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第二阶段:外业调查方法与重要性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第二阶段:外业调查方法与重要性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外业调查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的重要阶段,它的结果将直接关系土地调查结果的精度、土地数据库的精度以及土地信息的真实程度。①地类调绘方法地类调绘主要是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借助航片、影像图、地形图等外业调查工作底图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第二阶段:外业调查方法与重要性

外业调查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的重要阶段,它的结果将直接关系土地调查结果的精度、土地数据库的精度以及土地信息的真实程度。因此,外业调查的人员要求业务熟练,是经过业务培训和参加土地外业调查的试点及实际工作的技术人员。外业调查包括调绘前期准备、室内预判、外业调绘、外业补测四部分,见图3-2。

图3-2 外业调查阶段

1.调绘前期准备

外业工作主要进行收集、测量、记录土地利用实际情况,具体来说就是收集、测量、记录地类的调绘、线状地物调绘、权属界线调绘、零星地类调绘,收集与土地利用有关的信息。为此,需要准备好航片、地形图、野外作业工具、表册(立体镜、放大镜、调绘夹、卷尺、外业记录簿等)等。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航片整理和调绘面积线划分。

(1)航片整理

根据已确定的作业任务,首先在地形图上标出工作范围,按航线、航片顺序整理航片,见图3-3。然后将地形图的图廓线,用红色特种铅笔转标到相关航片上。以图幅为单位在本幅相关航片上,按航片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字头朝北,用黑色墨水笔编写出图幅号、航线号、航片号,并将航片的主点转标于地形图上。在标有像主点的地形图上绘制调查地区的航片结合草图,使其相互结合。

(2)划分调绘面积

航片调绘面积又称作业面积,是指航片上需要完成各项调绘工作的范围,它是指航片航向重叠的中线和旁向重叠中线包含的面积和范围,见图3-4。为使相邻航片调绘内容能相互连接,不产生漏洞和重叠,在调绘开始之前要认真划分好航片的调绘面积。基本要求:①调绘面积线一般应根据所用的转绘方法,在相邻航片或隔号航片上绘出。调绘面积的角顶点必须为相邻航片的共用点,不得出现漏洞和重叠现象。②调绘面积一般应位于相邻或隔片的两航片的重叠中线附近,偏离中线不得大于1cm。③描绘调绘面积线时,平坦地区一般采用直线或折线;丘陵地、山地一般东、南边采用直线或折线,西、北边就必然采用圆滑曲线,并借助立体观察绘出。④调绘面积线要求距离航片边缘不得小于1cm。⑤调绘面积线应尽量避免割裂居民点和其他重要地物,避免与道路、沟渠、管线等地物影像重合,并不得用航片压平线做调绘面积线。⑥为了图幅之间不产生漏洞,要求在图幅边缘的航片上用红色墨水绘出图廓线。

图3-3 航片重叠和作业面积示意

图3-4 划分调绘面积(作业面积示意)

2.室内预判

通过人机交互和目视判读方式,分析和提取土地利用地类界及地类属性、行政和权属界及线状地物等要素,按规定进行矢量化和输入属性,为开展野外调查提供必要的工作底图和外业调查记录表。

3.外业调绘

(1)境界与权属界线调绘

行政境界线:包括国界线、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县(市)以及乡(镇)界线;土地权属界线:指村(大队)、农、林、牧、渔场界;居民地外的厂矿、机关、部队、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所有权界和使用权界。

境界线(权属界线)标示要求:

①界线的线型用标准线型表示,如图3-5所示。

②以线状地物为界的,线状地物双线时,界线与线状地物的中心线相重合;线状地物单线时,则在线状地物两侧隔段跳绘。如图3-6所示。

③当界线以线状地物一侧为界时,应在线状地物相应的一侧移0.2mm标绘。

④对于有争议的界线段,按实地的线段标绘未定界符号。

图3-5 境界线及权属界线的线型表示

图3-6 权属线以线状地物为界的标识方法

在调查区域的行政界线和权属界线时应由相邻单位共同签署确认,若以线状地物为界,应明确线状地物的隶属关系,标明注记;权属界线野外调查后应及时填写《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绘制好附图,附图只需标权属界线,由界线相邻各方签章认可;对于有争议的地界,如实记录,标以未定界或争议界的符号,填写《土地权属争议原由书》,并由争议各方签章认可。

