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基于ARIS的业务流程设计优化

基于ARIS的业务流程设计优化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依据集成动员完整的业务活动,围绕集成动员涉及对象的功能树模型,通过利用和改进eEPC的建模方法,建立集成动员业务流程模型,这也是整个集成动员业务流程的核心。图4.12动员任务行动方案确定业务流程的eEPC模型2.动员团队组建业务流程动员行动方案确定后,就进入动员团队组建流程。此外,通过任务的增删、动员强度的调节,保证处置流程的高效精确。

基于ARIS的业务流程设计优化

依据集成动员完整的业务活动,围绕集成动员涉及对象的功能树模型,通过利用和改进eEPC的建模方法,建立集成动员业务流程模型,这也是整个集成动员业务流程的核心。

(一)动员准备阶段的业务流程构建

动员准备流程是集成动员的初始流程,此时就是国民经济动员机构进行常态的前期工作,包括:潜力调查、预案管理、潜力建设、总线管理四项内容。

其中,潜力调查与预案管理与目前的管理方式有相当大的区别,前面章节已阐述,在此不再赘述。总线管理是前期工作的重要环节。根据各种预案,国民经济动员机构必须明确可能涉及的政府职能部门;进而确定信息沟通的渠道,建立相应的信息交换、转换接口,这个是落实总线管理的前提。每个部门由于信息化建设的时期、技术基础条件,以及承建者的不同,可能使用的信息网络的接口,乃至数据库结构、数据字典都各不相同。因此,为真正实现总线管理模式,国民经济动员机构必须在日常确定与各部门的信息交换、转换接口,这样才能在动员任务处置时,第一时间连通各执行主体的信息系统。此外,信息接口确定后,可定期进行联络预演,进一步确保总线管理的有效性。

整个动员准备工作阶段业务流程的eEPC模型如图4.11所示。

图4.11 动员准备阶段业务流程的eEPC模型

(二)动员启动阶段的业务流程构建

当接到上级下达的动员命令后,集成动员就进入了动员启动阶段,该流程包含两个子流程,即动员任务行动方案确定流程和动员团队组建流程。

1.动员任务行动方案确定流程

接收动员命令后,按照集成动员的理念,依据动员任务涉及的职能部门范围对动员任务进行分类。一般可以将动员任务分为三类:①全部门任务,即任务涉及全部的职能部门,需要各个职能部门的配合;②多部门任务,即任务涉及多个部门,但不需要全部职能部门进行参与;③单一部门任务,即任务仅涉及一个职能部门,不需要进行跨部门协作。多数情况下,尤其是重大突发事件等跨域危机事件,动员任务一般都是多部门任务,乃至全部门任务,单一部门任务极少。集成动员的本质就是探讨如何深入、高效地进行多部门协作,因此,本书探讨的重点就是多部门任务,并依据任务属性、属于部门进行详细的动员任务分解。

动员任务确定之后,进入任务分解流程。按照前面所说的,通过横向和纵向两种方式进行动员任务分层分解,直至明确动员任务参与的最低政府层级,并形成每层级的动员行动方案。以最高层为省级政府为例,整个eEPC模型如图4.12所示。

图4.12 动员任务行动方案确定业务流程的eEPC模型

2.动员团队组建业务流程

动员行动方案确定后,就进入动员团队组建流程。根据最底层的具体行动方案,组建最底层的执行主体团队以及具体的动员供应链团队。

下面的阐述中假定最底层政府为县级政府。每个县级国民经济动员机构根据行动方案,经过分析,迅速确定本次任务中涉及的执行主体,形成一条动员链中的管理链。若该政府有两个以上的动员任务,则需要选择出各任务的核心执行主体,在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发挥协调主体作用的条件下,具体负责组建和管理各个管理链,并接受动员机构的监督和控制。如有资源冲突,则由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履行多任务管理中心的职能予以协调。

而执行主体则在各自的权责范围内,制定选择方案,选择适合的供应主体参与具体动员任务。首先,核心执行主体需要负责挑选出核心的供应主体,相当于动员联盟的盟主。接着,核心供应主体要给出任务的详细描述,如表4.3所示,包括估算的任务成本、完成时间、产品的合格标准,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便于执行主体明晰本次任务,更好地监督和管理供应主体。

