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民经济动员学理论发展的阶段

国民经济动员学理论发展的阶段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大动员理论从上面可以看出,我国传统的国民经济动员理论具有明显的“战时”倾向性,只是服务于战争,功能比较单一。因此,2003年,国民经济动员领域的学者和专家在总结抗击SARS中动员发挥的作用时,正式将“应急”功能纳入国民经济动员体系中。大动员理论将国民经济动员与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相结合,认为新时期的国民经济动员必须以新的国家安全观为指引,服务于国家安全。

国民经济动员学理论发展的阶段

现代国民经济动员学理论发展经历了经典动员理论阶段和敏捷动员理论阶段,其中经典动员理论阶段包括传统动员理论阶段和大动员理论阶段。

(一)传统动员理论

(1)快速动员理论。

快速动员理论主要应对的是如何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在规定的时限内,按照预案动员战区内人力、物力、财力等支援和保障战区作战,重点研究战区内的快速动员,把战区内资源作为日常动员准备的重心

(2)一体化动员理论,又称联合动员理论。

该理论由国防动员一体化衍生而来,强调动员活动的系统性,以信息系统为支撑,通过动员系统整体、全面的反应使动员系统具备强大的动员能力,确保动员与作战无缝链接、融为一体、实时互动,从而满足战时对资源的多样化需求。

(3)精确动员理论。

该理论主要强调“精确”二字,表现为精确的动员量和精准的动员规模,核心就是适度动员——以能够满足战争的客观需求为尺度,动员速度以随时随地提供适时保障为标准,动员范围或地域以适应战争需要为基础,整个动员工作在动员任务完成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动员成本。

(4)渐进反应动员理论。(www.daowen.com)

该理论的核心是国家根据动员级别设定为若干渐进反应,逐级启动相应渐进反应的动员,其本质就是“有限度动员”“有针对性的动员”或“精确动员”。

(二)大动员理论

从上面可以看出,我国传统的国民经济动员理论具有明显的“战时”倾向性,只是服务于战争,功能比较单一。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传统的动员理论已经无法满足国家安全观赋予经济动员的新任务。因此,2003年,国民经济动员领域的学者和专家在总结抗击SARS中动员发挥的作用时,正式将“应急”功能纳入国民经济动员体系中。孔昭君教授就动员的双重功能,提出了大动员理论。大动员理论将国民经济动员与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相结合,认为新时期的国民经济动员必须以新的国家安全观为指引,服务于国家安全。此时的国民经济动员是“为了保障国家安全,有计划、有组织地提高国民经济动员应变能力的活动”。大动员理论将国民经济动员从应战的传统动员模式扩展到为保障国家安全服务的“双应”的“大动员”观念,做好“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工作。

(三)敏捷动员理论

敏捷动员理论是当前国民经济动员领域的一种主流理论,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提高动员组织适应性和动员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一种全新的、旨在提高动员适应性和动员效率、缩减动员外部性影响的动员理论和模式,是一种“由政府管理的、以动态联盟为核心的、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快速、高效的动员活动的动员模式”。

孔昭君教授首先全面阐述了敏捷动员的概念和内涵,并深入研究了其实践雏形——宁波模式。张纪海分析了敏捷动员的内涵、特征等,认为敏捷动员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以动态联盟组织为核心,通过资源整合,快速、高效地执行动员任务的活动。董平总结了动员理论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敏捷动员体系结构、运行机制及核心理念等。李连宏、郭瑞鹏、聂彤彤以敏捷动员理论为基础,分别研究了物资的敏捷动员问题、应急物资动员的决策问题和动员物流能力评价问题。王成敏等以敏捷动员理论为指导,从供给视角研究了国民经济动员潜力问题,并运用系统动力学对动员潜力释放机理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孔慧珍从流程视角构建了民用工业敏捷动员体系,分析了民用工业敏捷动员体系建设的五类影响因子以及体系的构成与运行机理。

随着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不断成熟,经典动员理论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时代的局限性:所有的传统动员理论针对的都是单纯的“应战”,已然不能满足现今的国民经济动员工作;而大动员虽然提出了“双重功能”,但是与传统动员理论一样考虑的都是政府作为唯一主体的作用,而忽视了企业、社会团体等其他动员主体作用,只从行政力上和行政手段指导动员工作,弱化了经济利益和经济手段对动员活动的推进作用,等等。敏捷动员理论作为当前国民经济动员的主流理论,其理论研究工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这也为将来集成动员的理论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集成动员理论则是对其丰富和发展,也是实现敏捷动员理念的途径和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