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弹性理论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弹性理论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弹性理论是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是供求分析的重要工具。学习“弹性理论”这一节,特别要注意它的作用是什么。图3-3 需求富有弹性与总收益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总收益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弹性理论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弹性理论是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是供求分析的重要工具。它可以用来分析许多现实经济问题,在实践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3.3.1 需求价格弹性与收益的关系

总收益也可以称为总收入,指企业出售一定量商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也就是销售量与价格的乘积。如果用TR 代表总收益,Q 为销售量,P 为价格,则有:TR=P×Q。

经济理论的作用是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学习“弹性理论”这一节,特别要注意它的作用是什么。

当商品价格变化时,厂商总收益的变化与价格变化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

2.3.1.1 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当商品价格上升时,厂商得到的总收益会减少;反之,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厂商得到的总收益会增加。其原因在于:由于富有弹性,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程度大于价格下降的程度;而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的程度大于价格上升的程度。

用数字计算和用图形可以说明同样的道理。

在图3-3 中,D 是某种需求富有弹性商品的需求曲线。当价格为P1时,销量为Q1,总收益为OP1 AQ1 的面积;当价格为P2 时,销量为Q2,总收益为OP2BQ2 的面积。由图上可以看出,当价格由P1 降为P2 时,OP2BQ2-OP1 AQ1 >0,总收益增加;当价格由P2上升为P1时,OP1 AQ1-OP2BQ2 <0,总收益减少。

图3-3 需求富有弹性与总收益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总收益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奢侈品都是富有弹性的,厂商为了增加总收益,会采取降价促销策略,实现“薄利多销”。

想一想现实中什么商品可以薄利多销,什么商品不能薄利多销。

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进一步说明。

例如:假定计算机的需求价格弹性为2,价格为10000 元/台,销售量为5000台,即(P1=10000元,Q1=5000台)总收益TR1为:

TR1=P1×Q1=10000×5000=5000(万元)

现在假定计算机的价格下降10%,即P2=9000元,因为Ed=2,所以销售量增加20%,即Q2=6000台时,总收益TR2为:

TR2=P2×Q2=9000×6000=5400(万元)

TR2-TR1=5400-5000=400(万元)

这表明,由于计算机价格下降而总收益增加,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薄利多销”的原因所在。“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所以,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水平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仍然以计算机为例,现在假定计算机的价格上升了10%,即P2=11000元,因为Ed=2,所以需求量减少20%,即Q2=4000台,总收益TR2为:

TR2=P2×Q2=11000×4000=4400 (万元)

TR2-TR1=4400-5000=-600(万元)

这表明,计算机价格上升使总收益减少了。

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时由于其需求量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上升的幅度,总收益减少。说明这类商品如果调价不当,就会带来损失。例如,1979年我国农副产品调价,猪肉价格上调20%左右,在当时,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较低,对猪肉的需求富有弹性,猪肉涨价后人们的部分购买力转向其他替代品,猪肉的需求量迅速下降。国家不得不将一些三、四级猪肉降价出售,加上库存积压,财政损失20 多亿元;再加上农副产品提价后给职工的补助20多亿元,财政支出增加40多亿元。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

2.3.1.2 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

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当商品价格上升时,厂商得到的总收益会增加;反之,当商品价格下降时,厂商得到的总收益会减少。其原因在于:由于缺乏弹性,商品价格上升引起的需求量减少的程度小于价格上升的程度,而商品价格下降引起的需求量增加的程度则小于价格下降的程度。

在图3-4 中,D 是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商品的需求曲线。当价格为P1时,销量为Q1,总收益为OP1 AQ1 的面积;当价格为P2 时,销量为Q2,总收益为OP2BQ2 的面积。由图上可以看出,当价格由P1 降为P2 时,OP2 AQ2-OP1BQ1 <0,总收益减少;当价格由P2上升为P1时,OP1 AQ1-OP2BQ2 >0,总收益增加。

(www.daowen.com)

图3-4 需求缺乏弹性与总收益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总收益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化。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生活必需品都是缺乏弹性的。对于这些商品而言,只有价格上升时,总收益才会增加。

下面也通过一个实例来进一步说明。

大米为例,假定大米的需求缺乏弹性,因为Ed=0.5,当价格为5元/千克,销售量为1000万吨(P1=5元,Q1=1000万吨)。即,总收益TR1为:

TR1=P1×Q1=5×1000=5000(万元)

现假定大米的价格下降10%,即P2=4.5元,因为Ed=0.5,所以销售量增加5%,即Q2=1050万吨,这时总收益TR2为:

TR2=P2×Q2=4.5×1050=4725(万元)

TR2-TR1=4725-5000=-275(万元)

这表明,大米价格下降使农户的总收益减少。

中国有句古语叫作,“谷贱伤农”,意思是指丰收了,由于粮食价格下跌,农民的收入减少了。其原因就在于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由于丰收而造成的粮食价格下跌,并不会使需求量同比例增加,从而使农民总收益减少,遭受损失。

