乱的地铁之中吸引行色匆匆的乘客来参与活动,显然是一项难度极大的挑战。

978-7-111-51118-2-Chapter01-1.jpg

图1-1 错综复杂、状若迷宫的东京地铁线路图

但是,事实证明,加藤隆生的担忧是多余的。这项活动原本设定的时间是2014年11月1日—12月25日(圣诞节),目标是吸引1万名乘客参与。加藤隆生唯恐活动冷场,还专门找来一批名人做节目,在网上直播,以烘托造势。活动的宣传海报如图1-2所示。但实际的参与情况远远超过了加藤隆生的预期。还不到11月底,原定印制的1万套解谜套装就已销售一空。SCRAP公司随即加印了1万套,紧急发往新宿、涩谷、银座、上野、池袋这些人流量超大的地铁站内的销售点。每一套装的售价是2160日元(约合人民币120元)。玩性大发的乘客们慷慨解囊,当活动进行到第三周的时候,已经达到了收支平衡,此后带来的盈利则由东京地铁公司与SCRAP公司平分。(注3)

978-7-111-51118-2-Chapter01-2.jpg

图1-2 东京地铁解谜活动的宣传海报

这套解谜套装内装有一个谜题,以及各种解谜参考工具,并含有当日不限次数次使用的地铁票一张(见图1-3)。玩家在解开谜题后,需要前往谜题指定的场所,在那里会找到一些新的提示,然后前往下一个站点。玩家需要在整个东京范围内不断寻找正确的提示,破解谜题,并遵循提示前行,以到达最终的目的地。

此次活动的谜题站点的选择很有代表性,诸如东京大学、商业中心银座、政治中心永田町(国会议事堂、日本首相府邸、众议院议长官邸、参议院议长官邸、自由民主党本部、民主党本部、社会民主党本部等均位于此)等均列入其中。而且,活动设计的谜题也十分巧妙,有的题目需要使用车票、地图等小道具,有的则“借用”了某个古老的东京传统。

978-7-111-51118-2-Chapter01-3.jpg

图1-3 售价2160日元的解谜套装(注4)

东京地铁公司当然也没放过这个可以营销自家经营的站内商业连锁店Echika的机会。Echika是东京地铁集团旗下负责地铁内商铺运营管理的一家公司。由于地铁站内布局太过复杂,很多东京居民对于Echika的位置并不熟悉。而这次活动则将某个站点的谜题答案藏在一家并不起眼的Echika店铺内,无形中极大地增加了Echika连锁店的知晓率。

当东京地铁解谜活动获得了超越预期的成功后,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步履匆匆的地铁乘客会毫不吝啬地释放他们的参与热情,将整个东京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游乐场呢?为什么加藤隆生的担忧最终被证明是多余的?

心理学的研究早已表明,人类行为的背后必然有其动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显然与驱动人类行为的心理动机有关。那么,这一心理动机到底是什么呢?

德国:公共厕所里的商业奇迹

在前一个案例中,日本人将东京地铁作为一个玩具型容器,充分利用,不仅取得了很好的营销效果(影响力),也取得了很好的营销成果(盈利)。而德国人则做得更绝:他们把遍布城市各处的公共厕所也打造成了好玩的营销容器,甚至成了外国游客必选的旅游景点。而更加令人咋舌的是,他们每年还能从运营公共厕所中赚到几千万欧元。这简直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商业奇迹!(注5)

一般而言,商业经营者对于公共厕所都是敬而远之的。这倒不是因为其难登大雅之堂,而是因为确实很难通过经营公共厕所赚到钱。

德国的情形原本也是如此。德国政府规定:城市繁华地段每隔500米应有一座公共厕所;一般道路每隔1000米应有一座公共厕所;其他地区每平方公里要有2~3座公共厕所;整座城市拥有的公共厕所数量应为每500~1000人一座。

公共厕所本是政府应该提供的基础公共设施及服务,其建设和运营成本均应由政府承担。为了缓解财政压力,德国政府采取了市场化措施,规定任何个人和企业都有权通过竞拍的方式来取得公共厕所的建设权和经营权。不过,德国政府同时也规定,每人每次如厕只能收取0.5欧元的费用。

