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作用的落差
“丝路城市”群体中有诸多历史名城,不少相关城市对于人类文明发展起到过重要的启蒙和承载作用。这些城市的国际交流中的历史积淀及地位早已得到时间的检验。但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的影响和相关因素的制约,这些城市目前的发展状况与其历史地位和应有的作用明显不匹配。这种落差,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也是认识“丝路城市”发展方向的重要起点。
(二)城市的规模体量与功能地位的落差
从总体上看,“丝路城市”的规模和体量均具有一定水准,其中不乏人口规模上千万的特大型城市或巨型城市。这些城市的人口高度密集,城市空间规模也较大,且往往位于关键性的枢纽地区,因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潜在实力。但另一方面,这些城市的规模往往并未给其带来城市功能和世界城市等级地位上的优势,其对全球经济流量的控制和配置能力与其规模并不匹配。“丝路城市”的发展现状可用“大而不强”来形容。这种情况也使得相关城市需要在城市能级提升和对外影响力的释放方面有所作为。
(三)城市的板块发展与网络作用的落差
历史上的“丝路城市”,主要通过贸易商业网络得以串联。而近代以来,这种传统的网络联系纽带逐渐断裂,相关城市更倾向于在现有国际分工体系下的自我发展。在“城市竞争力”等理论思路的影响下,城市对于合作和传统网络的关注,被自我强化的竞争性战略所取代。从板块上看,目前东亚、西亚、中亚、南亚等地城市板块之间的互动也较少,即便在板块内,城市间的合作和网络连接也较为有限。
(四)城市对外枢纽功能与内部治理能力的落差
“丝路城市”群体中,目前已经有一部分城市在承接全球化力量的基础上得到了较快发展,其国际要素流动枢纽的地位得到凸显。这些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丝路城市”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已经得到确认,其国际功能的迅速拓展使城市的对外影响力迅速提升,城市规模也急剧膨胀,成长为世界经济的枢纽城市和特大型城市。但与此同时,这些城市的发展更多依托外部要素和外部需求,对外职能的提升速度与城市治理能力的成长不匹配,从而带来了城市发展的诸多不协调。具体体现在经济结构单一、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分配不公、环境资源过度消耗等诸多方面。“丝路城市”对外和对内功能的平衡和协调,不仅是城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是提升全球化要素本土化的重要尝试。
(五)低水平的、过度的城市化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普遍存在城市化起点低、速度快,导致了整体水平不高的同时又存在着“过度城市化”的问题,即城市的发展跟不上城市人口的扩张速度,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如基础设施不足、城市贫困人口涌现、贫民窟及环境问题等。这种“过度城市化”现象与沿线国家其他区域的低城市化状态相伴,反映出“丝路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治理缺失。(www.daowen.com)
(六)城市化水平差异过大
“丝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便在于沿线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这种城市发展程度的差距,一方面使各国城市间合作的适配度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容易带来资源向高城市化区域过度集聚,进而带来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以东南亚国家为例,该区域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东南亚地区整体的城市化水平低于发达国家,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城市化水平差异大,东南亚各国国内城市之间的城市化水平差异大。东南亚地区2014年的整体城市化水平为47%,远低于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表5-1)。同时,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城市化水平差异巨大,新加坡早已实现全面城市化,而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东帝汶等国2014年的城市化水平仍低于40%。
表5-1 2014年东南亚地区和世界其他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比较
·资料来源: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of the United Nations(UNDESA),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The 2014 Revision,2014.
(七)单一城市过度发展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的单一城市过度发展,集聚过多要素的“一城独大”的现象并不鲜见。这种现象也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曼谷城市首位度之高,不仅在东南亚,即使在世界发展中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是罕见的。据统计,曼谷的人口占泰国城市总人口的比重,1960年为65%,1980年则上升到69%,1990年仍达57%。1970年曼谷的人口是泰国第二大城市清迈的33倍,1980年更增至50倍。在1950年到1990年间,曼谷的人口猛增4.3倍,达到716万,而该国第二至第五位的四个城市的人口合计尚不及曼谷的1/10。这种“一城独大”的单极化发展状况,一方面表明特大型城市在“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经济中心地位,同时也反映出所在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城市化水平差异过大的问题。
(八)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有限
由于发展阶段和所在国公共服务能力的限制,大量“丝路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处于较低水平。同时,由于维护和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已建成的基础设施也处于老化或供应不足的尴尬局面。例如,哈萨克斯坦在2009年有73%的电网、63%的供暖设备和54%的煤气管道需要维修或更换,由陈旧的设施导致的热能损失达到了17.5%。而哈萨克斯坦的小城市基础设施的状态更差,约有60%—95%的集中供热、供水和污水管网已经磨损。在小城镇,公用事业大多无利可图,难以吸引商业投资。这种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一方面制约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这一方面的巨大需求,从而使得“丝路城市”之间的产能合作有重要的发展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