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收集与分析
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土壤的本质属性是具有肥力。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营养因素(水分和养料)和协调环境条件(温度和空气)的能力。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水、肥、气、热等土壤肥力因素的协调状况及土壤是否能够稳、匀、足、适地提供植物生长发育的条件。这些条件与土壤的形态特征、土壤组成有关,也与自然条件及人工措施有关。土壤要素调查首先要收集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以及同比例尺的土壤图、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数据等,在全面分析了解调查区土壤状况后,到野外进行实地调查。
2.野外观测调查
土壤要素的野外观测调查首先要观测气候、地形地貌、母质、植被等土壤形成的环境条件;其次通过挖掘、取样、观察和询问等方法,调查土壤剖面,如土壤层次的相互关系,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结构以及松紧度、新生体等;最后进行野外填图,包括土类分布范围、面积、土层厚度等,并在地形图或遥感影像图上将调查结果勾画出来。(www.daowen.com)
3.主要调查指标
土壤要素主要包括土壤的形成与分布、剖面形态、土壤的物理性状、土壤的化学性状、土壤的生物性状和土壤矿物等方面。其中土壤的形成与分布包括土纲、土类、土壤诊断层、土壤分布等;剖面形态包括土壤颜色、质地、结构、结持性、有效土层厚度、砾石含量、障碍层次、质地构型、游离碳酸盐、石膏等;土壤的物理性状包括土壤水分特征、容重、孔隙度、渗透率、入渗速度、氧化还原电位、土壤的抗蚀性;土壤的化学性状包括酸碱度(pH)、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氮、有效磷、钙、镁、硫、微量元素、电导率、可溶盐总量、交换性钠百分率、钠吸附率、毒性物质的存在、酸性硫酸盐等;土壤的生物性状包括有机碳、碳氮比、土壤生物等;土壤矿物包括可风化矿物和黏土矿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