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马里共和国城乡调研:城市与乡村的对比分析

马里共和国城乡调研:城市与乡村的对比分析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里共和国位于西非内陆中部、撒哈拉南部,面积124 万km2。马里矿产资源丰富,黄金产量居非洲第三,仅次于南非和加纳。这一特征的形成直接原因是原西方宗主国对马里国家经济主权的控制和干涉。同时,医疗队也是中国援助马里的一项重要行动,不仅改善了马里城市与乡村居民医疗环境,也间接地为马里乡村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巴马科巴马科是马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城市首位度很高。

马里共和国城乡调研:城市与乡村的对比分析

马里共和国位于西非内陆中部、撒哈拉南部,面积124 万km2。2013年,全国人口为1 680 万,全国人口增长率为3.1%,城市化水平为37%。马里全境主要由塞内加尔河上游盆地、尼日尔河中游和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组成。东西宽约1 800 km,南北长约1 650 km。北部为撒哈拉沙漠,面积约30 万km2多。中部是大平原。西部和西南部富塔贾隆山支脉海拔约500~800 m。东南部是克美杜古群山。东部是班迪亚拉高原,最高点海拔1 000 m。东北部是撒哈拉阿哈加尔山脉延伸出来的阿特腊尔-伊福拉斯高原。

马里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农业采矿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和气候环境,马里农牧业发展条件较好,是重要的出口创汇来源之一,素有“西非粮仓”之称。尼日尔河和塞内加尔河流经境内,可灌溉土地1 800 万h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5%。但已耕地面积约350 万hm2,仅占可耕地面积的20%,占国土面积的2%,可见农业开发潜力巨大。在法国殖民统治马里时期,马里就广泛种植棉花和花生,是法国重要的原料供应地。如今,农业主要分布在尼日尔河和塞内加尔河流域以及南方多雨地区,主要种植物有花生、玉米、高粱、棉花、木薯和香蕉等。北方由于干旱,收获不能保证,但由于人口增加所带来的压力,在一些年降雨量达到200 mm 的地区也有很多农田,主要作物是小麦和绿色饲料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饲养牛、羊、驴、马、骆驼等。近些年来,马里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尤其是粮食生产。2006年,政府出台了《农业指导方针》,把粮食安全提高到粮食主权的高度,2008年,政府又推出“水稻种植倡议”,目标是达到粮食自给。尽管如此,由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人才不足等原因,迄今仍基本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2011—2012年,由于农业歉收,曾引发全国性的粮食危机。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政府于2012年制定并通过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SNSA),旨在满足人民基本需要,强调提高粮食产量,实现种粮多样化,提高农民收入,开发加工当地产品。对此,马里粮食专署(CSA)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帮助下制定了“全国粮食安全大纲”(PNSA),并将农村和弱势人群列为重点帮扶对象。

马里制造业基础非常薄弱,主要包括采矿、能源电力纺织农产品和食品加工等。马里矿产资源丰富,黄金产量居非洲第三,仅次于南非和加纳。但现状产业能级低,处于价值链的低端。这一特征的形成直接原因是原西方宗主国对马里国家经济主权的控制和干涉。虽然独立了100多年,但西方国家还是通过跨国公司控制了马里经济发展命脉。如今的经济发展,仍然是依靠输出原材料和农产品,进口西方国家的工业产品,就连基本的生活用品,如纸张等,都得要从西方国家进口。这种依赖性进一步损害了国家经济,造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近年来,马里政府已经认识到了基础设施建设对国家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性,致力于开发交通通信和能源实现对内、对外的互联互通,特别是道路交通建设,投资力度在西非是最大的。中国政府和企业积极地参与了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城乡社会经济联系和国家经济的成长。同时,医疗队也是中国援助马里的一项重要行动,不仅改善了马里城市与乡村居民医疗环境,也间接地为马里乡村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1)巴马科

