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全球治理:概念与历史渊源

全球治理:概念与历史渊源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球治理概念和理论的提出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挑战,因为传统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泾渭分明。但全球治理论者不这么认为,他们试图探讨如何把世界当作一个整体性的存在来进行治理。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就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核心正在从统治走向治理,从政府的统治走向没有政府的治理,从民族国家的政府统治走向全球治理。

全球治理:概念与历史渊源

全球治理概念和理论的提出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挑战,因为传统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泾渭分明。但全球治理论者不这么认为,他们试图探讨如何把世界当作一个整体性的存在来进行治理。西方全球治理论者在谈及全球治理时经常论及的不是政府间的关系,即传统的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而是强调非政府组织(NGO)、跨国公司、市民社会、全球大众媒体,甚至全球资本市场这些非政府的行为体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成为西方学术界的流行词。这一概念之所以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最重要的背景就是全球化的进程在冷战终结后进入全新的阶段,人类的政治生活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就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核心正在从统治走向治理,从政府的统治走向没有政府的治理,从民族国家的政府统治走向全球治理。以克林顿、布莱尔和施罗德为代表的第三条道路就明确地把“少一些统治多一些治理”当作其施政目标之一。正如斯莫茨所说:“治理是一个有用的概念;因为它能设计出管理共同事务的新技术;它使我们有可能对付那些抵制国际无政府状态,但又不似政权那样固定而被人们寄予期望的机构;它引入了灵活而非标准化的机制;它赋予多种理性与不同的合法性以一席之地;它不是一种模式,不会成为固定不变的东西。”(www.daowen.com)

与此同时,众多国际组织也纷纷发表各种报告,提出各自的治理主张。世界银行1992年年度报告就以“治理与发展”为主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6年也发布了《促进参与式发展和善治的项目评估》报告,联合国开发署1996年年度报告的题目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治理、管理和治理的分工》。由德国前总理勃兰特、瑞典前首相卡尔森等一些国际知名人士在1992年发起成立的全球治理委员会在联合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发表了题为《我们的全球之家》行动纲领。该报告对治理的界定是目前认为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它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它有四个特征: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