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生产者行为理论及其应用

生产者行为理论及其应用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任务讨论供给曲线背后的生产者行为,包括厂商、生产函数、技术效率等系列知识;主要概念包括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及其之间的关系,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生产的三阶段理论;长期中的技术效率:即规模经济、等产量曲线、等成本曲线及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生产者行为理论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

本任务讨论供给曲线背后的生产者行为,包括厂商、生产函数、技术效率等系列知识;主要概念包括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及其之间的关系,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生产的三阶段理论;长期中的技术效率:即规模经济、等产量曲线、等成本曲线及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知识目标】

1.了解厂商的组织形式及企业本质

2.了解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的含义

3.理解长期与短期的含义

4.熟悉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5.掌握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6.掌握企业短期决策和长期生产决策的条件

【能力目标】

1.能理解短期生产函数及长期生产函数

2.能利用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分析生产的三个阶段

3.能利用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分析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4.能利用生产扩展性分析规模报酬

【重点难点】

1.厂商(www.daowen.com)

2.生产函数

3.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4.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

5.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

6.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

7.两种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8.生产扩展线与规模报酬

案例导入

农妇和母鸡

列夫·托尔斯泰写过这样一个寓言:一只母鸡每天都下一个鸡蛋。女主人想:如果给母鸡多喂些吃的,它下的蛋肯定会增加1 倍。于是,她就这样做了。可是,母鸡长得肥胖起来,根本不再下蛋了。这就是经济学中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寓言版。

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也常常存在着这样的现象,生产者希望通过追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来得到更大的产量水平。当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为原来的2倍时,产出水平也会相应增加2倍吗?实际上,厂商在组织生产时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既要使得生产要素的投入合理,又要在节约成本的情况下使得产量最大。

讨论:厂商怎么才能更好地确定生产要素的合理的投入,使得生产更加有效率?

理论基础:分析生产者行为时,我们假定生产者都是具有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他们生产的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生产者实现利润最大化主要考虑三个维度:一是在既定的成本下怎样达到产量最大化,这涉及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即生产理论;二是在既定的产量之下如何实现成本最小,这涉及生产要素价格构成的成本问题,即成本与收益理论;三是由于市场上竞争与垄断的程度不同,厂商如何确定自身产品的产量和价格问题,即市场结构理论。

资料来源:陈学忠等:《经济学基础》,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