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义乌国际贸易的转型与发展:商贸城建成,市场内向国际化加速

义乌国际贸易的转型与发展:商贸城建成,市场内向国际化加速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商贸城建设开发的成效显著。2002年,国际商贸城一、二期建成开业,标志着义乌市场开始进入国际化发展的第二阶段,即以积极的内向国际化为主的国际化发展阶段。义乌国际商贸城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专业市场之一,总建筑面积达300余万平方米。国际商贸城一、二、三期共同组合成为全球单体面积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2011年4月,国际商贸城三期二阶段市场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达64万平方米。

义乌国际贸易的转型与发展:商贸城建成,市场内向国际化加速

经过多年的发展,义乌市场在2001年前后进入积极的内向国际化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境外企业进场设摊销售产品,构筑国际贸易交易平台,逐步形成国际商品市场网络。此时,义乌市场的经营模式以内向国际化模式为主,国内经营模式为辅。境外经营主体入场设摊经销外国商品,意味着专业批发市场从经营本国商品的对外贸易平台,转变成为经营全球商品的国际贸易平台,这标志着开始形成国际小商品流通中心,专业批发市场国际化程度大大提高。在2000年3月7日召开的义乌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时任义乌市市长周启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中国小商品城新专业市场”。小商品城新专业市场——“国际商贸城”开始建设,工程自2001年开始兴建,分三期建设,至2005年10月全面完成二期工程开发,市场经营面积增至180余万平方米,商位增至47 000余个,基本完成交易场所的国际化提升和布局调整工作,为小商品城国际化发展提升赢得了空间和时间。

国际商贸城建设开发的成效显著。一是通过交易场所扩建,为业态创新、完善功能配套设施提供了空间,促进了外贸业快速发展和国际贸易交易服务质量水平的提高。二是促进优势行业快速发展。一方面,把优势行业全部集聚到市场内经营,提供优良的经营环境和服务,解决了多年来市场与专业街分散经营、多头竞争等社会问题。至2005年10月,饰品、花类、玩具、工艺品、五金、箱包电子、钟表、体育用品、雨具、化妆品电器眼镜文化用品等14个优势行业全部搬迁到国际商贸城经营。另一方面,通过适度增加商位供应量的办法,面向全球招商,引进了2 000多家品牌规模生产企业、外贸商务机构,为市场注入新的市场增量。三是完成老市场的布局调整和繁荣工作。按照“调整、改造、集聚、提高”的原则,同步完成了篁园市场老市场区的提升工作。2002年,义乌先后在篁园市场搬迁区新建了五金特色行业经营区,扩建电器、线带两个优势行业经营区,新引进六大类商品和1 000余家商户。

国际商贸城的开发建设,不仅意味着义乌阶段性完成了小商品城交易平台基础设施的国际化提升工作,还促进小商品城向国际化发展跨出了实质性一步,实现了交易场所与功能的提升,市场由传统的“三现”(现金、现货、现场)交易场所,转变为集商品展销、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交易平台,市场经营环境和服务更趋人性化,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市场的国际化地位。国际商贸城的开发建设是义乌市场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国际商贸城的开发建设,推动小商品城国际化发展的全面提速,经营活动超越国界,逐步融入国际经济,开始从地区性、传统型的纯国内批发市场向国际性开放型的商品流通中心转变。2002年,国际商贸城一、二期建成开业,标志着义乌市场开始进入国际化发展的第二阶段,即以积极的内向国际化为主的国际化发展阶段。此时,国际化成为市场的发展方向,市场的外贸发展迅速,从2000年至2004年,外贸出口额年均增长50%以上。大批的外商进驻义乌市场采购商品。2005年7月28日,国际商贸城韩国馆、香港馆开张,标志着小商品城从经营本国商品为主的对外贸易平台,开始转变为经营全球商品的国际贸易平台;标志着国际小商品流通中心初步形成,市场国际化程度极大提高。与此同时,市场已经形成“义乌中国小商品”国际化品牌与国内外小商品网络,开始走外向国际化经营发展道路,即通过输出民间资本或与外企合营等方式,已在南非、阿联酋、乌克兰等地开办十余个紧密型和非紧密型分市场。小商品城有3 000余个经营大户和行业龙头企业设立了国外销售点,一头在义乌采购,一头在国外市场销售,实现产、供、销和结算的全球一条龙服务体系

