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技术及评价因子

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技术及评价因子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行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区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和方向,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结合GIS技术平台,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技术流程见图7-1。可根据土地对评价用途的适宜性程度、限制性强度和生产能力的高低将评价对象分为四等:S1、S2、S3、S4。农用地适宜性因子的构建主要以影响生产力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作为参评因子。2)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指标体系。表7-2是某地进行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分级量化标准。

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技术及评价因子

农用地资源是县域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单位土地利用率,合理利用土地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进行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区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和方向,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资源评价的一种类型,其基本原理是在现有生产力经营水平和农业耕作利用方式条件下,以土地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相结合作为评价因子,采用科学方法综合分析土地各构成要素对作物生长的适应性与限制性,以此反映土地对作物的适宜程度、质量高低及其限制强度,从而对农用地进行分类定级。

1.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技术流程

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流程见本节第二部分。结合GIS技术平台,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技术流程见图7-1。

图7-1 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技术流程

2.县域农用地适宜性评价

(1)评价目标的确定

确定研究区的方位及范围;确定评价对象,即要评价农用地下属的耕地、园地、林地或整个农用地的适宜性。

(2)确定评价标准

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的评价标准可参照FAO《土地评价纲要》确定。可根据土地对评价用途的适宜性程度、限制性强度和生产能力的高低将评价对象分为四等:S1、S2、S3、S4。

S1,高度适宜。表示土地质量最好,土地利用高度适宜。土地质量评价的各项因子均处于最优或较优的状态。土地具有较高的生产率和较好的效益,对所定用途可持续利用且无明显限制因素。

S2,一般适宜。表示土地质量较好,土地利用一般适宜。土地质量评价的各项因子处于较优状态。土地对所定用途具有轻微的限制性,经济效益一般,但明显低于高度适宜等级。若不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持久使用会引起土地退化。

S3,临界适宜。表示土地质量较低,土地对所定用途具有较为明显的限制性,勉强适宜于所定用途,土地的生产率或效益很低,利用不当容易引起土地退化。

S4,不适宜。表示在当前的社会技术、经济条件下,这类土地对所定用途不能利用或不能持续利用。

(3)评价因子的选取

1)评价因子选取的原则。

①选取评价区内差异较大,相关性较小的因子,如海拔高度与热量条件之间的相关性极为显著,考虑到海拔高度的数据比较容易获取,故选择前者。

②选取那些对研究区农用地生产力起长期、主导作用的因子,但是对农用地生产影响大、变化规律明显的不稳定性因子也应该考虑。(www.daowen.com)

③要考虑数据的可得性,为实现定量评价,尽可能选择可测量的因子,同时还要考虑国家当前的土地利用政策。农用地适宜性因子的构建主要以影响生产力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作为参评因子。

④土地各构成因素有定量和定性因素之分,评价因子应该尽量选择可量化的因素,以减少主观成分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2)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指标体系。

①海拔。海拔高度主要反映的是热量和水分的状况,不同的海拔高度具有不同的水热组合特征,它们对耕地制度和农作物的生长、布局都有很大的影响。

②坡度。坡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表侵蚀程度与农田基本建设条件、灌溉条件、机耕条件等方面。地表起伏越大,坡度越陡,土壤侵蚀作用越明显,水土流失越严重;另外坡度大于25度的不宜做农业用地,反之,地形起伏越小,对耕地灌溉和机械化越有利。

③坡向。坡向影响着日照时数和土壤水分的再分布。

④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对土壤性状如养分含量、通气透水性、保水保肥性以及耕作性状等都有很大的影响。砂质土通透性好,易耕作,升温快,但养分贫乏,肥力低,作物易早衰,适宜种植西瓜、花生、马铃薯等作物;黏质土通透性差,难耕作,但养分含量高,作物易贪青晚熟;不黏不砂的是壤质土,为最理想的农田土壤。

⑤土层厚度。土层厚度是土壤肥力和土壤保护的重要指标,对农作物的长势有重要影响。

⑥水源灌溉率。农业的主要限制因素就是水,而灌溉恰能弥补这一劣势,使原本少雨的地方能够通过灌溉的方式发展农业。

⑦交通条件。交通条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区域物质产品与外界交换的通道,对于产品流通、土地资源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道路通达度是交通条件优劣的具体体现。

3)各因子指标分级及权重的确定。

各因子分级标准值的确定一般采用四种方法:第一种是采用评价数据的平均值法;第二种是采用国家和行业有明文规定的标准值;第三种是根据专家判断,确定等级划分标准;第四种是采用大量数据,研究评价因素和评价对象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划分合理等级。表7-2是某地进行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分级量化标准。分级量化标准在制定时需结合区域具体情况展开。因子权重可采用特尔斐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

表7-2 某地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分级量化标准

4)评价单元的确定

土地评价单元是性状比较一致独立的土地单元,是各评价因子综合迭加而成的最基本单元。可参照前面的内容确定。

5)评价方法的确定及评价结果的划分

可采用加权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的确定,并按照指数和大小排序,以经验确定指数和的分级界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