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优化任务11实践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优化任务11实践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本为摆脱经济衰退采取了不少政策措施,但收效甚微。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优化任务11实践

【学习目标】

通过本任务的学习,理解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含义、倾斜原因及移动;能够掌握总供给曲线种类及特点;学会运用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分析国民收入物价水平的决定。

【知识目标】

1.理解总需求曲线的含义及倾斜的原因

2.理解总供给曲线的含义、种类及表现

3.理解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能力目标】

1.能够认清总需求与总供给和国民收入及物价水平的相互关系

2.能够理解总需求、总供给对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

3.能够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思考并分析现实社会中出现的宏观经济问题及对策。

【重点难点】

1.掌握总需求曲线的含义及移动

2.掌握总供给曲线的含义、表现及移动(www.daowen.com)

3.掌握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原理及应用

案例导入

日本经济衰退分析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在多年迅速增长和极度繁荣之后经历了长期衰退。由于日本经济的长期增长以及日本企业采用终身雇佣制度等因素,日本历史上的失业率是极低的,但这次失业率却从1990年的2%上升到1998年的4%。在1990年以前的20年中,日本的工业生产翻了一番,但1998年和1990年GDP仍然一样,实际GDP停滞,有时甚至还下降。

在政府治理持续性经济衰退过程中,日本经济出现了典型的零利率、负通货的经济局面。1995年9月,为了促进经济复苏,日本中央银行采取了把贴现率降到0.5%的超低利率政策;1999年2月,中央银行为进一步减轻企业利率负担和刺激国内消费,在维持贴现率不变的情况下,将短期利率0.25%降到0.15%;同年3月份以后,日本央行大规模发行超出市场需求的货币,促使市场利率基本降到了“零”。同期,日本的消费物价指数自1999年第三季度开始低于上年同期水平,1999年全年物价水平与上年持平,2000年负增长0.4%,2001年负增长0.9%。日本为摆脱经济衰退采取了不少政策措施,但收效甚微。

资料来源:李强:《日本经济衰退因素的分析》,《中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案例评析

按照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总支出Y 由消费C、投资I 和政府购买G 以及净出口(X-M)四部分组成。其中任何一个需求减少都有可能使得总需求减少,从而使得有效需求不足。

第一,造成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之一是消费减少。这部分归因于股票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在日本,1998年的股票价格不到10年前达到的顶尖水平的一半。与股市一样,日本的土地价格在20世纪90年代崩溃之前的80年代也是天文数字。当股市和土地价格崩溃后,日本公民眼看着自己的财富都消失了。而财富和收入的减少使得人们减少了消费。

第二,造成日本经济衰退的另一原因是投资减少。这部分归因于银行系统出现的“信用危机”。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银行陷入了困境,加剧了经济活动的衰退。20世纪80年代,日本银行发放了许多以股票或者土地为担保的贷款。当这些抵押品价值下降之后,债务人开始拖欠自己的贷款,从而使银行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贷款。以商业银行为例,截至2002年3月底,美国高盛公司估计日本金融机构持有的不良资产为236 万亿日元。这种旧贷款的拖欠减少了银行发放新贷款的能力,所引起的“信用危机”使企业为投资项目筹资更难,从而压低了投资。

第三,上述两个需求的减少使得总需求不足。表现为经济产出减少,同时利率降低。1998年的日本和1935年的美国一样,名义利率不到1%。这一事实说明,衰退的主要原因是IS 曲线的紧缩性移动。因为这种移动既减少了收入又降低了利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