表4.3 任务描述表格(www.daowen.com)

继而,核心供应主体依据自身的供应链情况判断单位已有的供应链是否能够完成本次动员任务。如果可以完成任务,则与执行主体联络,由各执行主体选择适合的动员手段,与供应链上的其他供应主体签订动员协议,完成团队组建流程;若已有供应链不能完成此次动员任务,则核心执行主体需要对此进行分析,确认缺失的供应主体。例如,已有的原材料企业供应能力不足、运输企业运输能力不够等,则执行主体团队中负责原材料采购、运输的执行主体需要从各自的数据库中挑选出合适的具体动员单位,加入动员链,并对此动员链进行再次判断,直至可以完成动员任务为止。这种每层均由最熟悉业务的人选择相应的合作伙伴,将比完全由动员机构挑选,更为合适,也更加有效。

最后,为进一步提高动员任务的效率,动员机构将采取各种动员手段如行政指令、征用征收、建立合作关系等对动员对象进行监督和合理控制。整个运作动员链组建环节的eEPC模型如图4.13所示。

图4.13 团队组建业务流程的eEPC模型

(三)动员保障阶段的业务流程构建

集成动员团队构建完成后,就进入动员保障阶段,此阶段主要包括协调控制和动员链运作管理两个子流程。

1.协调控制流程

协调控制是集成动员的枢纽环节。整个集成动员中有两层协调控制。第一层由协调主体负责,主要任务就是根据需求变化,调整和控制动员任务进度、任务数量、动员强度,以及适时调整执行主体的结构和数量,等等。第二层由执行主体负责,主要任务有:其一,核心执行主体负责协调自己的执行主体团队,并按期向协调主体汇报;其二,执行主体团队成员负责监督各自下属的供应主体,随着任务的完成进度,适合增加或减少供应主体。

动员保障开始后,协调主体要实时监测动员需求,及时分析并调整动员任务,并通过任务对比分析,再次进行任务分解。若有多任务,则需要发挥多任务管理中心职能,监督各个任务完成进度,通过资源请求优先级等协调资源使用情况,防止冲突等,以保证任务完成的步调基本一致。此外,通过任务的增删、动员强度的调节,保证处置流程的高效精确。执行主体基础处理流程一致,详细流程如图4.14所示。

图4.14 协调控制流程的eEPC模型

2.动员供应链运作管理流程

动员供应链运作管理由供应主体负责。根据不同类型的动员任务,动员供应链运作管理有不同的流程。以全过程动员任务为例,此时动员供应链运作管理包括了动员筹集和动员物流等三级流程。而动员筹集又有动员生产、动员调用等方式,又可分为动员生产流程、动员调用流程等四级流程;动员物流又包括仓储、运输和分发资源等环节,因此,又可分为仓储、运输和分发等四级流程。

动员筹集和动员物流会依据动员任务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最适合的动员方式,因此,难以构建出具有广泛适用性的eEPC模型。

(四)经济复员阶段的业务流程构建

当动员任务临近尾声时,集成动员业务流程就将进入最终阶段,即经济复员阶段。该阶段包含国民经济动员团队按规则有序解体和处理相关善后事宜两个子流程,每个子流程又包含若干细流程。

在动员任务保障过程中,随着应战应急处置活动的逐步完成,当动员需求稳步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国民经济动员机构则要有意识关注动员任务状态、及时识别动员任务结束标志,以防过度动员,造成资源浪费;而后,由下达动员命令的上级机构确定动员任务完成,进而发出动员团队解体指令后,则进入团队解体子流程。与动员团队组建正好相反,团队解体将由低向高顺次解散,也就是首先由执行主体通过各自的管理方式解散动员供应链上的各供应主体构成的团队,如终止合同、取消行政指令等手段;而后由核心执行主体主持解散各执行主体团队;最后,协调主体解除各核心执行主体的动员责任。同时,国民经济动员机构联合相关的部门,如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等进行资产清算和对动员单位的利益补偿等工作。此外,国民经济动员机构还要负责本次动员的绩效评价,整理成文,存档以备后用。全部动员工作完成后,恢复到集成动员准备阶段流程,开始进入动员流程的下一次循环。经济复员阶段业务流程的eEPC模型如图4.15所示。

图4.15 经济复员阶段业务流程的eEPC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