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非语言沟通的定义、特点与功能详解

非语言沟通的定义、特点与功能详解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非语言沟通的定义非语言沟通指的是使用除语言符号以外的各种符号系统,包括形体语言、副语言、空间利用以及沟通环境等进行的沟通。因此非语言沟通常被错误地认为是辅助性或支持性角色。这种非语言沟通能力不仅中国人有,外国人也有。

非语言沟通的定义、特点与功能详解

(一)非语言沟通的定义

非语言沟通(nonverb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使用除语言符号以外的各种符号系统,包括形体语言、副语言、空间利用以及沟通环境等进行的沟通。在沟通中,信息的内容部分往往通过语言来表达,而非语言则作为提供解释内容的框架,来表达信息的相关部分。因此非语言沟通常被错误地认为是辅助性或支持性角色。1965年,美国心理学家佐治·米拉经过研究后发现,沟通的效果来自语言的不过占7%,来自声音的占38%,而来自视觉的占55%,如图3-2所示。

图3-2 3V信息分布图

(二)非语言沟通的特点

1.普遍性

在人类沟通过程中,几乎每个人从小就自觉、不自觉地学会了非语言沟通的能力。据考证,这种沟通能力的获得是人类有史以来就有的一种本能。人类产生以后,就开始了人与自然界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活动,这种非语言沟通在语言符号产生之前就已是最重要的沟通形式了。随着人们的实践活动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人们的非语言沟通能力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这种非语言沟通能力不仅中国人有,外国人也有。不过,由于各国文化的不同,这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但就一般意义上来讲,与各国、各民族所用的语言比较起来,非语言沟通的信息共享更强一些,比如国际音乐节邀请了许多国家的歌唱家一起同台演出。有时并不需要说同样的语言,但人们却可以跨越语言障碍进行人与人之间的非语言沟通与交流。

2.无意识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没有人可以隐藏秘密,假如他的嘴唇不说话,则他会用指尖说话。一个人的非语言行为更多的是一种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基本都是无意识的反应,例如与自己不喜欢的人站在一起时,保持的距离比与自己喜欢的人站在一起时要远些;有心事,不自觉地就给人忧心忡忡的感觉。

3.情境性

与语言沟通一样,非语言沟通也展开于特定的语境中,情境左右着非语言符号的含义。相同的非语言符号,在不同的情境中,会有不同的意义。同样是拍桌子,可能是“拍案而起”,表示怒不可遏;也可能是“拍案叫绝”,表示赞赏至极。

4.可信性(www.daowen.com)

英国心理学家阿盖依尔等人的研究指出,语言信号与非语言信号所代表的意义不一样时,人们相信的是非语言信号所代表的意义。这是因为语言信息受理性意识的控制,容易作假,而人体语言则不同,人体语言大都发自内心深处,极难压抑和掩盖。当某人说他毫不畏惧的时候,他的手却在发抖,那么我们更相信他是在害怕。

5.个性化

一个人的肢体语言,同说话人的性格、气质是紧密相关的,爽朗敏捷的人同内向稳重的人的手势和表情肯定是有明显差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肢体语言,它体现了个性特征,人们时常从一个人的形体表现来解读他的个性。

(三)非语言沟通的功能

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交流、学习中,往往会发现,在某一时候,非语言沟通这种交流方式可以起到普通语言文字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和作用。一个人的动作、表情、语调、眼神等都可以起到说话或传情达意的作用,所以说非语言沟通不仅是利用语言及文字进行信息交流沟通的一种补充形式,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沟通方式,更是人类情绪和情感的表达。总体来讲,非语言沟通的作用就是传递信息、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归纳起来为以下几个方面。

(1)重复或加深印象:使用非语言沟通符号可重复语言所表达的意思或加深印象。人们使用非语言沟通时,附带有相应的表情和其他非语言符号,比如我们在称赞某人的同时,点头或露出赞许的目光以示肯定;在完成提问后,我们往往会停顿下来并使用询问的表情进行暗示。

(2)替代语言:有时候,某一方即使没有说话,也可以从其非语言符号(比如面部表情)上看出他的意思,这时候,非语言符号起到代替语言符号表达意思的作用。

(3)辅助语言工具:又称为“伴随语言”,可以使语言表达得更准确、有力、生动、具体。这种情况,在跨语言沟通时表现得非常具体,在无法用对方的语言表述某些事物时,用肢体语言进行辅助表达。

(4)调整和控制语言:借助非语言符号来表示交流沟通中不同阶段的意向,传递自己的意向变化的信息。

(5)表达超语言意义:在许多场合,非语言要比语言更具有雄辩力。高兴的时候开怀大笑,悲伤的时候失声痛哭,认同对方时深深点头,都要比语言沟通更能表达当事人的心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