根据这一收费标准,建设与经营公共厕所基本上就是一个明摆着赔钱的买卖。但是,瓦尔公司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在柏林市政府的公共厕所拍卖会上,瓦尔公司的拥有者汉斯·瓦尔提出了一个看似疯狂的条件:免费建设公共厕所,同时承担所有的维护与清洁工作。

这样的条件自然不会有任何竞争者来参与争夺,瓦尔公司如愿获得了全柏林市的公共厕所建设与经营权。

在他人纷纷嘲笑瓦尔公司疯了的时候,汉斯·瓦尔却早已想到了如何从公共厕所的运营中盈利的好办法。他的法宝就是充分发挥创意的神奇效应,将公共厕所打造成别具一格的玩具性容器,从而极大地提升厕所外墙以及内部各种载体广告发布价值。

瓦尔别具一格的创意思路,让曾经“臭不可闻”的厕所变成了人们争相前往的“香饽饽”。根据注意力在哪里,金钱就在哪里的现代商业经营铁律,当柏林的市民纷纷把上公共厕所当成都市生活的一种精神调剂。当外国游客纷纷把公共厕所当作必不可少的旅游景点时,广告商自然闻风而动、蜂拥而至。这其中就有香奈儿苹果诺基亚欧莱雅等顶级品牌。

于是,瓦尔公司无形中就变成了一家以广告为主营收入的创意公司。而瓦尔公司的创意并不止于厕所内外部的造型设计,其匠心独运之处还体现在种种微小细节之中。

比如,德国人有如厕时阅读的习惯,瓦尔公司就直接将文学作品或广告印在了卫生纸上。如图1-4所示。

978-7-111-51118-2-Chapter01-4.jpg

图1-4 瓦尔公厕中独具创意的卫生纸

此外,瓦尔公司充分发掘前来上厕所的人流资源。他们与公共厕所周边的商场、餐馆、饭店合作,上厕所的顾客还能获得相应的就餐赠券。当顾客使用了这些赠券后,瓦尔公司还可以从顾客的整体消费中获得返利。这自然也为瓦尔公司的盈利做了有效的加法。

瓦尔公司在公共厕所上的疯狂创意,不仅取得了经营上的成功,而且获得了整个商界的认可与赞赏。他们甚至击败了德国最负盛名的宝马奔驰品牌,当选为德国最具创意企业!

瓦尔公司之所以能够开创这一商业奇迹,无非就是抓住了人们好玩、贪玩的心理,把一个人们除非万不得已才会踏入的场所,变成了一个充满玩娱氛围的游乐场所。

这一商业奇迹的背后,显然隐藏着足以唤醒人性心理的超级密码……

英国:一条裙子引发的“颜色大战”

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吸引众多娱乐界的大牌明星和普罗大众的集体关注?

似乎只有奥斯卡颁奖典礼吧。

其实不然。

英国某个婚礼上的一条裙子就轻松地做到了!

2015年2月底,英国一位名叫凯特琳·麦克尼尔(Caitlin McNeill)的21岁歌手在社交网站Tumblr上转发了一张照片。正是照片上的这条裙子,很快引发了一场网络上的轩然大波。(注6)

当时,身穿这条裙子的是新娘的妈妈。这位妈妈拍下了自己身穿裙子的照片后发给了女儿。女儿(新娘)把照片给新郎看了之后,这对新婚夫妇之间立即产生了认知分歧:一个人认为照片上这条裙子的颜色是白金相间的;而另一个人却斩钉截铁地加以否定,坚持说裙子是蓝黑相间的。

两人争执不下,新娘就把照片发到了Facebook上,让自己的好友来做一评判。奇怪的是,新娘的好友很快也分成了“白金派”和“蓝黑派”两大阵营,双方都言之凿凿,绝不退让。

麦克尼尔曾经身在婚礼现场,亲眼看到过新娘的妈妈穿着这条“诡异”的裙子。她自己始终认定这条裙子是蓝黑相间的。出于好奇和好玩的心理,麦克尼尔在Tumblr上把这张照片转发给了明星经纪人萨拉·维切尔(Sarah Weichel)。随后,这张照片就开始在网上疯狂传播,并将一众网民划分成了壁垒分明的两个阵营(见图1-5)。

