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自由贸易协定与亚洲区域内贸易的影响

自由贸易协定与亚洲区域内贸易的影响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5.1亚洲部分经济体的区域内贸易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贸易方向统计年鉴》。

自由贸易协定与亚洲区域内贸易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末起,亚洲各经济体开始越来越积极地加入自由贸易协定,这促进了地区持续发展,加速了经济一体化。其中,中国不但经济增长迅速,更积极参与区域贸易和供应链,改变了区域生产格局,一跃成为亚洲集约化生产网络的中心环节之一。

从统计数据(见表5.1)可以看出,2000年,东盟在亚洲区域内贸易总额中的占比为23.0%,东盟与中日韩三国的占比为37.4%,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六国的占比为40.6%。2010年,这一比例分别上升至24.6%、38.7%和44.1%。2019年,东盟在亚洲区域内贸易总额的占比有所下滑,但东盟与中日韩三国以及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六国的占比仍呈小幅增长。区域内进出口也呈现出相似走势。

表5.1 亚洲部分经济体的区域内贸易

(www.daowen.com)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贸易方向统计年鉴》。

从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20世纪90年代末,自由贸易协定开始在亚洲大幅增多,从而促进了区域内贸易,尤其是出口的增长。第二,得益于东盟六国与中国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东盟成员国得以进入更广大的区域市场。第三,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亚洲区域贸易总额的增速超过了世界贸易的增速,因此,亚洲区域内贸易占比的增长显得更加意义重大。第四,虽然差距正在缩小,但从亚洲其他成员国进口的贸易额,仍然明显高于向这些成员国出口的贸易额。这表明,从总量上看,亚洲的贸易顺差仍然依赖于其他地区的消费者。最后,应该指出的是,比较2019年与2010年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区域内贸易的占比几乎没有增长,甚至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六国的占比也是如此。

增长乏力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首先,虽然签订了一系列的自由贸易协定,但这些协定之间互有重叠,因此,产生的效益有限。其次,全球范围内,内顾倾向和保护主义抬头,生产活动回流,国际供应链缩短,由此导致区域外部需求走弱,并进一步波及区域内贸易。最后,近十年来,部分亚洲经济体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伙伴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以期扩大外部市场。虽然亚洲各经济体签订了多个自由贸易协定,但是区域内贸易带来的效益鲜有增长,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签订覆盖全区域的全面自由贸易安排,另一方面需要各国制定更加侧重国内消费的增长战略。研究表明,除了降低关税,区域内各国(地区)政府还需要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以实现贸易自由化,例如减少非关税措施、采取贸易便利化措施、协调原产地规则以及加强自由贸易协定的可用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