想一想:中学时学过的叶圣陶小说《多收了三五斗》。

仍以大米为例。假定现在大米价格上升了10%,即P2=5.5元,因为Ed=0.5,所以销售量减少了5%,即Q2=950万吨,这时总收益TR2为:

TR2=P2×Q2=5.5×950=5225(万元)

TR2-TR1=5225-5000=225(万元)

由于大米的需求缺乏弹性,其价格上升时带来的需求量减少的幅度小于价格上升的幅度,所以农民的总收益会增加。

卖者总收益的增加,也就是买者总支出的增加。因此,粮油蔬菜、副食、日用品这类生活必需品的涨价一定要谨慎。这类商品的需求弹性很小,涨价后,人们的购买不会减少很多;所以它们价格的上涨势必会增加人们生活的支出,造成实际收入的下降,影响生活安定。

知识拓展

“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背后的经济学原理

当代作家叶圣陶先生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多收了三五斗》,里面说的就是农民面对“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这种问题时的故事。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这两种经济现象相信熟悉经济学的同学一定不会陌生,它们是在商家利用调节价格杠杆来牟取利益的过程中形成的结果。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薄利”并没有“多销”,从而导致了“谷贱伤农”的事。今天,我们通常用总利润与需求弹性来解释这种现象。

薄利多销,顾名思义就是以降低价格的方式来吸引顾客,从而提高销量使总利润增加。但是这必须要基于该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大,否则销售量增大的效应就会被价格下降抵消掉,当价格低于成本时,商家甚至会亏本,也就是所谓的谷贱伤农。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供大于求时,商品就会滞销,商家为了牟取最大利润不得不以低价出售商品而造成亏损甚至血本无归。举个例子,同样是穿在身上的东西,衣服减价时会有大批人去抢购,而皮带打折时却没什么人问津。这是因为衣服的需求弹性较大,人们可以挑选不同款式不同风格的衣服,而且买多一件和买少一件也所谓。而皮带一般只需要一两条,款式上也没什么变化,在价格上再怎么变化,销量也不会有太大起伏。

此外,生活中,消费者们往往会有一分价钱一分货这种心态,价格也不是消费者选择商品的唯一因素。所以,在生活中,商家更应该根据商品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应不应该采用薄利多销这种手段,不要闹出谷贱伤农的闹剧。

资料来源:黄春花:《经济学原理》,东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

3.3.2 需求弹性、供给弹性与税收归宿

1990年,美国国会针对游艇、私人飞机、珠宝、皮草、豪华轿车等高档消费品通过了一项新的奢侈品税。但其实施效果与国会期望的完全不同,反对者并不是富人,而是生产这些奢侈品的企业与工人,其中绝大部分正是这项税所要帮助的低收入者。最终,美国国会迫于压力在1993年取消了奢侈品税。为什么这些并不消费奢侈品的人反而会反对呢?这就涉及经济学中税收归宿的问题。

税收负担最终主要由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承担的问题就是所谓的税收分摊与归属问题。美国经济学家格里高利·曼昆在其《经济学原理》中说道:“当对一种商品征税时,这种税收由生产者承担还是由消费者承担,主要取决于该商品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需求曲线较为陡峭,供给曲线较为平坦),即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变动不敏感,不能及时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需求,即使价格大幅度上升,需求量的减少也很少;而生产者对商品价格的变动反应却很灵敏,可以根据价格来调整自己的供给。当此类商品由于征税而价格上涨时,需求量减少有限,则此时的税收主要由消费者承担。例如香烟,对于吸烟者而言需求缺乏弹性,但对于生产者而言,价格的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较大,是供给富有弹性的商品,所以,对香烟所征收的税收主要由消费者承担。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富有弹性,而供给缺乏弹性(需求曲线较为平坦,供给曲线较为陡峭),即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变动非常敏感,能及时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需求,价格上升,需求量也会大幅度变化;而生产者对商品价格的变动反应则不灵敏,无法根据价格来调整自己的供给。当此类商品由于征税而价格上涨时,需求量减少很多,供给量的变化不大,则此时的税收主要由生产者承担。游艇等正属于需求富有弹性而供给缺乏弹性的消费,这类商品并非生活必需品,而且替代品很多。当商品由于税收而提高价格时,富人的理性经济行为完全可以选择通过国外旅游、购买更多的房产等同样高档的消费来替代,致使需求减少。而生产这类商品的企业短期内不可能轻而易举改变经营方向,且该行业工人也很难由于市场状况改变而更换职业。所以,税收实际上还是落到了生产者身上。另外,生产这些奢侈品的企业,不仅承受“转嫁”而来的奢侈品税收,还要面临因需求减少而不得不减产、降低价格的窘境。这就使得这类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不得不解雇员工。行业所有者利润减少,工人收入减少,这些行业的工人受到政策之害。

税收归宿是经济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不考虑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来征税,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所以决策者在制定政策时应该谨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