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推动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策略与实践

推动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策略与实践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推进禁止开发区域和限制开发区域人口向适建区域有序转移云南最大优势之一是生态,滇中城市群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发展。对湖泊生态涵养区产业进行结构优化和升级,严格控制国土空间开发的强度,完善流域外城镇配套功能,促进流域内外城乡联动发展,在严控湖泊流域内人口规模的同时推动人口合理分布,实现人的活动与湖泊生态系统相协调。

推动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策略与实践

(一)推进禁止开发区域和限制开发区域人口向适建区域有序转移

云南最大优势之一是生态,滇中城市群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发展。禁止开发区域和限制开发区域共同的特点是生态脆弱,生态系统功能容易失衡,所有开发规划和建设活动都要坚持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优先,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做好“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1]的基础上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要涵养禁止开发区域生态系统,还绿水青山以更加本真的面目,依靠绿水青山垒砌金山银山。要出台严格有效的措施,积极推进禁止开发区域现有人口的移除工作,尤其要加快减少自然保护区域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基数,把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生态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要从政策、资金和宣传思想工作等多渠道入手,引导帮扶限制开发区域超载人口有序转移,推进农村山区人口市民化。打破限制开发区域村落点状分布格局,实施集中建设和集约开发,引导一部分人口向城镇转移。

(二)引导人口加快向重点开发区域聚集

滇中城市群重点开发区域分布在五州市,这些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较大空间,能够集聚和容纳较大规模的人口和产业。重点开发区域要主动为国内发达地区和国外重点地区产业转移创造条件,积极改善营商环境,在优化结构和合理布局基础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重点开发区域城镇化步伐,尤其要加快农村特别是山区人口市民化,形成兴产业聚人口、聚人口促产业的良性循环,促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相得益彰。全面升级城市基础设施和城镇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不断提升县(市、区)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进而吸引和容纳更大规模人口,为重点开发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汇聚人力资源。(www.daowen.com)

(三)科学控制高原湖泊生态涵养区人口过度集聚

人口规模是支撑城市群发展的基础,但是,人口在一定区域过度集聚对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又构成严峻考验。虽然有“三江”(金沙江、南盘江和红河)“六湖”(滇池、阳宗海、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但是,滇中城市群仍然是水资源不足地区,五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滇中引水工程”[2]支持。云南9大高原湖泊有6个在滇中城市群区域内,其中滇池、阳宗海等湖泊流域人口密度最大。要科学评估“六湖”生态涵养区域的承载能力,有效控制流域人口规模增长,合理转移滇池、阳宗海等湖泊周边人口,使高原湖泊生态涵养区人口密度保持在最佳范围内。对湖泊生态涵养区产业进行结构优化和升级,严格控制国土空间开发的强度,完善流域外城镇配套功能,促进流域内外城乡联动发展,在严控湖泊流域内人口规模的同时推动人口合理分布,实现人的活动与湖泊生态系统相协调。(见表2)

表2 滇中城市群常住人口预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