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字面上理解,城市群是多个城市的联合体,具有明显的整体性特征。如果结合城市群的概念、国内外城市群分布和发展状况理解,可以从不同视角把城市群的特征概括为全球城市群共同特征和我国城市群的基本特征。
(一)全球城市群的共同特征
从全球特别是欧美城市群分布情况看,城市群主要有以下特征。
1.区位和资源禀赋好
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主要集中在欧美和东亚地区,欧洲的法国、德国、英国,北美洲的美国,东亚的日本曾经长期占据世界经济中心地位,这些强国的核心支撑带就是本国大小不一的城市群,这些城市群所处的典型区位是沿海、沿江、沿湖、沿边。如前所述的美国东北部、美加五大湖、日本太平洋沿岸、英国东南部和欧洲西北部城市群几乎都是靠海、沿江、临湖。我国的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江中游等城市群也具有以上区位特征。目前世界顶级深水大港全部集中在这些城市群,深水良港与城市群共进共兴,彼此成就。同时,城市群都有较好的发展资源基础,在经济资源、自然环境、人才科技、教育文化、交通通信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家底”和较大的拓展空间。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既是城市群的现实条件,又是城市群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基础支撑。
2.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突出
城市群具有强大的资源聚合能力。通过政策和规划引领、地方政府合作治理和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等,城市群承载产业和集聚人才、资本的功能不断提升,在要素集聚和流通的过程中辐射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区域板块的极化效应和支撑国家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各国发展城市群的初衷大多出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培育新的国家和区域经济增长极。当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既要承担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职责,还要发挥参与地缘政治角力的功能,所以,城市群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非常突出。
3.城市体系比较完整
综观全球城市群,无论层次高低和规模大小,每一个城市群都有中心城市、小城市和城镇,尽管有的中心城市是特大城市或大城市,有的城市群拥有两个甚至更多的中心城市,但是城市群的体系构建和内部层级是清晰的。城市群就是一个依托便捷高效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由空间连接紧凑、经济联系紧密的若干个规模不一的城市组合而成,逐步实现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落体系(又称城市群体、城市集团或者城市联合体),包括处于核心地位的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小城市和城镇。城市群有强大的人口聚集能力,大多数城市群的常住人口总规模在2000万人以上,特大城市群常住人口不低于3000万人,而且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数量和素质均与城市群的发展成正相关关系,越发达的城市群,其集聚人口特别是高素质人口的能力越强,人口结构更趋合理。城市群在吸纳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定居,促进农村人口市民化进而推进城镇化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和缩小区际差距的有效途径和载体。正因为具有较大的人口规模、强大的要素聚合和资源整合能力,以及一体化的市场、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均衡通达的基础设施,城市群同城化程度高、城市体系相对健全和完整。(www.daowen.com)
(二)我国城市群的特征
前述三个方面是从全球的视角梳理出的国内外城市群的共同特征。我国城市群由于发展较晚,加之国土空间经纬纵横跨度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各个板块的资源禀赋、地理环境、人口规模和地域文化等存在差异,具有中国特色和区域特点。
1.数量多,分布散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重点建设19个城市群,从地域上覆盖了东、中、西部和东北四大板块,包括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部地区的中原、长江中游、长株潭,西部地区的成渝、关中平原、天山北坡、滇中,东北地区的哈长、辽中南等城市群;从层次上看,有5个国家级城市群、8个区域性城市群、6个省域性城市群。城市群数量和分布的特点体现了我国陆海空间版图和经济发展格局的实际状况,是推动我国综合实力由大到强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安排。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海岸线长、陆地纵深优势明显,所以,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城市群数量众多,在东西南北中都有布局,城市群之间近的相隔几百千米,远的距离数千千米。国家规划重点发展的19个城市群如19团充满希望的星星之火,引领东、中、西部和东北四大板块阔步前行,合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2.基础弱,差距大
世界6大城市群,北美和欧洲各有2个,占比2/3;亚洲中国和日本各有1个,我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在列。在世界六大城市群人均GDP和地均GDP(美元/平方千米)排名中,我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两项指标都排在最后,说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在世界城市群中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不高,总体上存在明显差距和短板,辐射能力和发展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夯实基础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创新引领,全面提高城市群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水平。在国内19个城市群中,从地区经济总量、人均GDP和地均GDP等维度分析,东部地区的发展基础相对较好,中部次之,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城市群发展基础较弱;国家级城市群发展的质量、层次和贡献率远远高于区域性城市群,东部城市群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和东北城市群;国家级城市群的辐射带动能力、对国家发展的支撑能力和总体贡献力均强于区域性城市群。在区域性城市群中,核心城市或中心城市与区域内中小城市或小城镇发展差距较大。
3.导向明,进展快
我国城市群的发展与改革开放政策紧密相关,是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和国家发展战略引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四十余年来,我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实现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在此进程中,城市群的发展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多点发力、持续推进,由“摸着石头过河”到逐步完善;由东部率先,到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四大板块协调联动;由国家顶级城市群,到跨省城市群、省域内城市群,逐步形成多层级、全方位、互补性的中国特色城市群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城市群着力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资源聚合力、辐射带动力、战略支撑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举个例子,我国城市群1980年到2014年期间,GDP由最初的3218.9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564271.4亿元,年均增速是15.9%,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城镇人口由最初的9401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54780万人,年均增速是5.2%;市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最初的478元增加到2014年的28844元,年均增速为12.43%。[8]以上数据说明我国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导向正确、发展速度迅猛、成果丰硕喜人。在东部率先发展的大局下,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迅速发展起来,如今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群的“领头雁”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支柱。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城市群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逐步成为所在区域的核心增长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