(2)地类调绘

地类调绘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核心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是地类调绘的主要依据。农村部分的土地资源调查与城镇部分的土地资源调查在分类系统上略有差异,具体内容详见第三章第一节第二部分。

①地类调绘方法

地类调绘主要是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借助航片、影像图、地形图等外业调查工作底图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可以根据图件的状况采用不同的方法,目前采用较多的是综合调绘法和全野外调绘法。

第一,综合调绘法。

综合调绘法是内业解译(判读、判译、预判、判绘)、外业核实与补充调查相结合的调绘方法。综合调绘法分以下三步完成。第一步,收集资料。室内解译前广泛收集与调查区域有关资料,如以往土地调查图件资料、土地利用数据库、自然地理状况、交通图、水利图、河流湖泊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地名图等,作为室内判读的参考资料。第二步,室内解译。室内解译采用的方式有直接目视解译、立体(具备立体像对时)判读和利用已有土地利用数据库与调查底图套合解译等。在室内直接对影像进行解译时,首先依据影像对界线进行调整,将能够确认的界线和地类、不能确认的界线和地类、无法解译的影像等,分别用不同的线划、颜色、符号、注记等形式标绘在调查底图上。对影像不够清晰或室内无法判读的界线和地类,以及线状地物宽度,应到野外补充调查确定。第三步,外业核实和补充调查。外业调查之前,首先要设计核实和需要补充的调查路线,确定核实和补充调查的重点,以及一般查看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既要对内业解译内容进行全面核实和补充调查,保证成果质量,又要突出重点,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内业解译的作用。

综合调绘法可以将大量外业调绘工作提前到室内完成,减轻外业调绘的劳动强度,提高调绘的工作效率。

第二,全野外调绘法。

全野外调绘法是直接持调查底图到实地,将影像所反映的地类信息与实地状况一一对照、识别,将各种地类的位置、界线,用规定的线划、符号在调查底图上标绘出来,将地物属性标注在调查底图或填写在《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上,最终获得能够反映调查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状况的原始调查图件和资料,作为内业数据库建设的依据。这种调绘方法主要作业都是在野外实地进行,因此,称为全野外调绘法。这种方法劳动强度大、进度慢,要求调查人员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组织能力

以上两种调绘方法各有优缺点,前者内外业结合,充分发挥内业优势,精度高又可以节省时间且工作强度较低,适合于影像现势性强、分辨率高、具有影像解译能力和一定调查经验的人员使用;后者调绘工作一次性全部完成,精度高,但时间较长且工作强度较大,适用于影像分辨率较低、影像现势性不强、影像解译能力较差和调查经验不足的人员使用。在实际调查中,视情况两种调绘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

②地类图斑调绘

地类图斑调绘包括图斑划分、地类图斑认定和地类图斑的属性。

实际调查中,由于对图斑的理解不完全一致,因而划分结果也不一样。为了保证调查成果的统一性,便于成果的使用、变更及管理,根据图斑的定义,调查前应统一图斑划分的基本标准和基本要求。地类图斑指单一地类地块,以及被行政界线、土地权属界线、地类界线或线状地物分割的单一地类。

A.地类图斑划分

a.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末级地类划分图斑,如耕地中的水田为一图斑,旱地为一图斑等。城市用地、建制镇用地、村庄用地、采矿用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外围闭合界线形成单一地类的地块为一图斑。

b.图上宽度大于2毫米的线状地物为一图斑。

c.行政区域调查界线、土地权属界线、单线线状地物、地类界线分割的地块形成的图斑。

d.梯田、坡耕地单独划分的图斑等。

B.图斑最小上图面积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对最小上图单元面积规定如表3-4。

表3-4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最小上图单元

C.地类图斑调绘基本程序

无论采取综合调绘法还是全野外调绘法,地类图斑调绘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重要阶段。外业调查方法、程序、步骤因人而异,不尽相同,但选择合理的方法、程序、步骤,对保证调查质量和提高调查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将发挥重要作用。下面介绍地类图斑外业调绘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a.设计调绘路线