义乌国际商贸城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专业市场之一,总建筑面积达300余万平方米。国际商贸城一、二、三期共同组合成为全球单体面积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2011年4月,国际商贸城三期二阶段市场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达64万平方米。国际商贸城的进口商品馆经营面积为5万平方米,已引进55个国家的近3万种国外商品入驻。目前,在国际商贸城市场销售的商品中有10%左右来自国外。义乌市场计划在新建的五区市场增加10万平方米场地,用于进口商品馆的后续发展。在国家商务部外交部等上级部门的积极推动下,5000平方米的“非洲产品展销中心”项目落户义乌。义乌市场正从“买全国货、卖全国货”向“买全球货、卖全球货”转变。2010年,义乌市场商品已出口到全世界215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外向度达65%以上。

从2006年10月开始,商务部主持编制的“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定期向全球发布,其成为全球小商品生产贸易价格变动的“风向标”和“晴雨表”。2008年1月23日,义乌成功发布了全国首个“市场信用指数”。2008年11月1日,商务部发布的国内首个《小商品分类与代码》行业标准正式实施,全球小商品有了“义乌分类法”。义乌市场实现了由单纯输出商品向综合输出商品、信息、规则的重大转变,为中国日用消费品走向国际主流市场开辟了广阔空间。

1998年,义乌外贸出口额仅为2 285万美元。到2010年,义乌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31.2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8.6亿美元,高出全国增长水平;进口额为2.6亿美元,同比增长19.2%。义乌市场共吸引了6万多经营主体入场经营,全国有20多万家企业直接向市场供货,其成为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重要通道。

分析这一时期小商品城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可知,这一时期义乌市场的国际化具有鲜明特征:

(1)外贸经营商品多,辐射范围广

义乌市场商位6.2万个,拥有16个大类、42 024个种类、1 701万种单品。来自世界各地的10万余家生产企业、6 000余个知名品牌的商品在此常年展示。对于饰品、玩具、工艺品、五金、袜子、拉链等优势商品,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在30%以上。市场经营的产品涉及34个行业、1 502个大类、32万种商品,其中眼镜、工艺品、饰品的外销率高达90%以上,日用百货、钟表、花类的外销率达80%以上,五金、文体、箱包、针棉、鞋类、玩具的外销率达70%以上。

从市场的辐射范围来看,这一时期义乌市场商品已出口到全世界21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超千万美元的国家和地区有54个。2010年入境境外客商突破42万人次,同比增长32%;在义乌居住半年以上的境外客商达1.3万余人。截至2010年底,有3 008家境外企业在义乌设立代表处,占浙江省总数的二分之一强,居全国县域首位。沃尔玛、麦德龙等20多家跨国零售集团进驻义乌,联合国难民署在义乌设立了采购信息中心。

依托义乌市场的国际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义乌商人“走出去”,在国际经贸舞台上大展风采。仅阿联酋迪拜就有2 000多义乌人在经商,俄罗斯莫斯科有50多家义乌店,义乌人在南非创办了中华门商业中心,在五大洲都能见到义乌商人忙碌的身影。2010年,义乌与香港环球资源公司、米兰国际展览股份公司合作,先后在阿联酋迪拜、印度孟买和意大利马契夫举办“义博会”境外展,共组织义乌97家企业参展。

(2)交易方式简便,外贸经营费用低

专业市场国际化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是外向国际化,即专业市场经营主体直接到国外投资,创办国外分市场;二是内向国际化,即专业批发市场立足国内市场,开展市场对外贸易。小商品城的国际化以内向国际化为主,以货物贸易为基本形式,具有交易方式简便、费用低和风险小的特征。

