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倾听的过程中,如果人们不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真实地接收信息,主动地进行理解,就会产生倾听障碍。要完整而准确地理解对方的含义和意图并不容易,在沟通中,人们面临多种倾听的障碍,容易造成信息失真。一般而言,影响倾听效率的障碍来自环境、信息发送者和倾听者。
1.环境障碍
倾听他人的谈话时,有可能遇到很多来自外部环境的噪声,如在闹市中进行沟通,周围可能传出各种噪声,打电话的声音、汽车喇叭声、聊天声等,都会使倾听的效果大打折扣。环境对人的听觉与心理活动有重要影响,环境中的声音、气味、光线以及色彩、布局,都会影响人的注意力与感知。布局杂乱、声音嘈杂的环境将会导致信息接收的缺损。环境障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干扰信息的传递过程,造成信息信号消减或歪曲;另一方面是影响倾听者的心境。有一个常见的现象:通常在会议上领导者不能真实地获取下属的意见和感受,但是在饭桌上,员工往往能畅所欲言,随心所欲地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因为饭桌上的环境更加舒适随意,而不像会议室给人逼迫、拘束的感觉。
2.信息发送者障碍
信息发送者障碍主要是源于发送者本身传递的信息质量不高。双方在试图说服、影响对方时,并不一定总能发出有效信息,有时会有一些过激的言辞、过度的抱怨,甚至出现对抗性的态度。现实中管理者经常遇到满怀抱怨的顾客、心怀不满的员工、剑拔弩张的争论者,在这种场合,信息发送者受自身情绪的影响,很难发出有效的信息,从而影响倾听的效率。
来自发送者的障碍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发送者的表达能力不佳。发送者词不达意、口齿不清,使人难以理解。二是发送者过滤信息。发送者有意操纵信息,使信息显得对接收者更为有利,却使真正的信息无法传递给倾听者,如学生向家长汇报时,总是传达好消息,过滤坏消息。三是信息发送者缺乏表达的愿望,例如当人们面对比自己优越或地位高的人时,害怕言多必失以致留下坏印象,因此不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尽量少说。
3.倾听者主观障碍
倾听者的理解能力和态度的不同,会对倾听行为产生障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个人偏见
即使是思想最无偏见的人也不免心存偏见。比如,有的人以貌取人,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心存偏见,不信任对方,就不会认真倾听;有的人则会对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心存偏见,对他们的能力、知识等产生怀疑。因此,沟通中的背景多样化时,倾听者的最大障碍就在于自己对信息传播者的偏见。
2)先入为主
先入为主在行为学中被称为“首因效应”,它是指在进行社会知觉的过程中,对象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对以后的社会知觉发生重大影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往往决定了将来。人们在倾听过程中,对对方最先提出的观点印象最深刻,如果对方最先提出的观点与倾听者的观点大相径庭,倾听者可能会产生抵触的情绪,而不愿意继续认真倾听下去。
3)以自我为中心(www.daowen.com)
人们习惯于关注自我,总认为自己的观点、思想才是对的。在倾听过程中,过于注意自己的观点,喜欢听与自己观点一致或相近的意见,对不同的意见往往置若罔闻,这样无疑错过了聆听他人观点的机会。
4)情绪噪声
接收信息时,接收者的心情也会影响到他对信息的解码。不同的情绪感受会使个体对同一信息的解释截然不同。当接收者处于极端的情绪体验,如狂喜时,可能所有接收到的信息都会被解码为好消息或有利于自身的消息。这种状态下,接收者常常无法进行客观而理性的思维活动,往往做出情绪化的判断。
5)时间不足
一是安排的时间过短,对方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事情说清楚,他可能言简意赅,忽略了许多的细节,需要倾听者仔细去把握。对于倾听者来说,这么短的时间内既要听清楚对方所要表达的内容,还要明白并要做出回应,非常匆忙,容易产生失误。另一种情况是在工作过程中的倾听,倾听者根本就没有时间认真倾听对方所要表达的内容,比如下属临时有重要的事情向上级寻求帮助,事先并没有约定好时间,上级正忙着其他的事务,只是草草地听着对方的简单叙述。
6)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人们都有喜欢发言的倾向。发言在商务场合被视为主动的行为,可以帮助人们树立强有力的形象,而倾听则是被动的。在这种思维习惯下,人们容易在他人还未说完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打断对方,或者心里早已不耐烦了,往往不能把对方的意思听懂、听全。
4.沟通双方的差异造成的障碍
1)双方经验的局限
发送者在信息编码时,通常在自己的经验知识范围内进行;同理,接收者在解码时,也在自己的经验范围内进行。如果沟通双方没有公共的经验知识范围,那么倾听者就会陷入困境,无法准确地解码,如电脑销售人员对顾客提到CPU、内存等术语或习惯用语时,可能顾客与销售人员的经验知识没有交集,因此无法解码CPU等词汇,会对消费者造成困扰。
2)双方性别和文化等的差异
每个人不同的文化环境、背景、经历、性别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世界观。对于同一外界信息,各人都会运用自己的世界观与价值取向去判断和评价。例如,大多数女性认为“对不起”是为了表达对他人的理解和关心,而不一定是道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