外业地类图斑调绘时,首先要在室内设计好外业调绘路线。调绘路线以既要少走路又不至于漏掉要调绘的地物为原则,并做到走到、看到、问到、记到、画到。只有走到才能看到、看清、看准地物的形状特征、地类、界线范围与其他地物的关系,才能依据影像将地类界线调绘在影像的准确位置(画准)。对于影像不清晰、实地发生变化、地理名称、飞地、权属性质、隐蔽地区(如林地中有无道路、山沟深处有无耕地等)地类等都要与向导或当地土管员及群众一一询问清楚并记录下来,填入《野外调查手簿》和标绘在调查底图上,这样既不漏掉该调查的内容,又提高了调查精度和效率。

平坦地区通视良好,调绘路线一般沿居民点外围和主要道路调绘。居民点分布零乱的可采用“放射花形”或“梅花瓣形”的调绘路线,不走重复路。

丘陵山区可沿连接居民点的道路调绘,或沿山沟调绘,同时对两侧山坡上的地类也进行调绘,从山沟进入走到山脊,从山脊再下到另一条山沟形成之字形路线。当山坡调绘内容较多时,一般沿半山腰等高线调绘,以便兼顾到山脊和山沟的地物。城市、建制镇、村庄、采矿用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无需进入,只需沿其外围调绘其范围界线。河流、铁路、道路等线状地物可以沿着线状地物边走边调绘。

b.确定站立点

外业调绘中站立点选择非常重要。到达调查区域后,首先要确定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站立点一般选择在特征地物点上,如道路的交叉点、河流转弯处、小山顶、居民点、明显地块处等。地势要高,视野要广,看得要清,确定站立点后,找出一两个影像能对应的明显地物点进行定向,使调查底图方向和实地方向一致。

c.调查、核实

站立点确定后,要抓住地物的特点,采取“远看近判”的方法,即可以看清远处物体的总体情况及相互位置关系,确定近处具体物体的准确位置,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标准将地类的图斑界线、名称、属性等调查内容,通过“远看近判”相结合,对照调查底图上室内解译的内容,对视野范围内的实地现状进行核实。当解译的界线、线状地物、地类名称等与实地一致时,在图上进行标注确认;不一致时,依据实地现状进行修正确认;对视野范围内未解译出来的界线、线状地物、地类名称等内容要对照实地一一进行调查核实,并将调查核实后的地类准确地标绘在调查底图的相应位置上,同时填写在《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上。为了提高调绘的质量和效率,按计划路线尽量向站立点的两侧铺开,扩大调绘范围。每一站立点只有完成所有的调绘工作后,方可进入下一站立点开展工作。

d.边走边调绘

根据调查底图比例尺,按照实地地物与影像之间的距离比例关系,在转换站立点途中,要边走、边看、边问、边判、边记、边画,在到达下一站立点后,再进行核实。注意两个站立点之间所调绘的各种界线、线状地物、地类名称、权属性质等内容不能重复和遗漏。

e.询问

在调查过程中应向当地群众多询问,一是及时发现隐蔽地类,如林地中被树木遮挡的道路、山顶上的地类、山沟谷深处有无耕地、居民点、飞地等重要地类;二是核实注记地理名称或依据名称寻找实地位置;三是通过询问确定工矿企业及其权属性质;四是通过询问找到飞地的具体位置等。对询问的内容要反复的验证,并做好记录,以保证调查的质量和精度。

以上调查的方法、程序、步骤不是机械地分开,而是要在实地工作中视情况有机地结合,灵活掌握。

D.梯田和坡耕地图斑调绘

a.梯田图斑调绘

梯田指在坡地上沿等高线由人工修筑的比较规整的台阶式农田,如图3-7所示。梯田边缘一般用土或石料垒成一阶一阶的地坎。它可以拦蓄雨水,防止水土流失,对农田的高产、稳产有很大作用。一般在南方山区、丘陵地区多见。

