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务管理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财务管理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基本理论。这些理论对财务管理起着指导作用,是理解财务管理的逻辑基础。现简要介绍现金流量理论、价值评估理论、风险评估理论、投资组合理论、资本结构理论。
(一)现金流量理论
现金流量理论是关于现金、现金流量和自由现金流量的理论,是财务管理最基础的理论。
现金是公司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是公司生存的“血液”。“现金为王”已被广泛认知。持有现金的多少体现着公司流动性的强弱,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风险和价值。现金也是计量现金流量和自由现金流量的基础要素。在实务中,公司重视现金和现金管理。
现金流量包括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和现金净流量。对于公司而言,其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都需计量现金流量,进行现金流量分析、现金预算和现金控制。现在,依据现金流量建成的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取代了过去使用的收益折现模型,以用于证券投资、项目投资等的价值评估。随着研究的深化,现金流量又发展为自由现金流量。
所谓自由现金流量,是指真正剩余的、可自由支配的现金流量。自由现金流量是由美国西北大学拉巴波特、哈佛大学詹森等学者于1986年提出的,经历30多年的发展,特别在以美国安然、世通等为代表的所谓绩优公司纷纷破产后,以自由现金流量为基础的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已成为价值评估领域理论最健全、使用最广泛的评估模型。
需要指出的是,财务管理中的现金流量与会计学中的现金流量表所讲的现金流量并不完全等同,主要差别在于是否包含现金等价物,后者包含现金等价物,而前者不含现金等价物。
(二)价值评估理论
价值评估理论是关于内在价值、净增加值和价值评估模型的理论,是财务管理的一个核心理论。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价值主要是指内在价值、净增加值。譬如,股票的价值实质上是指股票的内在价值即现值,项目的价值实质上是指项目的净增现值即净现值。内在价值、净现值是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折现估计值,而非精确值。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是对特定证券现值和特定项目净现值的评估模型。从投资决策的角度看,证券投资者需要评估特定证券的现值,与其市场价格相比较,作出相应的决策;项目投资者需要评估特定项目的净现值,据以取得和比较净增加值,作出相应的决策。(www.daowen.com)
价值评估除了研究现金流量外,还需要确定折现率。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就是用于估计折现率的一种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由财务学家威廉·夏普在20世纪60年代创建。按照该模型,金融资产投资的风险分为两类:一种是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化解的可分散风险(非系统风险);另一种是不可以通过分散投资化解的不可分散风险(系统风险)。在有效市场中,可分散风险得不到市场的补偿,只有不可分散风险能够得到补偿。证券的不可分散风险可用β系数来表示,β系数是计量该证券报酬率对市场组合报酬率的敏感程度。市场组合是指包含市场上全部证券的投资组合,据此,形成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解决了股权资本成本的估价问题,为确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扫清了障碍,进而使得计算现值和净现值成为可能。
(三)风险评估理论
风险导致财务收益的不确定性,在理论上,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因此,激进型的投资者偏向于高风险,就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而稳健型的投资者则看重安全性,偏向于低风险。
(四)投资组合理论
投资组合是投资于若干种证券构成的组合,其收益等于这些证券收益的加权平均值,但其风险并不等于这些证券风险的加权平均数。投资组合能降低非系统性风险。
投资组合理论的奠基人是经济学家马科维兹,他在1952年首次提出投资组合理论,并进行了系统深入和卓有成效的研究,从资本市场的历史中认识到风险和报酬存在某种关系。一是承担风险会得到报酬,这种报酬称为风险溢价;二是风险越高,风险溢价越大。但是人们长期没有找到两者的函数关系,马科维兹把投资组合的价格变化视为随机变量,以它的均值来衡量收益,以它的方差来衡量风险,揭示了证券投资组合风险和报酬的函数关系,因此马科维兹的理论又称为均值—方差分析理论。他是首位对投资分散化理念进行定量分析的经济学家,他认为,通过投资的分散化,可以在不改变投资组合预期收益的情况下降低风险,也可以在不改变投资组合风险的情况下增加预期收益。
(五)资本结构理论
权益资本和长期债务资本的组合,形成一定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理论是关于资本结构与财务风险、资本成本以及公司价值之间关系的理论。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有MM理论、权衡理论、代理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