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非洲城市化率仅为14.4%,是当时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低的地区,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5]。随着独立后非洲国家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后来居上,并加速发展,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如图3-4所示,非洲城市化率已经从1960年的18.70% 增长到2010年的39.33%,平均增速为0.41%,高于世界平均水平0.35%。
图3-4 1960—2010年非洲及五大地区城市化进程对比
与人口空间布局类似的是,五大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具体来看,非洲西部地区不仅人口规模大,人口分布较为集聚,同时也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虽然非洲西部地区1960年的城市化率仅仅为15.1%(在五大地区中,仅仅高于非洲东部地区),但至2010年城市化率达到44.3%,50年间增长29.2%。相对而言,非洲东部地区虽然人口规模仅次于非洲西部地区,也是非洲大陆人口分布较为集聚的地区,但却是非洲城市化水平最低的地区。同时,非洲东部地区也是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的地区,仅仅从1960年的7.27%增长到2010年的23.3%,50年间仅仅增长16.03%。而非洲北部地区与非洲南部地区虽然人口分布相对分散,但却是非洲大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非洲北部地区1960年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30.2%,而非洲南部地区甚至达到42%。至2010年,非洲北部地区城市化率接近50%,达到49.6%(增长19.4%);而非洲南部地区的城市化率在1995年就已经突破50%,至2010年已经达到58.5%(增长16.5%)。非洲中部地区则与非洲大陆的整体水平保持着惊人的一致性,从1960年的17.7%增长到2010年的40.9%。
进一步对比分析地区内部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难发现国家间有着更加明显的城市化差异。在非洲北部地区,除了苏丹、南苏丹以外,其余的国家都保持着较高的城市化率。与地区内的其他国家相比,苏丹与南苏丹经济结构单一,以农牧业为主,工业落后,对自然资源以及外部援助的依赖性强[6-7],甚至是非洲大陆内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相对而言,埃及的城市化进程在经历了1960—1975年的快速发展后,进入了相对稳定和停滞的阶段,城市化率维持在43%左右。
非洲东部地区虽然整体城市化水平低,但是其内部国家间的城市化进程却参差不齐。首先,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几个人口规模较大的国家,以及同时具有高人口密度、人口空间分布集聚的马拉维、布隆迪,城市化率非常低,处于地区内的落后水平。其次,那些地域面积小、人口密度高的国家,如吉布提、塞舌尔、毛里求斯,城市化率远远高于地区内的其他国家,甚至在整个非洲大陆也处于较高水平。索马里城市化进程与非洲整体水平接近,在东部地区内属于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国家。这种差异的出现可以归结到非洲东部地区各国特殊的政策、文化与经济发展因素。例如,埃塞俄比亚、马拉维等国家较低的城市化水平受到早期殖民对农村地区人口入城限制的影响;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等国家较低的城市化水平则与国内不同种族群体的分散定居模式有关。(www.daowen.com)
非洲中部地区各国的城市化发展更是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乍得、中非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等内陆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最低,而离海湾以及河流入海口越近的国家则拥有越高的城市化水平,如加蓬、刚果共和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与其他地区相比,非洲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更加密切,政治、文化对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影响相对较低[8]。
虽然非洲西部地区的整体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但是与非洲东部地区类似,其内部各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参差不齐。首先,内陆国家大多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进程缓慢,如布基纳法索、尼日尔、马里。其次,毛里塔利亚、马里、尼日尔等被撒哈拉沙漠占据大部分国土面积的国家,城市化水平也相对较低。塞内加尔与科特迪瓦由于历史上受到法国殖民者在城市建设方面的帮助,并且曾经作为非洲西部地区法国殖民地的主要中心,成为该地区早期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而后,由于发展的相对滞后,城市化进程速度又有所下降[9-10]。加纳、尼日利亚作为非洲西部地区人均收入最高的地区,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在区域中具有相对较高的城市化水平[11]。
在非洲南部地区,南非、博茨瓦纳两个主要国家具有较高的城市化水平。特别是博茨瓦纳从1960年至2010年经历了惊人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从1960年的3.06% 增长到2010年的60.98%,50年间增长近57.92%。两个国家均具有较好的工业体系以及丰富的矿产资源(金矿、煤矿等),较高的城市化水平也反映了工业在非洲大陆国家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以及矿产国家城镇集聚的特征[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