图3-7 梯田样图

b.坡耕地图斑调绘

坡耕地指坡地上基本没有或有少量(与梯田比)田坎(自然形成或人工修建)的农田,如图3-8所示。坡耕地易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

对梯田、坡耕地混在一起的,当两者都大于最小上图标准时,需要划分图斑分别调绘。当其中某一地类小于最小上图标准时,可将它综合到另一地类图斑进行调绘。

图3-8 坡耕地样图

E.破碎耕地图斑调绘

在山区还有一种是很破碎的并且与裸岩、石砾混在一起的耕地叫破碎耕地,如图3-9所示。

这种类型的耕地,基本上每一小块耕地都不够上图标准,若不调查,当地就wf没有耕地或耕地减少很多;若每一小块都开展调查,工作量非常巨大,也不便于操作。对于这种类型的耕地,若需要调查时,必须到野外实地调查。具体可采取下列两种方式处理,当耕地比例大于60%时(多一半为耕地时),将混在一起的耕地和裸岩石砾地作为一个图斑调绘,地类确认为耕地,其中的裸岩石砾地用系数扣除;当裸岩石砾地比例小于60%时(多一半为裸岩石砾地时),将混在一起的耕地和裸岩石砾地作为一个图斑调绘,地类确认为裸岩石砾地,其中的耕地用系数扣除。

图3-9 破碎耕地样图

F.耕地坡度调绘

a.坡度分级

耕地坡度分级是反映耕地地表形态、耕地质量、生产条件、水土流失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耕地所在地面坡度的不同情况,可将耕地分为五个坡度级:小于等于2°的为Ⅰ级;大于2°小于等于6°的为Ⅱ级;大于6°小于等于15°的为Ⅲ级;大于15°小于等于25°的为Ⅳ级;大于25°的为Ⅴ级。其中Ⅰ级视为平川,除Ⅰ级外,每个坡度级耕地又分为梯田和坡耕地两种耕地类型。

b.坡度调绘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采用1∶5万或更大比例尺数字高程模型(DEM),套合土地利用现状图,自动量算等方法确定梯田、坡耕地的耕地坡度分级。当同一图斑含有不同的坡度级时,以主要的坡度级确定该图斑坡度级;当某一耕地图斑,跨两个(或两个以上)主要坡度级,面积比例相当,并且之间的界线明显时,可将该耕地图斑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坡度级的耕地图斑。但尽可能不要分得过细,使图斑破碎。

G.图斑编码注记与要求

为了读图、用图和统计的方便,调绘好的图斑应给予编号。即以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对每一个图斑都要标注一个不重复的编码。编码采用ab/c形式,其中a为图斑顺序编号(不能重复);b为权属性质(国有土地标注“G”,集体土地不标注);c为图斑地类编号(二级地类)。当图斑较小时,编码用引线引出,标注在图斑外。见图3-10。

图3-10 地类图斑编码注记

(3)线状地物调绘

线状地物是地类调绘的重要内容,是图斑划分的重要依据。线状地物包括河流、铁路、公路、管道用地、农村道路、林带、沟渠和田坎等。

线状地物宽度大于等于图上2mm时,按图斑调绘。线状地物宽度小于图上2mm时,用单线符号表示其中心线,称为单线线状地物(以下未作特殊说明的线状地物均指单线线状地物)。单线线状地物除调绘其地类外,还需要实地量测宽度,用于线状地物面积的计算。对于均匀宽度的线状地物在实地线状地物宽度均匀处(一般不要在路口)量测宽度,精确到0.1m,并在调绘底图对应实地位置打点,标记量测点及其宽度值。当线状地物宽度变化大于20%时,需要分别量测线状地物宽度的变化地段,并对应调绘底图位置,在垂直线状地物处绘一短实线,分隔宽度不同的线状地物,分段计算面积;线状地物与土地权属界线、地类界线重合时,将线状地物标绘在准确位置上,其他界线只标绘最高级界线。

