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主要介绍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微观经济学强调研究家庭与企业的行为,价格支配家庭与企业的行为,所以,微观经济学又称为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我们已经知道,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的。由此出发,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也就分为研究资源配置问题的微观经济学与研究资源利用问题的宏观经济学。

本书主要介绍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本节中,我们首先对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做一些概括性的介绍,以便进一步理解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并为之后的内容提供一些预备性知识

1.2.1 微观经济学

1.2.1.1 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定义包含了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经济单位指组成经济的最基本的单位——居民户与厂商。居民户又称家庭,是经济中的消费者。厂商又称企业,是经济中的生产者。在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中,假设居民户与厂商经济行为的目标是实现最大化,即消费者居民户要实现满足程度(即效用)最大化,生产者厂商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微观经济学研究居民户与厂商的经济行为就是研究居民户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消费,以实现满足程度最大化,以及厂商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微观经济学强调研究家庭与企业的行为,价格支配家庭与企业的行为,所以,微观经济学又称为价格理论。

第二,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微观经济学从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入手,来解决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因为如果每个经济单位都实现了最大化,那么,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也就实现了最优化

第三,中心理论是均衡价格理论。在市场活动中,价格在每个经济单位的市场活动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里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价格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指引着各种经济主体的行为,通过价格的调节,引导着资源配置,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由价格决定。购买什么?购买多少?何时购买?在那里购买?也由价格决定。

微观经济学以均衡价格理论为中心,着力阐述价格机制如何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展开的。也正因为这样,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

第四,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个量分析是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例如,某种商品的价格,就是价格这种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微观经济学中所涉及的变量,例如,某种产品的产量、价格等都属于这一类。微观经济学分析这类个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1.2.1.2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也很多。其中主要有:

第一,均衡价格理论。也称价格理论,研究商品的价格如何决定,以及价格如何调节整个经济的运行。如上所述,这一部分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中心而展开的。

第二,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消费上,以实现效用最大化。这一部分是对决定价格的因素之一——需求的进一步解释。

第三,生产理论,即生产者行为理论。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上而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一部分包括研究企业内部组织与效率的企业理论,研究生产要素投入与产量之间关系的生产理论,以及研究成本与收益的成本与收益理论。这一部分是决定价格的另一个因素——供给的进一步解释。

第四,厂商均衡理论,或称市场结构理论。研究企业在不同结构市场条件下的厂商行为理论与市场均衡。如果说均衡价格理论是研究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决定问题。这一部分就是研究不同市场上的价格决定的问题。

第五,分配理论。研究产品按什么原则分配给社会各集团与个人,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如何决定。这一部分是运用价格理论来说明为谁生产的问题。

第六,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研究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的实现,以及社会经济福利的实现等问题。

第七,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传统微观经济学理论以完全竞争、完全理性与完全信息为前提,但在现实中,由于公共物品、外部性、垄断与信息不对称,价格调节并不总是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这就称为市场失灵。解决市场失灵就需要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研究政府有关价格管理,消费与生产调节,以及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等政策。这些政策属于国家对价格调节经济作用的干预,是以微观经济理论为基础的。

现代微观经济学还包括了更为广泛的内容,诸如,产权经济学、成本-收益分析、时间经济学、家庭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等。这些都是在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微观经济学还是现代管理科学的基础。在本书中,我们介绍微观经济学最基本的内容: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市场失灵理论以及相关微观经济政策。

1.2.1.3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世界上不可能有不受约束,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也有自己的假设。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以三个假设为前提条件。

第一,市场出清。市场自发作用、无需政府干预。市场完全有能力通过价格调节资源配置和利用,使整个社会达到充分就业的供求平衡状态。这一假设是指价格可以自由而迅速地升降,发挥调节机制,经过价格调节,市场自发消除过剩或短缺,实现供求均衡。具体而言,商品价格的调节使商品市场均衡;利率的调节使资本市场均衡;工资的调节使劳动力市场均衡。在这种均衡状态下,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闲置或浪费。微观经济学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常态,在此基础上研究资源的配置问题。

