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提高执行主体动员能力的方法和意义

提高执行主体动员能力的方法和意义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具体执行主体所辖供应主体是否能及时供给动员任务所需的资源,以及完成资源供给任务的可能性等,都将直接反映执行主体的动员能力大小。为了与通常意义上的可靠性相区别,也为了本书术语体系的完整性,将其称为执行主体的动员能力。也就是说,面对区域资源不足的情况,跨域调配资源以填补各区域的资源缺口是执行主体的最终任务,也是提升其动员能力的最终目标。

提高执行主体动员能力的方法和意义

从上一章对集成动员的双层柔性连接业务模式的阐述中可知,执行主体主要是通过行政职能对供应主体进行调控。但是完成国民经济动员的资源保障任务,终究要靠集成动员供应层的各个供应主体。具体执行主体所辖供应主体是否能及时供给动员任务所需的资源,以及完成资源供给任务的可能性等,都将直接反映执行主体的动员能力大小。

在这个逻辑关系中,执行主体的职能就是调配资源,包括调配物资、产能和各种服务能力等,执行主体动员能力直接反映在该执行主体的资源调配方案或者资源计划上。换句话说,一旦实施动员活动,执行主体的任务就是努力调配资源以满足所有的资源需求方。而所谓完成任务的可能性就是典型的可靠性问题。但是,由于当前的可靠性研究多侧重于对产品的可靠性分析,如质量可靠性、交付时间可靠性,以及库存可靠性等,然而,动员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不能单纯从产品层面的可靠性来描述执行主体的动员能力。这是因为,执行主体的动员能力与其下辖的供应主体应对突发事件的动员能力,以及执行主体运用行政手段的能力都有直接关系,并且,集成动员所涉及的资源也不仅仅是物资,还包括产能、服务等更多的类别。为了与通常意义上的可靠性相区别,也为了本书术语体系的完整性,将其称为执行主体的动员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本书将执行主体动员能力定义为:执行主体在执行国民经济动员任务时,通过一系列的资源调配计划对供应主体进行调控,以保证供应主体按照时限、数量和质量等要求实现动员资源供给的可能性。(www.daowen.com)

从节约成本和缩短动员时间的角度,本定义的前提条件是执行主体优先协调区域内的供应主体满足本区域的动员需求,只有在本区域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才会向其他区域调配资源。也就是说,面对区域资源不足的情况,跨域调配资源以填补各区域的资源缺口是执行主体的最终任务,也是提升其动员能力的最终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