①线状地物认定

A.线状地物的权属认定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标准,正确认定河流、铁路、公路、管道用地、农村道路、林带、沟渠和田坎等线状地物。线状地物调查包括地类、范围和权属三个方面,在实际调查中,可按下列三种情况进行认定:第一,已登记发证的,如铁路、公路、管道用地等,需要严格按登记资料确定线状地物的范围界线、地类、权属性质,并将线状地物标绘在调查底图上,或在内业解译时直接标绘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第二,未登记发证的,首先应对其进行确权,将确权后的线状地物范围界线、地类、权属性质等标绘在调查底图上。第三,短期内难以确权的,为了不影响调查的整体进度,可暂时按线状地物的用地现状范围进行调绘,待确权后,再对其进行调整。

B.狭长地类的认定

在实际调查中,经常会遇到宽度小于图上2mm的狭长线状地物,如狭长的耕地、园地、草地等。类似于这种情况的可按下列原则处理:当狭长地类面积小于图上最小标准面积时,可综合到相邻地类中,不进行单独调查,综合时尽可能不要综合到耕地地类中;当狭长地类面积大于最小上图面积时,可以按零星地物调查方法,在狭长地类中心位置,打点注记。实地丈量其面积并记录在《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上,在内业面积量算时扣除。

②线状地物范围的确定与表示

以图斑表示线状地物的面积,在图上量算获得;单线线状地物在图上呈单线形状,其面积由在实地量测的线状地物宽度乘以在图上量算的线状地物长度计算获得。实地线状地物宽窄不一、形状复杂、其两侧地物也不一致,造成调绘在图上的宽度范围、实地量测的宽度值会有不同的结果。因此,线状地物宽度范围的确定,是影响其面积准确性和精度的主要因素。因而统一线状地物宽度范围的确定方法和要求是十分必要的。下面介绍经常遇到的部分线状地物宽度的确定方法和要求。

A.按图斑表示的线状地物宽度范围的确定

a.河流

河流的横断面,主要有图3-11无堤和图3-12有堤两种类型。由河流横断面看,河流主要由水面、河滩、河堤构成。河流是按常水位岸线调查上图的。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河流的常水位岸线与近期影像基本一致,可按影像调绘;特殊情况下,按常水位岸线调查标绘。

图3-11 无堤河流断面图

图3-12 有堤河流断面图

河流滩涂指的是河流的常水位岸线与一般年份的洪水位线(不是历史最高洪水位)之间的区域。调查时,可按实地现状或在当地了解情况和向有关部门咨询调绘。(www.daowen.com)

具体调绘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的处理:第一,当河滩不能依比例尺调绘时,可综合到河流水面中。第二,对于人工修建(水泥结构)的主要用于挡水的堤,不能依比例尺调绘时,可综合到河滩中。第三,对于主要用于交通的河堤,按交通用地调绘。第四,对于建在堤上的居民点,按居民点要求调绘。第五,对于图3-11,A处的范围,当不能依比例尺调绘时,可综合到河堤或河滩中;对于图3-12,B处用于护堤的零星或成行的树木,可综合到堤中,否则,按林带或林地调绘。

b.铁路(公路、农村道路)

铁路、公路、农村道路类型相似,主要有与地面一致、高于地面和低于地面三种表现形式,从横断面结构看,则存在有无路基和道沟(主要用于护路的沟)之分,如图3-13所示,以铁路为例进行介绍。

图3-13 铁路调绘示意图

铁路(公路、农村道路)用地包括路基、道沟、毗邻的成行护路树木等组成。对铁路用地进行确权调查时,按权属范围进行调绘;如不进行确权时,参照影像,在实地按现状量算,将铁路用地范围调绘在调查底图上。

以图3-13a为例,介绍在调绘时对几种不同问题的处理(图3-13b、c、d情形类似):当A处为护路行树时,可综合到铁路用地中,否则按林带或林地调绘;当B处范围毗邻耕地时,且B处也不能依比例尺调绘时,B可综合到铁路用地中;当D处为耕地、园地等农业用地时,C处范围不能依比例尺调绘时,C可综合到A中;当C、D均为非耕地、园地等农业用地时,C处范围也不能依比例尺调绘时,C应综合到D中;图3-13d中,当E、F处不能依比例尺调绘时,可综合到铁路用地中。