(3)先进的外贸服务设施,进出口贸易方便

在硬件设施方面,小商品城建立了集商品展销、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外贸交易平台——“国际商贸城”;构建了高效的外贸物流服务体系,依托现有资源,建立以仓储为主的物流配送中心。特别是国际物流中心占地面积450亩,为综合性的物流基地,基地聚集10多家货运代理公司和七八家中外船运公司,拥有近6万平方米的监管智慧仓库,从报关到商检、调度等各个现代物流环节一应俱全。海关总署为义乌量身定制“旅游购物商品”和简化归类政策,实行“异地报关、口岸放行”的大通关模式,与宁波港、上海港实现跨关区一站式通关。这一时期,义乌有各类物流企业2 311家,其中国内物流企业1 126家,国际货代仓储企业1 051家,快递物流企业134家,经营面积达1 051 800平方米,年发货量达2 885.425万吨,物流从业人员为157 273人。在义乌通行的道路货运车辆有3万多辆,其中集装箱运输卡车5 268辆。义乌公路货运可直达国内320多个大中城市,实现了国内重要城市全覆盖,每条专线每天至少发一车,800千米以内夕发朝至。铁路中转托运站连通全国20多个铁路大站。驻义乌航空货代有100多家,每年国际空运货超过3万吨,2010年3月推出了义乌至上海浦东机场“地对空”无缝连接的“卡车航班业务”。快递物流业务量增长迅猛,快递业务日均发送量达15万件,其中出口邮件2.1万件。中国海运、法国达飞、以色列以星等18家全球知名海运公司在义乌设立了办事机构。

义乌是浙江省首个成立海关的县级市,同时设立了出入境管理局,外商往来更加便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新检验检疫大楼等涉外服务设施全面投用,并开通“韩国人门诊”。义乌可管辖涉外民商案件,审理部分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可邀请外国人员来华审批外国人在华就业行政许可等。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在义乌设立全国首个县级办事处。民航义乌机场开通了到香港的临时航班,义乌成为全国县级市首个航空口岸,义乌机场境外旅客比例达40%以上。

这些先进良好的外贸服务设施,是国内任何一个专业市场都不能比拟的,它们为广大经营户提供了齐全、便捷的外贸经营服务。

总结这一时期义乌国际贸易改革,主要成功经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www.daowen.com)

第一,世界级小商品贸易服务商:先进的国际化经营理念。

小商品城是义乌中国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商。该公司不断创新经营理念,为国际化经营提供良好支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日益国际化,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小商品城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小商品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建立国际化经营发展理念,为其奠定了国际化战略基础。在小商品城的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未来小商品城将是全球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小商品贸易服务专业化集团公司,是具有国际知名品牌的小商品采购、销售、配送一体化的现代商贸集团。公司认为,作为全球性小商品贸易服务商,提升服务功能,就应该洞察和满足市场商品和经营主体的国际化需求,毫不动摇地实施国际化战略,实现流通方式创新。为此,公司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国际化举措,如国际商贸城一、二、三期建设;推进经营主体国际化和功能创新国际化;义博会的外向度等。此后,小商品城国际化经营得以突飞猛进发展,国际化成为小商品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小商品城进行了大量国际化经营理念的培训和教育,如开办了义乌商贸学院、义乌商贸专修学院;联合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成立了研究国际化经营战略的联合课题小组,对小商品城国际化经营进行理论创新,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互动发展。

第二,义博会:市场国际化的窗口与桥梁

在义乌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中,以“义博会”为代表的各种博览会、展览会成功举办,起到了窗口和桥梁作用。办好“义博会”等国际展览会,一方面可以吸引国外客商参展,使之成为中国中小企业对外展示形象、信息交流、合作贸易的重要平台,起到窗口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办展时机、客源与广交会接轨,使“义博会”优势外溢,直接延伸并具化到市场上,临时性展会演变成永久性的,并且在成本、机会等方面强于广交会,起到良好的桥梁作用。

