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员准备阶段是集成动员业务流程的起点。在此阶段,集成动员的组织按照前文阐述的总线型架构的业务模式进行平时准备,其目标是按照与国家安全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原则,努力提高国民经济体系的平战转换能力。国民经济动员机构将主要从事以下几种活动。
(1)组织相关部门针对常用的应战应急资源进行潜力调查。
在国民经济动员机构的协调下,由相关部门开展国民经济动员潜力调查,最后其将调查结果上报国民经济动员机构,而有些必要却未被涵盖的潜力数据,将由国民经济动员机构主动进行潜力调查,以免因潜力数据缺项而无法完成国民经济动员任务。当然,国民经济动员机构还要负责潜力数据的核查、潜力数据的管理,包括潜力数据的实时更新等业务。
(2)组织协调相关部门编制国民经济动员预案。
国民经济动员机构不是直接编制预案,而是组织协调相关部门编制国民经济动员预案,出于以下两点考虑。
第一,如同潜力调查一样,作为协调主体的国民经济动员机构不应该、也不可能关注高度专业化的各行业、各部门的细节。如果国民经济动员机构不掌握这些生产组织与资源调配方面的细节,那么,由国民经济动员机构来编制预案无法做到针对性。
第二,集成动员是任务导向型国民经济动员活动。传统的国民经济动员是行业导向型国民经济动员。两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集成度的不同。任务导向型国民经济动员活动以应战应急资源所需要的具体资源为目标,组建最终完成特定资源保障的国民经济动员团队,它肯定涉及国民经济的不同行业,但不以行业为动员对象。而行业导向型国民经济动员活动则以国民经济各行业为动员对象,按需要将某个行业或者某些行业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任务导向型国民经济动员活动刚一开始就安排好资源保障的各个环节,构筑一个完成资源保障的动员链,明确动员链各环节的执行主体,此时,国民经济动员机构只关心分配给各环节执行主体的任务是否与其能力匹配,而不关心其属于哪个行业,更不关心各环节执行主体的业务细节。(www.daowen.com)
(3)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国民经济动员潜力建设。
国民经济动员潜力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即完成任务的最大可能。国民经济动员潜力建设,就是采取必要措施增强国民经济动员潜力,也就是想方设法增加某种资源在被动员时的供给能力。国民经济动员潜力建设的途径和方式,因各种不同资源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对于生产周期短、生产条件要求不苛刻的资源,可以采取储备产能的办法,在必要时进行扩大生产,或者由同类企业、相近企业转产来提供,如生活保障物资。对于生产周期长、生产条件要求苛刻,或者生产技术水平要求高的资源,必须事先进行某种规模的储备,以保障实施国民经济动员初期的需要。对于那些无法储备的资源,比如电力,则只能通过调整资源配额的办法予以保障,那么,其潜力建设的途径就是制定必要时调整资源配额的方案,或者建设调整资源配额所必需的设备与设施。
(4)维护集成动员业务模式。
集成动员业务模式最重要的基础就是业务总线。这是一个共同的工作平台,各相关部门按照动员活动的需要适时地接入,或者适时地退出。支持这种平台的基础是集成动员的组织架构,维持这种平台的关键则是信息交换与信息沟通。如何维持信息交换与信息沟通渠道则是动员准备阶段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现代社会条件和社会治理结构下,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制度,包括法律制度、行政规章,也包括各种经权威认定的约定,以及各种虽未经权威认定但各方达成一致的约定等。
通常认为国民经济动员准备包含预警业务。但是,本书认为国民经济动员的职能不是应对战争或者处置突发事件,只是为应战应急活动提供资源保障,不应把本属应战应急活动的预警业务纳入国民经济动员准备范畴。因为,战争自有战争的规律性,突发事件也有自己的演变逻辑,作为资源保障者的国民经济动员更应该关注国民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以及国民经济体系被动员时的反应机理,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国民经济动员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