B.单线线状地物宽度范围的确定和要求

单线线状地物调查,需要在实地丈量线状地物宽度,再在图上量取线状地物长度,计算线状地物面积。单线线状地物一般在宽度变化的地方量取,并在图上相应位置标注量测点和宽度数据。由于线状地物两侧,有时种植着成行的树木、毗邻着耕地及其他地类,因此,在实地量测线状地物宽度时,要处理好线状地物与行树、耕地、其他地类的关系。调绘时,对已确权的线状地物用地,按确权范围量算其宽度;当未确权时,参照影像,在实地按现状量算其宽度。下面介绍按现状量测线状地物宽度时需注意的问题和处理的方法。

a.河流、沟渠宽度的量测

由图3-14可以看出,河流、沟渠主要包括无堤的(图3-14a)、有堤的(图3-14b)、毗邻行树的(图3-14c)、毗邻耕地的(图3-14d)四种类型。

实地具体量测的方法:河流、沟渠无论是否有水,均量测其上沿宽度,当有堤时量测到堤外侧坡脚处,如图3-14a、b所示。当河流、沟渠毗邻防护行树时,河流、沟渠宽度包括防护行树,如图3-14c所示。当河流、沟渠毗邻耕地、园地等农业用地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一般情况下,宽度量测到耕地边缘处,如图3-14d中右侧情形,当A处为非耕地时,且不能够依比例尺调绘时,可视其为河流、沟渠范围,河流、沟渠宽度包括A的范围,当能够依比例尺调绘时,需单独调绘,河流、沟渠宽度不包括A的范围;若堤是用于交通的,则按交通用地调绘;对于人工修建(水泥结构)的主要用于挡水的堤,又不能依比例尺调绘时,可视为河流、沟渠宽度的一部分。

图3-14 河流与沟渠宽度测量示意图

b.铁路、公路、农村道路等宽度的量测

现以结构典型的道路用地为例,说明道路宽度的量测方法和要求,如图3-15所示。当道路的两侧为同一地类时,即A、B不存在时,道路实际量测宽度如图3-15,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情况。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即A、B范围内地类都与毗邻的地类不一致时,需视不同情况按上述河流、沟渠宽度量测方法进行处理;当A处为防护行树时,道路宽度应包括防护行树,防护行树以外的有林带,则按林带和林地调绘;当B处为非耕地,且不能依比例尺调绘时,B处按实地现状地类调绘。

图3-15 道路宽度量测示意图

③线状地物与权属界线关系的处理

线状地物与土地权属界线重合时,线状地物调绘在准确位置上,其他界线符号,视下列不同情况标绘。

A.权属界线位于双线线状地物中心

以双线线状地物中心为界的,权属界线符号标绘在中心线上,如图3-16a所示。

B.权属界线位于双线线状地物一侧

以双线线状地物一侧为界的,权属界线符号离该侧边界0.2mm,标绘如图3-16b所示。

C.权属界线位于单线线状地物中心

以单线线状地物中心为界的,权属界线符号离线状地物0.2mm,交错标绘在两侧,如图3-16c所示。

D.权属界线位于单线线状地物一侧

以单线线状地物一侧为界的,权属界线符号距离线状地物一侧0.2mm处标绘,如图3-16d所示。对于南方小于1m、北方小于2m的线状地物,只要它是权属界线,就必须调绘和表示,按照单线线状地物的处理方法,标绘好权属界线但不参与面积计算。

图3-16 权属界线标绘示意图

④线状地物编码注记与要求

线状地物的编码主要是反映线状地物的属性,它包括线状地物的位置、权属单位、权属性质、类型、宽度、面积等。为了读图、用图的方便,在图上只对部分属性进行编码注记。编码采用ab/c形式,a为线状地物编号;b为权属性质,国有的标注“G”,集体的不标注;c为地类编号。编码标注方法是在宽度量测点上平行线状地物标注。要求字头朝北(东北)或西(西北);在非宽度量测点上只标注其宽度(主要用于面积计算方便),具体注记方式如图3-17所示。