978-7-111-51118-2-Chapter01-5.jpg

图1-5 原照片(中)和经过不同的白平衡调整后呈现的白色-金色(左)或蓝色-黑色(右)两种颜色。

(图片来源:swiked

很快,一些大牌明星也纷纷加入了争议评论的行列。(注7)

美国当红新生代代表歌手、著名乡村音乐创作型歌手、演员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在社交网站上发话:“我不明白大家在讨论什么,这条裙子显然是蓝黑色的!”

美国好莱坞女明星敏迪·卡灵(Mindy Kaling)语气强硬地说:“认为是白金的,你们疯了吧?”

韩国男子流行演唱组合SHINee的成员金钟铉说:“说是白金色?我看是蓝黑色。”

上述三位明星是坚定的“蓝黑派”,而下面几位明星则是坚定的“白金派”:

著名演员、多次荣获影视大奖的朱利安·摩尔(Julianne Moore)直接在推特(Twitter)上@了敏迪·卡灵等人,说:“你们这帮家伙到底在搞什么!这是白金的好不好?”

美国娱乐界名媛、模特、电视名人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看到了白金色,却也毫不避讳地说自己的丈夫看到了蓝黑色。她在推特上说:“裙子到底什么颜色?我看到了白金色,卡尼却看到了蓝黑色。到底谁是色盲?”

一时间,几乎全世界的媒体都介入了这条裙子的“颜色大战”之中,其中不乏《华盛顿邮报》《时代周刊》这些定位于严肃话题的主流媒体。

美国的BuzzFeed网站甚至发起了一轮网络投票。结果显示,75%的人选择白色加金色,25%的人选择蓝色加黑色。从美国的调查情况来看,无论是社交网站的投票,还是现实中的小范围测验,“白金派”都占了上风。

那么,这条裙子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

这条裙子的生产商Roman是英国一家小型时尚品牌公司,其时尚总监米歇尔·巴斯托克(Michelle Bastock)在风头正劲之时接受CNN的电视采访,确认这条裙子是深蓝色配黑色镶边。

但是,这个回答却并没能消除人们心中的疑问。既然裙子是蓝黑相间的,为什么大多数人看到的却是白金相间的呢?

自然而然地,严谨的科研学者也被卷入了争端。

威尔斯利学院研究颜色与视觉的神经科学家康威解释说:“当你看见这张照片时,你的大脑正在根据日光矫正这种色差。所以,如果人们忽视环境光源中蓝色的部分,则他们看到白色和金色;而如果他们忽视金色的部分,则他们看到蓝色和黑色。”(注8)

华盛顿大学研究彩色视觉的个体差异接近30年的神经科学家内兹认为这条裙子的颜色是他见过的最大的个体差异案例之一。他说:“背景颜色可能影响了我们对真实颜色的判断。”

有了上述权威的解释,这条裙子引发的“颜色大战”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但在商业世界里,一幕好戏却才刚刚开始上演。

漩涡中的主角之一——Roman公司立即把握住了“颜色大战”带来的关注度热潮。他们迅速将这条引发热议的裙子放到公司网站主页的最醒目的位置。在接受CNN采访时,时尚总监米歇尔不失时机地穿上了同款裙子,充分地利用这一次免费宣传的好机会。米歇尔在采访中高兴地说:“这太不可思议了,超出我们的想象,整个团队都忙得不可开交。裙子目前售价50英镑,网站访问量剧升,销量增加了347%。”(注9)

营销嗅觉敏锐的米歇尔还趁势宣布,公司已经在着手设计白金色的同款裙子,很快就会上市。

米歇尔的这个预热宣传果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仅仅一个多月后,第一条“白金版”的同款裙子就已经面世。不过,Roman公司并没有直接投入零售市场,而是趁着“颜色大战”余波未消,举办了一次网上拍卖活动。最终,有50多人参与了竞拍。一名来自捷克的买家以1356.78英镑(约合12500元人民币)拍得这条白金色裙子,作为送给妻子的礼物。Roman公司则把这笔款项捐给了英国一家叫作“喜剧救济”的慈善机构。(注10)

