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经济学:资源的有效配置与解决经济问题

经济学:资源的有效配置与解决经济问题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是我们在学习《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时必须弄清楚的问题,也是本任务的中心。我们学习的经济学则把“经济”理解为资源的有效配置。经济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资料来源:郑健壮等:《微观经济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

【学习目标】

本书系统地讲述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以及根据这些原理所制定的经济政策。那么经济学究竟研究什么?用什么方法研究问题?这是我们在学习《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时必须弄清楚的问题,也是本任务的中心。

【知识目标】

1.了解经济学的含义和研究对象

2.掌握欲望、稀缺性、选择、机会成本等含义

3.理解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4.初步了解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特征

5.初步了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的关系

【能力目标】

1.能对经济学总体框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能理解经济学的相关思维模式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联系现实问题举例解释机会成本概念

4.能初步运用稀缺性与选择性等基本概念解释相关的社会现象

5.能够举例说明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区别

【重点难点】(www.daowen.com)

1.理解稀缺性与选择性的含义

2.掌握机会成本的含义

3.理解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4.熟悉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

案例导入

经济的诸多含义

英文“economy”的词源:英文中economy 源自古希腊语οικονομlα(家政术)。因此,“economy”本来的含义是指家庭理财的方法,到了近代扩大为国家的治理,为了区别于之前的用法也被称为“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

古代汉语中的“经济”:我国早在公元4世纪初的东晋时代已经正式使用“经济”一词。“经济”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意思是“经世济民”“经国济物”,也就是治国平天下之意。如清代作家沈涛所著《交翠轩笔记》卷一:“施彦士所著有《海运刍言》,论海运始末利害甚悉,儒生之有真实经济者。”说的就是,施彦士有治理国家的才能。

中文“经济”的语源是日译西文。最初,“economics”被直接译为“富国策”“生计”“理财学”等词。首先用汉字“经济学”翻译“economics”的是日本人,后来中国人把这个西文日译的词“译”回了中国。

现在,“经济”一词有着丰富的含义,可以理解为生产或生活上的节约、节俭;也可以理解为个人的生活用度,家境富裕程度;还可以理解为国家管理的各种经济事务和经济制度等。我们学习的经济学则把“经济”理解为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谈到“经济”,那么一般是指国家或者国际上的经济形势。比如,中国经济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来一直保持着2位数的高速增长;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成了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经济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理论提示:从财富的管理到财富的生产,从资源配置到人类的选择行为,从一国到全球,经济学研究范围越来越广泛,外延越来越扩大。

资料来源:郑健壮等:《微观经济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