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借鉴中国新农村建设经验:助力非洲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借鉴中国新农村建设经验:助力非洲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和中国一样,农业也是非洲国家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实践证明,中国新农村建设战略,不仅快速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综合发展,而且为破解长期存在的二元结构难题提供了助力,从而促进中国城市与农村劳动生产率比值渐行渐近,城乡发展差距开始缩小,这成为中国城市化建设的一条成功经验,也为非洲国家及城市政府制定城乡发展差距逐步缩小的政策决策,提供出一条可以参考借鉴的发展路径。

借鉴中国新农村建设经验:助力非洲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落后的工业决定了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民族的振兴,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并对城乡经济和居民户籍实行了二元结构管理。由此形成了一部分比较先进的民族工业和建国初期前苏联参与援建的现代工业与大量的传统农业并存的经济结构形态。一部分在较长时间内发展起来并初具规模的现代城市与辽阔的传统农村并存;一部分现代工业企业与大量的落后手工业或半机械化企业并存;一部分较发达的地区与广大欠发达和贫困地区并存的社会现实。由于户籍制度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失去了多元创业和自由流动的机会。和中国一样,农业也是非洲国家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在殖民统治时期,基于利益和本国发展的需要,殖民统治者往往把注意力和资本投放到利益最丰厚的地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经济,但却放弃了乡村的发展。国家独立后,又因为自然因素、民族矛盾和城乡二元结构复杂性等多种原因,导致在城市日益集中的同时,乡村发展更加缓慢,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进一步加大。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在对中国城乡经济社会纵深发展反思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拉开了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序幕。中国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下决心扭转重城轻乡的倾向,通过扩大对“三农”(农业、农村与农民)的投资和政策优惠,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鼓励广大农民科学种田和自主创业致富;通过加大农村道路、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强化乡村与城市的联系,缩小城乡空间距离,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同时,本着节约耕地和可持续原则,对传统农村低密度、分散化的陈旧住房以及落后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益性设施进行规划整合和改造;通过因地制宜,挖掘当地自然资源潜力,建设生态特色景观,发展乡村旅游和多种经营,实现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通过建立跨越城乡行政界线的统一市场,实现城乡衔接和农业产品市场衔接,促进城乡资源融合、商贸往来和人才流动;通过改革户籍登记制度,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自主创业和流动异地择业,提升乡村人力资源优势对城市化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正面激励效应等途径,促进中国传统农村向现代化新农村转变。(www.daowen.com)

实践证明,中国新农村建设战略,不仅快速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综合发展,而且为破解长期存在的二元结构难题提供了助力,从而促进中国城市与农村劳动生产率比值渐行渐近,城乡发展差距开始缩小,这成为中国城市化建设的一条成功经验,也为非洲国家及城市政府制定城乡发展差距逐步缩小的政策决策,提供出一条可以参考借鉴的发展路径。对于非洲而言,要制定明确的乡村发展计划及行动纲领,增加对农业和乡村建设的投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在实地调研和访谈中我们也发现,非洲大部分乡村地区农业耕作技术落后,基本靠人力,而且农业生产工具极其简单原始。因此,农业技术人员及农民农业技能的培训是需要的,而且政府或企业需要支持和鼓励农民使用新技术,改善农业灌溉条件,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例如,雨水的收集和水库的建设在非洲乡村地区需求就很大。值得注意的是,非洲国家地广人稀,乡村太分散,乡村居民“乡土”观念较重,客观上都影响着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很难实施大规模的乡村建设运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