至此,Roman公司算是把这从天而降的大好良机的价值运用到了极致。但“觊觎”这一宝贵的注意力富矿的人却不只是Roman公司。

曾经亲身参与过“颜色大战”的金·卡戴珊在以她名字命名的手机游戏《金·卡戴珊:好莱坞》中,也引入了这款引发网络热议狂潮的“蓝黑/白金裙子”,供游戏玩家试穿。《金·卡戴珊:好莱坞》这款手机游戏2014年度的收入超过7400万美元,但此后人气下降,前景堪忧。金·卡戴珊的用意显然是想借助裙子的关注度余波来给自己的手游助添一把火。(注11)

热潮退后,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条裙子能够在互联网上引发热潮,将如此之多的名人与普通网民卷入其中呢?“颜色之争”又到底触动了人们心理的哪一个敏感地带,而让人们倾情投入、欲罢不能呢?

荷兰:一个神通广大的灯泡

灯泡的作用是什么?

如果你的回答是“照明”,那就太落伍了!

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给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回答!他们推出的个人无线智能照明系统产品Hue完全颠覆了人们对灯泡的一切惯性认知。

一个Hue基本套装包括三个LED灯泡、一个可以连接WiFi的桥联器以及一个可以在苹果的App Store(应用商店)下载的控制应用程序(一个桥联器最多可同时支持50个LED灯泡),如图1-6所示。

978-7-111-51118-2-Chapter01-6.jpg

图1-6 Hue基本套装包括一个桥联器、三个LED灯泡以及一个控制应用程序

仅从外观上来看,Hue的LED灯泡虽造型新颖,但也与普通的灯泡相差不大,直接拧到灯座上就能使用,光亮相当于传统的48W白炽灯泡,节能性却要好很多。而Hue能够实现的功能足以让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深感讶异。它可以通过桥接器与家中的无线网络连接。人们通过手机上的App,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家里的灯光实施远程设置与操控,从而营造出极为个性化的家居照明环境。

具体地说,号称“史上最智能灯泡”的Hue可以实现如下功能:(注12)(注13)

1.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及需要,随时在多达1600万种色彩中调出符合自己心境的色彩,以营造出亮度由明到暗、色调由冷到暖(或相反)的千变万化的场景氛围。当然,这么多的色彩也可能给使用者造成选择困难。为了避免这一弊端,Hue在App中内置了Relax(放松)、Concentrate(专注)、Energize(活力)、Reading(潜心阅读)四种默认场景氛围,以简化选择。

2.用户通过App快速、简易地创建自己的Hue账户后,就可以在全球各地通过计算机浏览器或手机App对家中的Hue进行远程控制。如果你离家时忘了关灯,随时想起,就可以随时远程关闭。

3.Hue可以与音乐实现无缝对接。无论是动感的还是舒缓的音乐,Hue都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调适,呈现出音乐与灯光魔幻般融合的奇妙氛围。这一“灯光秀”功能在用户要举办家庭派对时特别有用,家里的客厅随时就能变成一个魔幻舞池,任由主人或宾客变换各种主题风格。

这一应用甚至走出了家庭。2012年11月26日,纽约帝国大厦伴随着《帝国之心》(Empire State of Mind)的歌声上演了一场LED灯光秀,其背后的支撑就是Hue。这是帝国大厦自1932年落成之后第一次全面更换照明系统,飞利浦公司为其量身设计了全套的LED动态照明系统,整套系统全部由计算机控制,实时变化,色彩无限组合,并与音乐完全同步,在让人深感震撼之余吸引了大量关注。

4.Hue可以通过在Wi-Fi范围内感知道用户的手机,然后自动在用户到家的那一刻打开,让用户感受到不一般的家的温暖。

5.Hue支持IFTTT(即“If This Then That”)简易编程功能。例如,你可以设定,如果下雨,灯光就自动呈现某一种色彩;也可以设定好起床时间,到点后灯光就自动亮起等,取代闹铃的声音,把你叫醒;还可以设定收到电子邮件时,让灯光闪烁红色的警示之光。

