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礼仪的内涵
礼仪的内涵是什么呢?换句话说,礼仪讲究什么?
礼仪讲究自谦而敬人,反对骄傲自满。《曲礼》曰:“夫礼者,自卑而尊人。”《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又曰:“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就是自谦而敬人的意思。
礼仪讲究孝亲而敬长,反对没大没小。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曲礼》曰:“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这就是百姓常讲的为人处事要“有老有少,知大知小”,不能“没大没小”。
礼仪讲究尊老而敬贤,现在称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曲礼》曰:“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在社交场合,“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古人这些讲究,都是教后人尊敬贤者,也就是今天说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礼仪讲究文明,反对粗野。人类是从野兽群体中分离出来的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特殊群体,而且是越来越文明,越来越讲礼的群体。礼仪,是人类在与自然相处,与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个人相处过程中,不断寻找、不断创造、不断完善的最理想的行为规范,也是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曲礼》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礼仪承认差别,尊重等级。社会科学界都说原始公社没有差别,恐怕未必如此。猴群也有猴王,蜜蜂还有蜂王呢,原始人群当然会有头领。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讨论。奴隶社会有差别,封建社会有差别,资本主义社会有差别,社会主义社会实际上也有差别,现在大家都认同了。科长要服从处长的领导,团长见了师长要敬礼。这就是差别,这就是等级。
礼仪讲究“治”,讲究“和”,反对“乱”。《礼记·中庸》曰:“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然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无论哪一个阶级执政,都希望自己的政权稳定,无产阶级也不例外。这是毋庸讳言的。社会主义照样需要稳定,希望国家大治,而反对动乱。我们不但需要依法治国,而且需要以德治国,更加需要以礼治国。
综上所述,礼仪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社会道德准则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认可并且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及体现此准则和规范的各种礼法、礼数、礼节、礼貌和各种仪式的综合体系。(www.daowen.com)
(二)礼仪的外延
礼仪包括礼节、礼貌、礼数、礼法、礼制、礼物、仪式、典礼以及各种待人接物的礼貌行为、礼貌语言的规范。
礼节在古代指的是行礼的分寸和等级。例如《荀子·非十二子》云:“遇友则修礼节辞让之义。”又如《淮南子·修务》云:“长无兄弟,少无父母,目未尝见礼节,耳未尝闻先古。”我们今天把礼节定义为实践礼仪的各种细节及其具体形式。在阶级社会,由于不同阶级的人在利益上的根本冲突,礼节多流于形式。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与人之间地位平等,礼节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和相互关心。现代礼节主要包括介绍的礼节、握手的礼节、打招呼的礼节、鞠躬的礼节、拥抱的礼节、亲吻的礼节、举手的礼节、脱帽的礼节、致意的礼节、作揖的礼节、使用名片的礼节、使用电话的礼节、约会的礼节、聚会的礼节、舞会的礼节、宴会的礼节等。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们在各自生存环境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和风俗习惯,其礼节从形式到内容都不尽相同。
礼貌是从思想感情到言语动作表现出的对人的恭敬有礼的仪容。例如《孟子·告子》载:“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注:“礼者,接之以礼也;貌者,颜色和顺,有乐贤之容。”礼貌主要包括口头语言的礼貌、书面语言的礼貌、态度和行为举止的礼貌。礼貌是人的道德品质修养的最简单、最直接的体现,也是人类文明行为的最基本的要求。在现代社会,使用礼貌用语、对他人态度和蔼、举止适度、彬彬有礼、尊重他人已成为日常的行为规范。
礼数在古代指的是礼仪的等级。例如《左传·庄公十八年》载:“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在今天,“礼数”一词主要也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处理高低、上下、亲疏、远近等关系时的礼仪分寸。比如,子女要孝敬父母,学生应该尊敬老师,下级应该服从上级,这就属于礼数,而不仅仅是礼节。“礼数”和“礼节”这两个概念的内涵相近,但是并不相同。
礼法就是礼仪法度。《荀子·修身》云:“故学也者,礼法也。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注:“效师之礼法,以为正仪。”所以,礼法就是礼仪的法度,礼仪的原则,也就是规范的礼仪。例如《世说新语·简傲》云:“高坐道人于丞相(王导)坐,恒僵卧其侧,见卞令(望之)肃然改容,曰:‘彼是礼法人。’”
中华之礼,源远流长,自成体系,演化成制度,所以就称为礼制。《礼记·乐记》云:“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汉书·明帝纪》也说:“圣王明礼制以序尊卑,异车服以章有德。”《汉语大辞典》说“礼制”就是“礼仪制度,国家规定的礼法”。这个注解很好,简单明确。说礼仪时侧重仪式,说礼制时侧重制度。礼制这个东西,无处不存在,无时不讲究,尽管有的民族、有的时代并不一定有文字记载,但它却是一种人人都要遵守的无形的制度。
其他如礼服、礼帽、礼金、礼花、礼炮、礼兵、礼拜、礼堂等事物,都是礼仪的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