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指引着经济发展的方向,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往往能够对市场的发展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宏观经济学的任务是要说明国家为什么必须干预经济,以及应该如何干预经济,即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指导。因此,经济政策问题在宏观经济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3.1.1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13.1.1.1 宏观经济政策的含义
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改进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有意识和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包括综合性的国家或地区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国民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等。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解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从西方国家战后的实践来看,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
第二,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政策,它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运用其能够掌握和控制的各种宏观经济变量而制定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第四,宏观经济政策是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收入分配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等。除此以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都属于微观调控,所采取的政策都是微观经济政策。
第五,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达到宏观经济目标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
13.1.1.2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1.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充分就业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除了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之外,所有愿意接受各种现行工资的人都能找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态,即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就是充分就业。二是指包括劳动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都按其愿意接受的价格,全部用于生产的一种经济状态,即所有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
2.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总水平的稳定。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衡量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价格的固定不变,也不是指价格总水平的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物价稳定并不是通货膨胀率为零,而是允许保持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所谓低通货膨胀率,一般在1%~3%之间。所谓稳定,就是指在相当时期内能使通货膨胀率维持在大致相等的水平上。这种通货膨胀率能为社会所接受,对经济也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经济增长是不是越快越好?上网查阅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情况。
3.持续均衡的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一是维持一个高经济增长率;二是培育一个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经济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增长率并不是越高越好,这是因为经济增长一方面要受到各种资源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无限地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要付出代价,如造成环境污染,引起各种社会问题等。因此,经济增长就是实现与本国具体情况相符的适度增长率。
4.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要求做到汇率稳定,外汇储备有所增加,进出口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不是消极地使一国在国际收支账户上经常收支和资本收支相抵,也不是消极地防止汇率变动、外汇储备变动,而是使一国外汇储备有所增加。适度增加外汇储备看作是改善国际收支的基本标志。(www.daowen.com)
以上四大目标相互之间既存在互补关系,也有交替关系。例如,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比较重视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而货币主义经济学家则比较注重物价稳定。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实施宏观政策来看,20世纪50年代政策目标是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在20世纪60年代政策目标转移为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则强调物价稳定和四个目标兼顾。因此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对经济政策目标进行价值判断,权衡轻重缓急和利弊得失,确定目标的实现顺序和目标指数高低,同时使各个目标能有最佳的匹配组合,使所选择和确定的目标体系成为一个和谐的有机的整体。
13.1.2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是指用来达到政策目标的手段。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中,常用的有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和对外经济管理。
13.1.2.1 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是指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它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需求管理是要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实现总需求等于总供给,达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目标。它的基本政策有实现充分就业政策和保证物价稳定政策两个方面。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应采取扩张性的政策措施,刺激总需求增长,克服经济萧条,实现充分就业;在有效需求过度增长的情况下,政府应采取紧缩性的政策措施抑制总需求,以克服因需求过度扩张而造成的通货膨胀。
13.1.2.2 供给管理
20世纪70年代初,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使得经济学家认识到总供给的重要性。供给管理是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在短期内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成本,特别是生产成本中的工资成本。在长期内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生产能力,即经济潜力的增长。供给管理政策具体包括控制工资与物价的收入政策、指数化政策、人力政策和经济增长政策等。
1.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是指通过限制工资收入增长率从而限制物价上涨率的政策,因此,也叫工资和物价管理政策。之所以对收入进行管理,是因为通货膨胀有时由成本(工资)推进所造成的。收入政策的目的就是制止通货膨胀,它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工资与物价指导线。根据劳动生产率和其他因素的变动,规定工资和物价上涨的限度,其中主要是规定工资增长率。二是工资物价的冻结,即政府采用法律和行政手段禁止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工资与物价,这些措施一般是在特殊时期采用。三是税收刺激政策,即以税收来控制增长。
2.指数化政策
指数化政策是指定期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各种收入的名义价值,以使其实际价值保持不变。主要工资指数化和税收指数化,即根据物价指数自动调整个人收入及调节税收。
3.人力政策(就业政策)
是一种旨在改善劳动市场结构,以减少失业的政策。主要有:一是人力资本投资。由政府或有关机构向劳动者投资,以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与身体素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二是完善劳动市场。政府应该不断完善和增加各类就业介绍机构,为劳动的供求双方提供迅速、准确而完全的信息,使劳动者找到满意的工作,企业也能得到其所需的员工。三是协助工人进行流动。劳动者在地区、行业和部门之间的流动,有利于劳动的合理配置与劳动者人尽其才,也能减少由于劳动力的地区结构和劳动力的流动困难等原因而造成的失业。
4.经济增长政策
主要有:一是增加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二是资本积累。资本的积累主要来源于储蓄,可以通过减少税收,提高利率等途径来鼓励人们储蓄。三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在现代经济增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促进技术进步成为各国经济政策的重点。四是计划和平衡增长。
13.1.2.3 对外经济管理
对外经济管理是对国际经济关系的调节。现实中每一个国家的经济都是开放的,各国经济之间(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国际劳务输出输入、国际收支平衡等)存在着日益密切的往来与相互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