6.Hue可以与飞利浦同时推出的“环境氛围”电视Ambilight TV完美对接。在电视背部装有94个颜色可控的LED投影灯泡,可以根据电视画面中播放的内容,投射出不同的光线。例如,当你观看球赛时,如果你支持的球队进球,房间的灯光会应声变成你球队的球衣颜色,配合你的欢庆心情。

7.智能手机上的任何照片都可以经由Hue转换为整个房间的“墙纸”。

8.Hue还开放了App开发。一位名叫欧文·兹瓦特(Erwin Zwart)的开发者,通过iPhone或iPad的自带摄像头,成功地让Hue实现了自动营造影院式氛围灯的能力。只要打开欧文·兹瓦特开发的Hue Camera应用程序,将摄像头对准电视,Hue就会自动抓取当前电视节目中的主色调,并将智能灯泡调成相似的颜色,如图1-7所示(注14)。(www.daowen.com)

978-7-111-51118-2-Chapter01-7.jpg

图1-7 Hue“制造”出来的魔幻光线场景氛围

Hue这个“神通广大”的灯泡能够做的事还有很多。当Hue的魔力让我们倾倒之际,我们不禁要问:这些早已远离灯泡照明的基本功能的神奇应用,为什么能迅速赢得全球范围内顾客的痴迷与追捧呢?

以色列:最“无聊”的火爆应用

2014年6月,一个堪称史上最无聊、最没有技术含量的App竟然一夜走红,甚至还获得了120万美元的融资。

这个被称为“Yo”的App,其所有的功能就是可以向通讯录上的朋友发送一声“Yo”(见图1-8)。

978-7-111-51118-2-Chapter01-8.jpg

图1-8 Yo的应用界面

(图片来源:apple.com)

据说这款应用最初向苹果的App Store提交之时,苹果官方甚至以“尚未开发完成”为由,拒绝Yo上架。

但是,当Yo最终在美国4月1日的愚人节获得上架许可后,很快就吸引了5万名用户下载。这些用户在短短的两个多月中,累计发送了400万次“Yo”!

这简直就像是一个玩笑,听上去真不愧是愚人节上架的产品。

事实上,即便是开发Yo的工程师以色列人奥尔·阿贝尔(Or Arbel),一开始也觉得这个主意实在太愚蠢了。他根本不相信有人会来使用这样的产品。但是,Yo的联合创始人莫舍·霍格(Moshe Hogeg)却觉得想要在手机上叫一声别人太麻烦了,就算是短信也不够快捷。他坚持认为自己需要这么一个工具,只要一次点击,就能让别人知道“我要找你”或是“我想你了”。

在霍格的坚持下,阿贝尔最终还是花8个小时写好了Yo的程序。当产品最终面世后,两个人达成了共识——这个产品看上去实在是太愚蠢了,以致他们根本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这是他们的创意。

但是,当他们尝试着让一些员工试用后,“奇迹”却出现了。员工们不仅自己玩上了瘾,而且违背了不要告诉朋友的约定,仅仅一个月后,Yo就积累了2万名用户。随后,消息不翼而飞,众多风险投资人接连上门,主动要给这款App投资。

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看似如此简单、如此无聊的产品竟然会获得用户的喜爱和风险投资者的青睐?

自“愚”自乐的最高境界

我们在上文调侃说Yo是愚人节的礼物,但事实上,整个世界已经陷入以愚为乐、自“愚”自乐的狂热之中了。

愚人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以撒谎逗趣、愚弄他人为主旨。这本是企业、商家唯恐避之不及的节日,以免自己的品牌或产品与愚人节沾边而影响声誉与信誉。但是,现在,几乎所有有意无意间意识到时代巨变的商家或企业都不会放过愚人节这个“玩”意十足、可以有效吸引大量关注的节日了。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2015年4月1日愚人节之际,中外多家IT巨头以及颇有知名度的高科技企业花样百出的营销活动。(注15)(注16)(注17)

