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提高订单类物资计划准确性的方法及职责定位建议

提高订单类物资计划准确性的方法及职责定位建议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订单类物资可以采用“五步法”来提高订单化这部分物资计划的准确性。按照计划员的职责定位。计划员主要职责是依据服务单位需求向采购人员提供准确的采购信息,验收员的主要职责是按采购合同接收正确的物资。采购数量的准确性问题轻则影响生产、成本上升,重则出现安全事故。对每一条计划都应按照“五步法”原理逐一核实,为核准一条计划,提前调研需求,减少紧急计划。

提高订单类物资计划准确性的方法及职责定位建议

煤炭年生产能力千万吨以上,如何保证煤炭生产接续,进而实现更高的利润一直是矿业公司关注的重点,因而,对物资的保障要求也就成了共识。加之,物资需求中进口配件多,到货周期长,这种高保障预期和采购周期长的矛盾叠加在一起,必然会出现采购计划的大幅度提前上报,计划的提前又会导致准确率的下降,造成库存积压。如何化解这一对矛盾,值得深思。

一是将常用物资做成超市化,超市内物资随用随领、用多少领多少。二是将需求时间准确、数量准确的订单物资精准化。三是将其他需求不准确的储备物资做成共享化。四是将具备在信息化平台上操作接收、发放的物资实现信息平台智能化。

对于订单类物资可以采用“五步法”来提高订单化这部分物资计划的准确性。简要说,就是在收集物资需求计划时要核实5个问题:这条物资在哪用的?为什么用这么多?什么时候用?什么质量能满足?库存物资能否替代?核实清楚这5个问题,再去编制采购计划,才能在到货安排上做到既不晚到、也不早到,既不少到、也不多到,提高库存周转率,减少人员保管、保养压力,降低管理成本。

按照计划员的职责定位。计划员既是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人,也是物资到货数量、质量验收的责任人。计划员主要职责是依据服务单位需求向采购人员提供准确的采购信息,验收员的主要职责是按采购合同接收正确的物资。具体为:申请物资编码—核对核实矿业公司提报的需求计划—平衡利库整理上报采购计划—根据订单交货期结合生产进度协调物资到货—到货物资验收—参与制订云储备物资目录—指导区队正确运用信息系统平台—沟通解决区队在物资使用中的其他问题。

1.提高计划准确性(www.daowen.com)

采购计划中的物资名称、规格型号、计量单位、技术质量标准不准确,轻则耽误生产、造成积压,重则引发安全事故。交货期晚了,除了误事,还有可能会造成积压;到货太早了,管理成本就要上升。采购数量的准确性问题轻则影响生产、成本上升,重则出现安全事故。采购计划的准确性是整个物资供应业务的“命根子、总源头”,计划准确了,物资供应运行质量就有了60%的把握。采购计划编制的质量高低直接反映计划员的责任心、专业水平、学习能力和是否能以企为家。对每一条计划都应按照“五步法”原理逐一核实,为核准一条计划,提前调研需求,减少紧急计划。为提高物资供应及时性,计划员应经常深入井下一线、区队科室及库房现场,掌握物资需求信息,发现潜在需求,主动反映物资的采供周期,引导使用单位合理、提前、提报计划,避免计划提报过早或过晚,减少紧急计划的产生,提高物资保障能力。

2.合理储备进口配件

目前,大量煤矿井下采掘设备为进口设备,因而进口配件对大型煤矿来说至关重要,一旦缺件将面临设备停机、全矿停产的风险,但进口配件采购周期长的问题在实际供应中长期无法有效解决,在不包含前期招标、订货的情况下,仅排产、制造、发运时间就在半年以上。面对这种矛盾,各使用单位普遍的做法是,提前1年上报计划、增大计划数量,以求达到“家中有粮、心中不慌”的理想目标。但计划总归是对所需物资未来可能发生需求的一种预测,预测的质量关乎物资供应的后续服务水平,提前期越长,计划越不准确。尤其是进口配件交货期普遍在1年以上,等前期需求计划物资到货后,工作面在用的设备已不再是原设备甚至已整体改造升级,上一年所计划的配件暂时用不上的可能性极大,必然会造成配件的大量库存积压。

如何在库存不积压的情况下保障矿井正常生产,是进口配件计划员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要化解这个矛盾,一是需要从管理大局出发,转变进口配件计划的传统观念。进口配件全部实行联储共备,各单位所有进口配件计划由一个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统一平衡汇总利库后上报采购计划,常用易损且通用件在进口保税库储备,不常用件尽量少储或不储备,若意料之外偶尔出现紧急缺件,周边矿井有很多同机型设备,总能通过各种渠道找到应急件或国产替代件。二是进口设备配件种类繁多,每种设备都涉及机械电气和液压件3类配件,一台进口采煤机就有大小3000多种配件,要从这些配件中筛选出不到100多种常用的生产易损件,且计划要做到保障生产,还不能积压,需要计划员不断多花时间、沉下心来钻研学习,了解常用易损件,甚至要研究进口设备配件的工作原理、图纸资料和看图软件,熟练掌握进口配件的替代号或更新件号及组件号,不断积累实际经验,切实提高业务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