巴马科是马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城市首位度很高。城市位于马里西南部,北倚480 m 高的库鲁巴山,美丽的尼日尔河从城南穿流而过,地势平坦,海拔320~340 m(图7-45)。巴马科老城是在16世纪村庄的基础上,经历了法国士兵入驻建立堡垒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1924年铁路开通之前,巴马科仅有居民8 000 人左右,铁路开通之后,巴马科作为资源集散地的重要性凸显,促使人口急剧增加,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如今的巴马科,已是一个人口210 多万,面积252 km2的大城市。巴马科是全国的交通运输枢纽和对外交通运输,中心,有铁路直通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公路可达几内亚、科特迪瓦等国家。此外,巴马科还有连接全国各地的航线和公路。巴马科—塞努国际航空港位于市郊南部,距离市中心15 km,有从巴马科至巴黎、达喀尔、阿比让、洛美等10 多条国际航线。在全国乃至整个西非地区,巴马科的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较为发达,高等师范学院、国家艺术学院、工程师学院等4 所高等院校和热带眼病研究所等数所科研机构都设在这里。

图7-45 巴马科的位置

巴马科为中央直辖市,市内划为6 个市级行政区,共60 个小区。尼日尔河像一条墨绿色的彩带,从西向东穿越狭长的市区并将其分割成南北两部分(图7-46)。西北丘陵丛中的库鲁巴山,是市区的制高点,可俯瞰全城秀丽风光。库鲁巴山曾是法国总督府所在地,如今,总统府外交部、计划部、卫生部等国家机关都设在这里。山顶上有不少精巧玲珑的建筑,山上树木茂密,花草芳香。小山脚下有个规模不大却拥有许多奇花异草和珍贵动物动物园。马里国家博物馆也坐落在附近(图7-47)。

图7-46 穿越市区的尼日尔河

图7-47 马里国家博物馆

图7-48 阿拉伯风格浓郁的行政中心

三座建于不同时期的大桥横跨尼日尔河将市区北部的老城和南部新区紧密联系起来。最著名的是巴马科大桥。大桥以北的自由广场,以刚果民族英雄卢蒙巴命名,是城市中心所在。附近还有独立大道、国家图书馆、清真寺、友谊宾馆、非洲发展银行,以及前任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援建的政府行政中心等等(图7-48)。市内最高建筑物是塔尖高耸的清真寺、电视发射塔和17 层的友谊宾馆,宾馆阿拉伯风格和西非地域特色相互交融。跨越尼日尔河的第二座桥梁建设促进了南部新城的发展,但新城基础设施还是较差,饮用水、照明等的覆盖率低于老城区。第三座桥梁建设在市区东部,连接了开发区,也缓解了城市中心的交通压力。

巴马科市中心的商业区,经营巴黎高档时装的商人同摆地摊叫卖的小贩,现代化商店同非洲传统市场相毗邻。金银首饰店的橱窗内摆满了各种具有非洲或欧洲特色的耳环、项链、手镯,镶有各种颜色钻石的戒指,以及各式各样的银首饰、象牙首饰、象牙烟嘴等。这些店铺不仅经营本国产品,还销售从意大利、法国、比利时、瑞士等国进口的首饰。城里有一所艺术中心,收藏着马里历史上的珍贵文物,同时还展出各种精美的象牙雕、木雕、角雕、鳄鱼皮袋和金银饰品等艺术品。城市中心的本地小商品市场(图7-49),非常热闹,衣服、鞋帽等商品大都来自中国,但环境较差,反映出糟糕的城市市政建设与城市管理水平(图7-50)。这里还有一个传统的手工艺品市场,出售如黑木雕及各种牛皮制品。其他的生活用品集市,如家具及牲畜市场(图7-51),则分布在城市中心的外围地区。

图7-49 城市中心的小商品及艺术品市场

巴马科城的东面还有一片工业区,主要有食品、机械、家具、纺织、卷烟、火柴等工业。由于马里畜牧业较为发达,同时,周边木材资源也很丰富,各种农畜产品在此集散,所以,皮革制品加工、木雕、象牙雕刻及金银器加工等,在西非有很大影响。

由于快速增长的人口、私家车辆及摩托车,导致道路等交通设施严重不足,城市交通问题较为突出。由于就业岗位主要在老城区,大量的摩托车和汽车流,经常导致城区的两座大桥及主要道路出现拥堵。城市公共交通落后,中巴车是其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但由于大多是二手车,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图7-52)。巴马科政府于2009年计划修建两条有轨电车线,一条线从南岸的Sogoniko 长途汽车站经老桥和人民大街通往市中心,另一条线从ACI2000 经Al Quods 大街通往巴马科一区。有轨电车的建成,将会减轻巴马科城市交通的压力,改善汽车尾气带来的污染。