IT界最酷的招牌式企业之一的谷歌(Google)一马当先,把谷歌地图(Google Maps)的导航服务变成了“吃豆人”的儿童经典游戏,如图1-9所示。

978-7-111-51118-2-Chapter01-9.jpg

图1-9 谷歌地图的导航服务

韩国的三星电子(SAMSUNG)则不简单地停留于游戏,而是借势愚人节,在当天推出了一款全新的旗舰版智能手机Galaxy BLADE Edge(见图1-10)。

978-7-111-51118-2-Chapter01-10.jpg

图1-10 三星“削铁如泥”的菜刀手机

当然,因为这天是愚人节,这款手机的推广介绍充满了“愚乐”色彩。

“顾客您好,这是我公司推出的最新产品——削铁如泥的曲面屏手机菜刀Galaxy BLADE Edge。该产品完美结合了人体美学,刀面采用三星专利,100%防火防水又防摔,是您居家出门随身携带的最佳产品……手柄还有实木、不锈钢等多种材质可供选择哦!”

电商巨头亚马逊(Amazon)玩得更过火,宣称推出了一款让人难辨真假的新产品Dash Button。亚马逊说,只要对准这个小小的按钮说出你想买的产品,或是拿着它扫描一下产品,它就会自动替你在亚马逊网站上下单,让你立刻享受送货上门的服务。

亚马逊的这款“购物神器”让人将信将疑。有意思的是,那些严肃板正的传统媒体,如《华尔街日报》和路透社认为这是真的;而很多新锐的极客网站却认为这只是亚马逊的愚人节玩笑。真相如何,至今尚不得而知,但无疑亚马逊在这场愚人节注意力争夺战中抢到了属于自己的份额。

眼看着国外的IT巨头们在愚人节大出风头,国内的IT企业当然也不甘示弱。

百度号称推出一款名为“神灯搜索”的智能配件,用户可以通过“摩擦摩擦”的动作将其唤醒,然后发出语音指令就可以实现搜索。这款产品已经在百度未来商店上架,售价为599元。不过,蹊跷的是,用户并不能真正下单购买。考虑到这是愚人节营销,这就不奇怪了……

阿里巴巴则推出“Matrix+”(码+)计划,气势磅礴地宣称要把地球上数十亿部手机等智能设备相连,组成有史以来人类最强的超级计算网络。不过,阿里巴巴系最吸引眼球的还是天猫商城的创意。据说,为解决户外手机流量的限制,天猫发布了“流量猫计划”,即给城市的流浪猫戴上MEW-FI,将它们变成一个个WiFi站点,就可以给全城居民提供免费的流量服务。用户所要做的就是带着足够的猫粮上街,就会拥有足够的流量了。

微信宣称进一步扩展“摇一摇”功能,即能够摇一摇识气味。据说这项新功能正在“内测”之中,云云。

锤子手机宣布发布操作系统的新版本,增加了很多新功能,如“丑颜模式”“透明桌面”“精神病选项”等。“丑颜模式”与时下流行的“美颜相机”对着干,其宗旨在于“牺牲别人,成全自己”,让合影的人除了自己外都变得奇丑无比;开启“透明桌面”功能后,摄像头将一直打开,桌面将实时显示摄像头取景框中的景物,随时拥有与众不同的壁纸;如果用户在设置里开启“精神病选项”里的“角标凑齐”功能,手机当有App出现角标提示时,可以用手掌划扫过屏幕,此屏幕上的所有App都会出现一个相同的角标提示,达成一致的视觉效果角标,这绝对是在挑战“强迫症”人士的底线。

……

IT界的这些真真假假、自“愚”自乐的行为,非但没有有损它们的品牌或声誉,反而为它们吸引了人气,塑造了好玩、可亲的形象。我们不得不说,这个世界的潮流与风向,确确实实是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佛门出品的“招聘秀”

但是,最让人大跌眼镜的还不是IT巨头的创意,而是一场“玩”劲十足的“招聘秀”。

如图1-11所示,这是一组通过场景应用(Live App)方式发布在微信朋友圈的画面。这一组截屏画面共有15张,因本书篇幅所限,只选取了其中的9张。当这些谐趣、好玩、灵动的画面在手机上播放的同时,还配有舒缓悠扬的音乐,让观者陶醉不已、惊讶不已。而且,招聘所用的语言生动活泼,完全是最符合时下互联网潮流的风格。

