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程序应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其每一步骤都有科学的涵义,相互间又有有机的联系。为了使第一步骤达到科学化,还必须有一套科学方法给予保证。根据上述广义的决策含义,人们做决策工作时,应从决策的目标出发,根据对自然状态的科学分析,合理地选择所采取的策略,这就是决策分析的过程。具体地说,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发现、分析问题,确定决策目标
发现、分析问题,确定决策目标是决策的起点。只有对问题作深入分析,才能正确地确定决策目标。所谓确定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在调研预测的基础上拟订出达到目标的各种办法和方案,并根据目标确立的标准仔细衡量,从中选择最好的方案,作出决策。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在资源限制方面,要订立一个最高限度;在必需获得的成果方面,要有一个最低限度的标准;在职责方面,要明确其责任。
2.分析自然状态
自然状态,指决策分析所依据的状态或情况,一般是根据统计资料作出分析,然后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情况。也就是说,要根据过去和现在的信息对未来进行预测。预测能为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远景,是决策的前提。各种预测技术的应用,为决策提供未来的信息,使决策更加准确。
3.调研预测
进行决策,必须开展广泛的调研。
首先,要摸清情况,有目的地对大量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去粗取精,编制出简明扼要的表格与资料,提供给智囊系统和决策系统。关键性基础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对动态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实际值要心中有数。
其次,广泛查阅、搜集与分析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尤其要了解国内外解决类似决策问题的方法、后果、经验与教训。除了积累文字情报以外,也应重视活情报的收集。
第三,为了决策科学化的需要,必须搜集有关的信息,并加以处理、传送和使用,即要建立信息系统。
第四,由于决策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往往存在一些目前不能确定的因素,因此要根据已搜集到的资料和信息进行预测。科学的预测是决策的前提,预测研究是决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4.提出拟用策略或方案
确定了决策目标,并对决策所依据的状态进行了分析之后,就要寻求达到决策目标的多种可能的策略或方案。如果只提出一种策略或方案供选择,那就无法从中选优。所以,提出的策略应在两个以上,以便通过比较,择优选取。拟订策略或方案时,应以科学技术手段为基础,所选策略或方案应是切实可行的,这是我们决策的先决条件。(www.daowen.com)
5.确定评价准则,评价策略或方案效果
评价准则是评价策略或方案效果的基本依据,对策略或方案的效果需要进行科学分析计算。评价决策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不便于用数量表示的内容可用定性的分析方法,根据经验和主观判断来确定。决策时应将定性效果和定量效果综合起来考虑。
(2)局部效果要服从整体效果。通常,系统的整体效果与各子系统的局部效果是一致的,但也有矛盾的情况。此时应从整体效果出发,系统的局部效果服从系统的整体效果,在整体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兼顾局部效果。
(3)当前效果与长远效果相结合。当前效果与长远效果不一致时,当前效果应服从长远效果。当然,有些策略虽然长远效果好,但由于投资或资源等条件的限制,不如先采取当前效果好的策略,待取得一定效益,积累了一定投资,或创造了一定条件后再考虑长远效果好的策略。
6.选择最优(满意)策略或方案
单目标决策问题,一般可找到一个最优策略。但多目标决策问题,通常找不到一个各个目标都是最优的策略,只能得到各个目标都较优的所谓满意策略,或叫满意解。
7.作出决策
最优策略或方案得到决策者的认可,拍板采纳,即为作出策略,随后决策将付诸实施。
8.决策结果的反馈与评价
决策结果的反馈,指当作出决策之后,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将信息传递到决策过程的开始,分析是否实现了预定的目标,进行检验。一项正确的决策,常常需要经过不断地反馈,进行多次修正后才能得到预定的效果。反馈过程的实质是人们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