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融资融券业务杠杆影响凸显,风险对冲有限

融资融券业务杠杆影响凸显,风险对冲有限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2010年3月重新启动以来,中国的融资融券业务一直平稳发展,两融余额规模从最初的700万元稳步上升至2013年年末的3465亿元。融资融券业务的设立初衷是为投资者提供风险对冲的工具。从理论预期方面来看,融资融券业务提供了灵活的投资方式,也同时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和证券市场流动性。近期股票市场的大幅波动现象,反映出目前市场主体对融资融券业务风险控制能力不足。

融资融券业务杠杆影响凸显,风险对冲有限

自2010年3月重新启动以来,中国的融资融券业务一直平稳发展,两融余额规模从最初的700万元稳步上升至2013年年末的3465亿元。从2014年开始,随着融券标的从最初90只股票扩大为900只股票和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简称ETF),以及具有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范围逐步扩大,融资融券业务开始出现大幅扩张的趋势,截至2015年7月,融资融券余额的规模峰值高达2.27万亿元,是2014年年初的6倍。

融资融券业务的设立初衷是为投资者提供风险对冲的工具。从理论角度来看,在没有融券业务机制之前,投资者难以根据市场风险变动情况主动调整资产结构,只能通过抛售已有股票的方式来表达对未来市场的预期,而这进一步加大了现货市场波动的可能性。在具有融资融券机制后,投资者均可以在自身投资组合中加入融资或融券,来应对对冲组合风险。从理论预期方面来看,融资融券业务提供了灵活的投资方式,也同时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和证券市场流动性。尤其是融券业务的卖空机制,如果运用得当,则为投资者提供了合适的避险工具,有利于市场均衡价格的发现,弥补中国证券市场“单边市”的非成熟缺陷。

然而,从实践角度看,融资融券的几个特征决定了对融资融券业务自身的风险需要格外注意,如果风险控制不当,则会适得其反。一方面,融资融券交易具有杠杆效应,从历史数据观察,杠杆融资交易规模与股票市场走势可以说呈正相关关系,当股票市场存在上涨的强烈预期时,杠杆资金的注入加速了投资者预期的实现;当市场出现调整状态时,去杠杆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性。另一方面,融资融券创新业务与现有的交易制度之间存在一些有待优化之处。比如目前中国A股市场实行“T+1”交易制度,而融资融券业务可以成功避开“T+1”的制度要求,通过向证券公司借入股票卖出的方式,实现当日买入股票的盈亏。制度上的不一致使得不同投资主体面临不平等的交易地位,参与融资融券的投资者通过这种隐性日内回转机制实现日内盈亏,而中小型投资者只能通过下一交易日实现投资盈亏。(www.daowen.com)

近期股票市场的大幅波动现象,反映出目前市场主体对融资融券业务风险控制能力不足。在两融总规模高倍速增长的背景下,两融业务的结构是极不平衡的,融资业务井喷式发展,而融券业务却发展缓慢。就增速而言,融资业务从2014年年初至两融规模达到峰值之时,规模增长达到503%,而相比之下融券业务仅增长148%;当2015年6月末股市发生大幅波动时,融资规模的下降幅度为36.5%,而融券规模下降57.5%(见图1)。融券在市场下跌时波动更大,也未能实现有效对冲,反而加剧了市场卖空压力。从融资融券比值而言,截至2015年7月,融资余额与融券余额的比率最高达到500倍,年均也高达200倍左右,相对于国际其他证券市场而言,中国A股市场融资与融券规模比率过高。日本融资规模仅是融券规模的4.38倍,中国台湾地区约为5.68倍。这说明中国融资融券交易虽然发展迅速,但结构发展不平衡,而投资者更多倾向于通过融资渠道实现杠杆交易。从根本上讲,融券交易发展的迟缓使得融券本应起到的市场对冲风险作用有限,远小于融资交易的杠杆负反馈影响。

图1 融资融券余额对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