例如,“这里!千年禅修之所——东华禅寺,禅宗祖庭、樱花道场、健康饮食、现代化的办公环境及善良睿智的小伙伴们。”“半月可在林中静寺松神经,半月可在都市WORK(工作),轻松、灵活、自由,你还在等什么?”“看过来!有眼光的摄影师,你能源源不断涌现好的创意和主题,能拍获大奖的照片,也能拍令人好奇心爆棚的照片。有商业广告摄影经验的摄影师优先。”

978-7-111-51118-2-Chapter01-11.jpg

图1-11 东华禅寺在移动终端上发布的创意招聘

978-7-111-51118-2-Chapter01-12.jpg

图1-11 东华禅寺在移动终端上发布的创意招聘(续)

(图片来自手机截屏)

人们简直无法想象,这些新鲜热辣的流行语竟然会频频出现在佛门禅寺的招聘宣传中。

乍一看到,你一定以为这是一家新潮的创新公司才情四溢的作品,而根本不敢想象这竟然是一贯以严肃、庄重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的佛门禅寺所为。

但事实上,主导这次招聘的正是位于广东韶关的东华禅寺。东华禅寺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最早由印度的智药三藏创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唐朝时禅宗六祖惠能在此隐修,改名东华禅寺。

东华禅寺难道也是在和芸芸众生开愚人节玩笑吗?

当然不是。

当这个招聘广告在微信朋友圈内疯传后,新华社记者专门采访了东华禅寺,探明了幕后的真相。(注18)

负责东华禅寺文化部运营工作的慧可法师解释说,一开始,他只是想在寺庙网站或者招聘网站上发布招聘公告,但是几名热心的“80”“90后”居士告诉他这样做可能不行,很少有人看到。于是,这几名年轻的居士就帮着策划出了这个方案。慧可法师说:“我当时听了他们的想法,真是一头雾水,什么App啊,UI啊,这些新东西我也不太明白。我就想,让他们弄就行了,我负责给他们提供一些资料,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就行。”

只是慧可法师没有想到,这个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招聘广告最终会彻底打破人们几千年来对佛寺的刻板印象。

广告在微信上发出后,立即获得了惊人的传播效果。仅仅5天后,这则广告的点击次数就超过100多万次,随后,东华禅寺也收到了全球范围内纷纷发来的4000多份简历!其中不乏海外名校毕业生,还有给爱马仕等国际品牌做过策划的资深人士。甚至还有一些公司把这个广告发给下属,要求“好好学习招聘创意”。

为什么几个年轻人随便鼓捣出来的一个招聘创意能够完胜国际上鼎鼎有名的4A广告公司?为什么一家主导清静修行的寺庙的吸引力能够胜过名声显赫的世界500强企业?

凭什么卖出天价?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次让人大跌眼镜的收购。

2014年4月,IT界传出了苹果计划用30多亿美元的巨额资金收购一家小众的耳机生产厂商Beats的消息。这将是苹果公司有史以来投入资金规模最大的一次收购交易。

一时间业界哗然!

比如,美国投资银行Piper Jaffray的分析师基恩·穆斯特(Gene Munster)发布声明称,苹果以32亿美元收购Beats,听上去就“像是一笔糟糕的交易”。穆斯特说:“我们很难看到这一交易背后的合理因素。Beats当然会将音乐领域世界级的品牌带给苹果,不过苹果已经拥有世界的品牌,而且不会出于品牌角度的利益来收购另一家品牌。另外,我们也不认为,Beats的专利是推动苹果收购这家公司的正当理由。在我们看来,苹果应当好好地利用手中的资金来收购互联网服务公司,毕竟苹果在此方面存在弱点。苹果收购的互联网公司可以包括Yelp、推特、Square,甚至是雅虎(Yahoo)。”(注19)

业界的消极态度可以从苹果与Beats这两家公司极为悬殊的营收及影响力上找到根源:苹果的年度营收几乎达到1800亿美元,手中有超过1000亿美元的现金;而Beats的年度营收只有区区10亿美元。

这是不是苹果公司因为自己手中有钱而任性收购呢?Beats凭什么能卖出这么高的天价呢?

