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2008年6月5日,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提出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建设100万套活动板房的目标。任务下达后,各相关部门动员了230余家活动板房动员企业迅速开展活动板房的动员生产、调运活动。而经后期审计,活动板房的实际需求量约为70万套。
生产活动板房,需要保证相关原材料的供应。通过资料调研发现,建造活动板房最为重要的上游原材料为碳素结构钢中的Q235钢,Q235钢最重要的上游原材料为碳素钢板坯,碳素钢板坯上游最重要的原材料为铁矿石。但考虑到动员任务的急迫性及生产的实际流程,在不影响对动员能力进行评估的情况下,本例以碳素钢连铸板坯—碳素结构钢的Q235钢—活动板房三级供应主体链为核心。
(二)案例描述及数据采集
1.案例描述
现在假设有三个碳素钢连铸板坯供应主体,分别表示为A1、A2及A3,有四个Q235钢供应主体,表示为B1、B2、B3及B4,三个活动板房成品供应主体,表示为C1、C2及C3,最终的活动板房成品都会供给汶川一个受灾点D,则整个供应主体链的拓扑结构如图6.7所示。
图6.7 活动板房供应主体链拓扑结构
地震后,进入汶川的公路、铁路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毁,造成其通行能力下降。由于汶川地震强度大,受灾面积广,运输需求大,运输工具也非常紧张。因此各类供应主体之间的物资流转通路的联通程度千差万别,即资源流转能力存在多状态特性。此外,实际生产加工过程中,由于供应主体A、B均为生产活动板房所需的上游原材料生产者,它们都需要对自己获得的原材料进行加工以后,才能流转到下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原材料损耗。因此,弧AiBj和弧BjCk的流转能力需要同时乘以相应原材料的转换率,才能保证最终活动板房供给数量的准确性。(www.daowen.com)
2.数据收集
根据调查,汶川地震中供给的活动板房主要规格为每20平方米/套,属于可拆卸安装的,因此运输能力是以板材的平方米数来衡量的,在此基础上对活动板房的套数进行换算。
经过统计调查,一般水平的活动板房的碳素结构钢用量约为每平方米30~35千克,考虑到生产过程中切割、炼化等冗余情况,案例将活动板房的碳素结构钢用量设定为35千克/平方米,则生产一套活动板房约需0.7吨碳素结构钢。每单位原材料碳素钢连铸板坯经炼轧工艺流程转化为碳素结构钢,原材料转化率约为95%~97%,本案例中转化率统一采用95%这个值。本节选取了河北省多家钢材动员企业作为参考依据,经过数据统计测算,紧急生产状态下碳素结构钢最大生产能力为每天1 000~4 000吨,而碳素钢板坯紧急动员生产状态下,最大生产能力为每天2 000~5 500吨。
根据前面的研究,到达受灾地的各个环节的流转能力都是随机变化的。那么,根据图6.7的链接方式,对各段的流转能力赋以具体的数值,以便直接进行数学计算。综合上面的测算数据,基本单元[Ai,Bj)、[Bj,Ck)、[Ck,D)的流转能力参数及其相对应的概率分别如表6.2、表6.3及表6.4所示。
表6.2 基本单元[Ai,Bj)的流转能力及相应概率
表6.3 基本单元[Bj,Ck)的流转能力及相应概率
表6.4 基本单元[Ck,D)的流转能力及相应概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