图7-50 街头叫卖的小贩和地摊

图7-51 巴马科市区街头的家具及牲畜市场

图7-52 巴马科市民的主要出行工具—摩托车和中巴(www.daowen.com)

(2)尼日尔河流域综合考察

尼日尔河是非洲次于尼罗河和刚果河的第三大河,西非最大河流,发源于几内亚富塔贾隆山,从马里西南部入境。干流流经几内亚、马里、尼日尔和尼日利亚等国,注入几内亚湾(图7-53)。支流伸展到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乍得、喀麦隆等国。尼日尔河全长4 160 km,流域面积150 万km2,年入海平均流量6 300 m3/ 秒,年径流量2 000 亿m3,属中等水量流域。尼日尔河横穿马里的长度为1 780 km,流经马里西部冲积平原、北部沙漠区,沿途形成宽阔的平原和湿地,是马里畜牧业、种植业渔业发展的重要命脉。中游段有许多宽滩及湖沼地带,因此有“内陆三角洲”之称,马西纳以上河段为宽数公里的河漫滩,地势平坦,已开垦大量农田,为马里的粮仓。

图7-53 尼日尔河流域地图

马里的农业和乡村发展是我们考察的一个重点,包括马里农业发展现状、马里农村社会发展状况及马里传统文化的演替与转型等。驻非农业专家、安徽省农科院胡王研究员利用执行“南南合作”任务建立的联络渠道和工作基础,多方协调、商定考察对象,先后陪同我们拜访了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马里代表处、尼日尔河开发办公厅、Koulikoro 农学院,实地考察了典型灌溉农业区Selingue 农业开发区、城郊型农庄Mountougouba 农场,深入采访了渔村、农户和牧民,获得了大量有益的信息和资料。

库利科罗区(Région de Koulikoro)是马里西部的一个大区,首都巴马科完全为其所包围。该区北邻毛里塔尼亚,西南与几内亚接壤,人口151 万人,下辖7 县106区。首府库利科罗,地处尼日尔河西北岸,西南距巴马科57 km,是马里的重要城市,人口约1.7 万。城市地处尼日尔河西北岸,依河边岩石丘陵的山坡而建。全城几乎被高大的芒果树林所遮蔽,故有“芒果城”之称。库利科罗是农业大区,主要产业为花生、棉花、稻谷和畜产品等,以及碾米、榨油等初级加工业。这里也是马里西部的水陆运输枢纽,是尼日尔河中游航线起点,以及塞内加尔—马里铁路终点,因此,也是农副产品及加工业制品的区域集散中心。

中国“南南农业合作”专家组的一个工作队就长期驻扎在这里,初步建成了库利科罗工作站。由于刚刚起步,工作站的工作条件还是相当艰苦,加之与FAO 的协调问题,目前的工作开展相当困难。但中方专家组还是发挥特长,分组协作,自筹经费,自置工具,自发与当地村民友好协商取得部分土地使用权,利用自带的蔬菜种子开展适应性试验和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在当时就已成功收获10 多个品种,包括黄瓜、冬瓜、苦瓜、茄子、白菜、油麦菜、萝卜、豇豆、毛豆等。收获的产品,部分自用,丰富了项目组的食物结构,改善了伙食标准,另一部分与当地居民和单位同事分享,增加了交流(图7-54)。更重要的是,众多当地农民,特别是妇女群体,对中国专家们的蔬菜种植技术兴趣浓厚,每当专家们在园地劳作时,总会吸引成群结队的群众前来观摩。在中国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几位接受能力较强的妇女已在自家园地种出了鲜美可口的蔬菜。专家们身体力行,实现了技术的有效推广,并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图7-54 库利科罗中国农业专家驻地

图7-55 塞林盖水库及灌区位置

尼日尔河和塞内加尔河流经马里的大部分地区,境内流经长度分别为1 780 km 和669 km,两河常年有水,水电资源丰富。目前马里在两河流经之地建有数个水力发电站,包括尼日尔河流域的塞林盖(Selingue)水电站(1982)(图7-55),塞内加尔河流域的Manantali 水电站(2002年)、费鲁水电站(2014年中国援建)、古伊纳水电站(2014年中国援建)。这些水电站巨型工程的建设对农田水利、电力供应、防洪航运等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和巨大贡献。