第二,完全理性。完全理性也称为经济人假设,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所有人(消费者和厂商)都是以利己为目的的理性经济人,他们自觉地按利益最大化原则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为目标,又知道如何实现最大化。只有在这一假设条件下,价格调节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才是可能的。

第三,完全信息。这一假设是指消费者和厂商可以免费而迅速地获得各种市场信息,并具有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消费者能充分了解每种商品的性能和特点,准确判断不同消费量给自己带来的满足程度,掌握价格的变化情况,能做出最优的消费决策;厂商能充分了解生产要素和产品价格变化,掌握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函数关系,准确了解其产品的市场需求等,能做出最优化的生产决策。消费者和厂商只有在完全信息的情况下,才能及时对价格信号做出反应,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1.2.2 宏观经济学

1.2.2.1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www.daowen.com)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规律。

宏观经济学定义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研究的对象是整体国民经济。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不是经济中的各个单位,而是由这些单位所组成的整体;不是树木,而是由这些树木所组成的森林。它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体上分析经济问题。

第二,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研究现有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达到充分利用的途径,以及如何增长等问题。

第三,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学把国民收入作为最基本的总量,以国民收入的决定为中心来研究资源利用问题,分析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其他理论都围绕这一理论展开。

第四,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总量是指能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这种总量有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例如,国民收入是组成整个经济的各个单位的收入之总和,总投资是各个厂商的投资之和,总消费是各个居民户消费的总和,等等。另一类是平均量,例如,价格水平是各种商品与劳务的平均价格。总量分析就是研究这些总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从而说明整体经济的状况。正因为如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为总量经济学。

对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定义的差别。

1.2.2.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很广泛,本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资源利用和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基本指标。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角度出发,分析国民收入决定及其变动的规律。这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

第二,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各国经济中最主要的问题。宏观经济学把失业与通货膨胀和国民收入联系起来,分析其原因,及其相互关系,以便找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途径。经济增长指国民收入的长期增加趋势。这一理论要分析国民收入短期波动的原因,长期增长的源泉等问题,探讨如何实现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

第三,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服务的,宏观经济理论要为这种干预提供理论依据,而宏观经济政策则是要为这种干预提供具体的措施。政策问题包括政策目标,即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要达到什么目的;政策工具,即用什么具体办法来达到这些目的;以及政策效应,即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的作用。

注意宏观经济学中理论与政策之间的关系。

对宏观经济运行的不同分析,以及由这种分析所得出的不同政策,构成了不同的经济学流派的基本内容。

1.2.2.3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以两个假设为前提条件。

第一,市场机制不完善。自从市场经济产生以来,各国的经济就是在繁荣与萧条中交替发展。单纯依赖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无法克服危机与失业,使资源的稀缺与浪费并存,难以实现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充分利用。

第二,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政府通过研究经济运行的规律,以“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宏观经济学主张政府应该调节经济,政府可以调节经济。相对于“看不见的手”的提法,人们把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或宏观调控称为“看得见的手”,亦称“有形之手”,人们普遍寄希望于“两只手”配合运用。

1.2.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在研究的对象、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和分析方法上存在差别。但作为经济学的不同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在于:

联系前面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介绍,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经济学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实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分析如何达到最优配置的问题;宏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分析如何达到充分利用的问题。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社会经济问题。从这一意义上说,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相补充的。它们共同组成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是实证分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把社会经济制度作为既定的前提,不分析社会经济制度变动对经济的影响。这也就是说,它们都是把市场经济制度作为一个既定的存在,分析这一制度下的资源配置与利用问题。这种不涉及制度问题,只分析具体问题的方法就是实证分析。从这种意义上看,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属于实证经济学的范围。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不要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分绝对化。

整个经济是单个经济单位的总和,总量分析建立在个量分析的基础之上。因此,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也正因为如此,宏观经济学的许多理论是建立在微观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的,例如,对整个经济消费的分析是以分析单个消费者消费行为的理论为基础的,对整个社会投资的分析也是以单个生产者的投资行为分析为基础的。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应该强调的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其他的经济学的分支,例如,管理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区位经济学、家庭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等等,都是在这一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原理在其他领域中的具体运用。因此,我们在学习与研究经济学时,应该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入手。这也是我们把这些内容作为本门课程基本内容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