图3-17 非宽度量测点的标注示意图

⑤注意事项

A.调绘河流、铁路、公路通过城镇、居民点时,图上标示不能间断,见图3-18a。

B.调绘农村道路时,图上标示不进村,见图3-18b。

C.道路与双线河流、沟渠相交时,图上标示道路要断开,有桥梁的以桥梁符号表示,见图3-18c。

图3-18 现状地物在调绘时的注意事项

(4)零星地物调绘

零星地物是指耕地中小于最小上图图斑面积的非耕地或非耕地中小于最小上图图斑面积的耕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对零星地物原则上不调查。对山区图斑破碎地区,由于零星地物直接影响到耕地面积,部分地区也可以进行零星地物调查,是否需要调查以及具体调查标准,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规定。

零星地类的调绘,只对耕地中的非耕地如单家独院和非耕地中实地面积>100m2(0.15亩) <最小上图标准的耕地进行调绘,并实地用皮尺丈量其面积,读数精确到0.1m,计算出地块面积,记录在《外业调查手簿》上,内业面积量算时扣除此面积,并在工作底图相应的位置上用小圆点表示(如图3-19所示)。零星地类编码与地类图斑编码注记类似,为(a)b/c形式。见图3-19。

图3-19 零星地类编码

(5)飞地的调绘

飞地,也称插花地:指属外行政区划并脱离其辖区范围而孤独飞入本辖区内的地块。飞地的调绘属于境界调绘的重要内容之一,表示方法:

①注明每块飞地的权属单位。如果是同一个乡的两个村之间的,只注“××村”;不同乡的两个村之间的,注“××乡××村”,不同县的两个村则注“××县××乡××村”……其余类推。

②飞地中的各种地类图斑和线状地物都需调绘。

(6)田坎系数测算与扣除

①田坎及田坎系数含义

田坎,指耕地中北方大于等于2m、南方大于等于1m的地坎(含耕地中田埂、地埂)。

田坎系数,指田坎面积占扣除其他线状地物后耕地图斑面积的比例(%)。田坎系数的大小随着耕地所处位置(丘陵、山区)、类型(梯田、坡耕地)和利用方式(水田、旱地)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规律是,耕地所在的地面坡度越大田坎系数越大;梯田比坡耕地的田坎系数大;山区比丘陵的田坎系数大。

田坎系数测算方法为:Ki=S坎i/S点i×100%

其中:S坎i——样点田坎总面积;S点i——样点总面积。

②田坎系数类型

根据我国耕地的分布状况、类型和利用方式,我国耕地主要有两大类,第一大类为平地上的耕地;第二大类为梯田和顺山坡耕作的坡耕地。另外,在极个别地区还有一类是耕地中没有明显的田坎,而是散列分布着许多零星的非耕地,如裸岩、石砾等,或在非耕地中,散列分布着许多零星耕地。在这种情况下,不扣除这些非耕地,耕地面积将增加很多,不符合实际情况;而零星耕地不进行统计,这一地区的耕地又将减少很多,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根据以上这些情况,我们将田坎系数归纳命名为以下四种类型。

A.梯田田坎系数。指在梯田图斑中,梯田田坎面积占梯田图斑面积的比例(%)。

B.坡耕地田坎系数。指坡耕地图斑中,田坎面积占坡耕地图斑面积的比例(%)。

C.散列式非耕地系数。散列式非耕地指破碎耕地中,无规律散列分布的耕地多于非耕地。散列非耕地系数是指非耕地面积占耕地图斑面积的比例(%)。

D.散列式耕地系数。散列式耕地指破碎耕地的图斑中,散列分布的非耕地多于耕地。散列式耕地系数是耕地面积占图斑面积的比例(%)。

③田坎系数扣除

根据《技术规程》规定:耕地坡度(地面坡度)大于2°时,可测算耕地田坎系数,用田坎系数扣除田坎面积;当耕地坡度(地面坡度)小于等于2°时,需外业实地逐条调绘在调查底图上,内业面积量算时逐条扣除。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外业调查,需填写田坎系数计算及平均田坎系数,见表3-5、表3-6。