塞林盖水电站位于尼日尔河支流散卡腊尼河上,在首都巴马科以南150 km 处,1982年完工。土坝高23 m,水库库容21.7 亿 m3,电站装机4.4 万kW。工程的主要用途为灌溉、发电、航运和防洪。在马里政府尼日尔河流域办公室的帮助下,我们考察了尼日尔河流域塞林盖地区的农业与农村发展项目,具体包括水稻、牧民、渔业三方面内容。从巴马科城市出来,沿路是散落的小规模村庄以及玉米、高粱等庄稼地,植被覆盖率非常高。巴马科的居民生活方式悠闲,街头随处可见茶馆。即使离开城市到了乡村,也可以在路边看见围坐树边的村民。远离了城市,能看见传统的茅草屋,这种非洲典型民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较为普遍,但也只在乡村地区才能发现。这种建筑形式显然与非洲的气候、地理环境及传统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的。再往前走,路两边逐渐以林木为主,高大茂密的芒果树成群,远处可以看见静静的尼日尔河,以及废弃的化工厂(图7-56)。

从巴马科到塞林盖水库有160km 多,约三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相对于周边地区而言,塞林盖灌区由于靠近塞林格水库,灌溉条件较好,具备发展水稻种植的条件。当地村庄负责人及水稻承包者给我们讲述了稻田种植的基本情况。了解到这里的亩产相对于国内较低,主要是在水稻选种方面存在不少困难,随行的安徽省农科院的专家为他们讲了中国的水稻种植技术,也实地看了距离Selingue 大坝500 m的主灌渠边的农业合作示范点,秧田面积400 m2,大田面积4 100 m2。现场看到,四个品种出苗均匀整齐,秧苗长势旺盛健壮(图7-57)。尽管如此,由于长期的农业耕种习惯 ,水稻在这里的种植规模还是非常小。从发展远景来看,中马之间在农业合作方面,利用中国成熟的水稻技术加强合作与交流,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图7-56 尼日尔河及河边废弃的化工厂

图7-57 塞林盖灌区规划及稻田考察

离开稻田,我们又考察了该地区的主要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包括沟渠、泵站、河塘等。相对于周边的乡村地区,这里的基本发展条件还是比较好的。在灌溉渠的旁边,分布着一个小村庄,空地上晒着黍米,小孩子们在水渠里游泳嬉戏。在传统的“蘑菇房”民居里,我们对村民进行了访谈,了解到他们对包括水、电等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也谈到了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较大需求。

接着我们又考察了该地区的畜牧业。畜牧业在马里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牧场面积约3 000 万hm2,主要牧区分布在萨赫勒草原、北苏冈丹草场、尼日尔河三角洲及河谷地区。牧民占全国人口的42%,主要畜牧品种有牛、羊、驴、马、骆驼等。奶牛养殖在该地区比较普遍,沿途可以看见村民们放牧的奶牛。当地官员带我们去考察了位于城区的一个奶牛合作社,仅有2 个房间,一个是用于牛奶的简单加工,另一个用于销售。除了加热、除菌的机器外,这里还可以制作酸奶,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并可以向巴马科提供鲜牛奶。如今,灌区居民家家户户都在养奶牛,但由于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原因,规模化养殖比较少。在这一方面,我们国内的奶牛养殖有着很成功的经验,“公司+农户”的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奶牛养殖和奶产品销售的问题。

渔业是马里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尼日尔河和塞内加尔河为马里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主要渔业区分布于尼日尔河三角洲、莫普提、塞古、迪雷一带。马里渔民约26 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6%,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约1/3 以上居民从事捕捞业。当地官员带我们考察了灌区的鱼苗繁殖基地,这里主要繁殖的是非洲鲫鱼等。听基地的工作人员介绍了鱼苗繁殖的技术过程,相对于国内来讲,这里的设备还比较落后,而且他们在育种关键技术领域还存在瓶颈。这也为中国加强与马里的渔业技术合作提供了空间。接着又去看了当地的一个大型水产品市场,主要销售鱼类。码头是中国政府援建的,市场就在水库边,配备有冷库。我们访谈了当地的村长,他们负责市场的管理。这里的鱼主要是供应巴马科市场,由于没有相应的保鲜技术,必须当天就要通过冷冻车运送到巴马科,但现有的车辆还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