苹果的CEO库克(Cook)当然不会做莫名其妙、没有意义的事。那么,苹果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也许,下面这组图片会给你提供一点线索(见图1-12)。(注20)

978-7-111-51118-2-Chapter01-13.jpg

图1-12 一组图片

978-7-111-51118-2-Chapter01-14.jpg

图1-12 一组图片(续)

如果让你来做一个判断,你觉得这一组图片所反映的是一个什么场所?

你也许会十分有把握地说,这一定是个艺术场所,或者至少也是一个娱乐场所。但是,很遗憾,你曾经引以为豪的过往经验彻底地辜负了你。因为,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你却仍未知觉,依然用旧有的模式来观察、评判。

告诉你吧,这既不是艺术场所,也不是娱乐场所,而是一个工作场所!

这就是Beats公司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卡尔弗城(Culver City)的新总部。这组图片是美国《快公司》杂志在苹果公司收购Beats公司的消息传出后,前去探访而拍下的图片。

可是,看上去很酷、很炫、很好玩的Beats公司真的值这么多真金白银吗?

众所周知,苹果公司本身就是以炫酷新潮的封闭式创新而著称的。苹果公司之所以大张旗鼓,不惜重金,心甘情愿掏出30多亿美元的巨额资金,就是在为Beats的“炫酷新潮”埋单!

因为,一个能够给员工创造出赏心悦目的环境的公司,一定也有能力给顾客创造出赏心悦目的产品。这才是苹果真正看重的,并与其一贯以来的企业文化息息相关的至高真理。

所以,这并不是苹果公司心血来潮的一时冲动,这其实正揭示了当下以及未来30年关于产品战略、市场营销的大势所趋。

那么,这个趋势到底是什么呢?

玩具思维的全球性兴起

很多读者也许会问,把这些发生在全球各地、各行各业的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放在一起,到底是想表达什么?其内在的联系到底是什么?

其实,只要用一个词,就能够把上述所有的案例串联在一起。

这就是“好玩”!

好玩价值连城,这绝不是一句空话。

世界已经全然改变了。这是一个“贪玩”的时代,全球各地、各行各业的人们正在不惜代价地追求“好玩”。

只有好玩,才会赢得关注;只要好玩,就会赢得关注。只有好玩,才有市场;只要好玩,就有市场。

对商业世界来说,这是一个颠覆性的变化,也代表了一轮波及全球的全新商业浪潮。在这滔天浪潮的背后,一种全新的产品战略观、产品营销观也随之悄然兴起。

这就是“玩具思维”!

那么,玩具思维到底是什么?玩具思维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掌握并运用玩具思维来迎接未来的挑战?

本章注释

注1:http://news.163.com/15/0227/00/AJE1G6L000014Q4P.html

注2:http://www.cnbeta.com/articles/272510.htm

注3: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50109/154221263093.shtml

注4:图片出处为http://www.52rkl.cn/zhihuribao/11124G462014.html

注5:http://house.ifeng.com/pic/2015_01/28/38863190_0.shtml#p=13

注6:http://tech.qq.com/a/20150227/043332.htm

注7:http://ent.qq.com/a/20150227/058261.htm

注8: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15-02/28/c_127526823.htm

注9:http://finance.huanqiu.com/view/2015-02/5777401.html

注10:http://wenhua.youth.cn/xwjj/xw/201503/t20150318_6531904.htm

注11:http://game.163.com/15/0404/10/AMBOVODR00314OSE.html#p=A54QKG204:UUJ0031

注12:http://www.leiphone.com/news/201406/philip-hue.html

注13: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mroll/20140516/230419137120.shtml

注14:http://news.zol.com.cn/article/401553.html

注15:http://it.sohu.com/20150401/n410662112.shtml

注16:http://it.sohu.com/20150402/n410696033.shtml

注17:http://www.52114.org/wap/index.phpitemid=993025&moduleid=21

注18:http://news.sohu.com/20150403/n410744533.shtml

注19:http://tech.qq.com/a/20140509/062817.htm

注20:http://www.ithome.com/html/it/95496.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