表3-5 田坎系数测算记录表

表3-6 平均田坎系数计算表

4.外业补测

由于个别或者部分地物发生变化,与航片或卫片上的影像不符,需要通过补测的办法将变化的情况标绘到航片或卫片等外业调绘材料上,使之与实地保持一致。将需要补测的实地地物按调查底图比例尺缩小在调查底图相应位置上的过程,称为地物补测。需要补测的内容包括成像时间到调绘期间出现的新增地物,或者是由于比例尺较小无法直接解译的较小地物,以及被阴影、云影所遮盖而未成像的地物等。

(1)补测方法

根据补测地物大小、形状、难易、被补测地物四周已知明显地物点状况等,采用不同的补测方法。常用的补测方法有简易补测法和仪器补测法,见图3-20、图3-21。

图3-20 简易补测

图3-21 仪器补测

①简易补测法

简易补测法是地物补测的常用方法。一般使用钢尺或皮尺、圆规、笔、三角尺等简单测量工具,将地物补测到调查底图上的方法。主要有截距法、距离交会法、直角坐标法、延长线截距法等。该方法适用于补测地物较小或较规整,而且四周有较多的实地与影像对应的明显地物点作为控制的地物。

②仪器补测法

仪器补测法指利用测量仪器,进行地物补测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补测地物范围大、不规整及用简易补测法无法补测的地物。例如,大型的高速公路、铁路、工矿企业等新增地物,一般应采用仪器补测法。

在实地调绘中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补测方法。

(2)精度要求

①距离丈量精度要求

用皮尺或钢尺丈量距离时,单位为米,保留1位小数。往返或单程两次丈量的相对误差不大于1/200。

②平面位置精度要求

补测的地物点相对邻近明显地物点距离中误差,平地、丘陵地不得大于图上0.8mm,山区和四周明显地物点少的地区不得超过图上1.2mm。

(3)补测草图的绘制

按实地补测数据,计算新增地物面积。并将新增地物草图标绘在外业调查手簿上。补测草图如图3-22所示。

图3-22 外业补测草图

5.外业调查手簿填写

外业调查手簿是外业调查成果的体现,见表3-7。调查手簿主要记载图斑地类、权属,以及有关线状地物权属、宽度等信息,地物补测应绘制草图,并在备注栏予以说明。

(1)图斑所在图幅号填写1∶10000土地利用图幅号,图斑跨图幅时填写全部图号。

(2)土地坐落填写××区(县) ××镇××村;页次应连续编号填写。

(3)地类代码和地类名称按照土地利用类型据实调查填写。

(4)临时图斑号(序号)为外业调查使用的图、表临时标记。

(5)正式图斑号(序号)是外业结束后,按照以村为单位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排序编排代码;临时与正式图斑号可以相同页可以不同。

(6)土地所有权按国有、乡镇集体、村集体三种形式,根据调查结果,分别填写“G”“X”“J”。

(7)土地使用权单位填写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名称:如××村;国有单位名称字数较多,字格内可填简称,全名可以写在备注栏内。

(8)线状地物、地类名称根据调查结果填写,宽度记录到小数点后一位;土地使用权单位填写在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名称,权属归两个单位的要把两个单位的名称全填上;图斑依附有多条线状地物的要依次列出,同类线状地物,还应编写顺序号。

(9)零星地类的地类代码和地类名称、长、宽及面积根据调查结果填写,其权属性质一般与图斑权属相同。

(10)补测栏专门填写新增图斑几何数据和图形。

(11)飞地单位栏填写该图斑的所有权者单位名称。

(12)附图栏用于绘制图斑示意图, (如图3-7所示)要反映出其形状、相邻地物、权属特征,相邻图斑号,属于补测的还应标注图斑的边长。

(13)备注栏用于图、表内容未尽事宜的详细说明。

表3-7 外业调查手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