2010年,义乌全市共举办各类展会活动128个,先后获得“中国最具魅力会展城市”“国际展览联盟UFI(Union of International Fairs)会员资格”“国际展览管理协会IAEM(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xhibition Management)会员资格”“中国十佳会展城市”“中国十大品牌会展城市”与“最受关注的十大会展城市”等多项荣誉。这一时期,义乌有国家级展会4个,分别是义博会、中国义乌文化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文博会”)、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森博会”)和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旅游商品博览会”),其中义博会已成为继广交会、华交会之后的第三大经贸类展会。已投入使用的国际博览中心总投资达18亿元,占地面积219亩,其成为浙江省最大的会展中心。第十六届义博会暨第三届非洲商品展布设国际标准展位5 000个,展览面积12万平方米,参展企业2 617家,分别来自境外44个国家和地区及境内29个省(区、市);到会专业观众134 393人次,同比增长9.0%;展会成交额达127.67亿元,同比增长10.6%。2010文博会成功升格为文化部主办的国家级展会,布设国际标准展位2 371个,同比增长58.07%;实现展会成交额28.07亿元,同比增长51.8%;参会观众83 915人,同比增长23.03%。第三届森博会布设国际标准展位2 160个,展览面积5万平方米,展会规模居亚洲林业专业展会之首,实现总成交额28.21亿元,成为国内商业机会最多的林业展会。2010旅游商品博览会布设国际标准展位2 256个;参会观众10万余名,其中境外客商7 156名,同比增长38.69%;实现展会成交额27.69亿元,同比增长17.28%。

第三,国际商贸城:国际化和全方位的现代交易平台。

市场国际化经营的开展离不开现代化市场环境。小商品城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市场变化,以国际化为前瞻,启动“国际商贸城”建设工作,促进市场量的增加与质的提高。2002年10月,国际商贸城一期工程正式投入营运,成为推动义乌市场向国际化目标迈出的关键一步。国际商贸城是国内最先进的专业市场之一,总建筑面积达300余万平方米。国际商贸城一、二、三期共同组合成为全球单体面积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2011年4月,国际商贸城三期二阶段市场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达64万平方米。进口商品馆经营面积达5万平方米,引进55个国家近3万种商品入驻。目前,在国际商贸城市场销售的商品中有10%左右来自国外。义乌市场在新建的五区市场增加10万平方米场地,用于进口商品馆的后续发展。

小商品城依托有形市场,发展电子商务,提高信息沟通效率,并通过网络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网上中国小商品数字城的信息服务和交易平台功能,推动市场交易方式国际化,实现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相互促进和有机整合,繁荣市场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此外,国际商贸城的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良好。义乌市场电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普及,实现全面宽带接入。小商品城专业网站营运行业发达,现有中国小商品数字城、阿里巴巴新浪等20多家国内著名营运商开设小商品频道,网络经营普遍获利。其中,中国小商品数字城按照“有形市场一个商位,无形市场一个虚拟商位”的理念搭建,为市场内4万多个经营户免费开通网上商店,培育网上市场,完成了中国小商品数字城的建设。

第四,“中国义乌,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国际化品牌的塑造和经营。

2004年5月,以“中国义乌,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为广告词的义乌城市形象广告,在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亮相,广告画面精美,主题鲜明,气势恢宏,极具现代特色,令人耳目一新。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激烈的竞争使人们认识到品牌的价值。小商品城始终认为,市场繁荣与经营户富裕、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将企业品牌、市场品牌和城市品牌融为一体,实施大品牌经营策略。小商品城通过在权威媒体投放广告、举办国际小商品博览会、赞助体育和公益事业等举措,在国际国内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正努力成长为一个世界品牌。

一是强调“义乌”“小商品”“世界”三大概念。小商品城在进行市场宣传和推广时,重点突出城市概念、产品概念和区域概念。2004年5月起,小商品城通过在中央电视台四套国际频道的《中国新闻》《海峡两岸》,一套综合频道的《早新闻》,二套经济频道的《经济半小时》,九套英语频道等栏目投放广告片,打响了义乌城市与市场品牌,提高了义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广告片中,广告词——“中国义乌,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精练、形象地把城市的商业个性诉求完美表达出来,美轮美奂的国际商贸城、灯光璀璨的体育会展中心,以及繁忙的交易场面向世界展示了义乌独特的城市魅力。此外,小商品城还协同义乌市政府,积极组织各类企业参加在迪拜、科隆等世界五金和小商品交易中心举办的各类展会,向世界宣传义乌的企业和产品。

二是以义博会为突破口。小商品城与国家商务部合作,努力做强做大义博会。围绕“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目标,按照“国际化标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组织”的原则,力争把义博会办成“特色鲜明、品牌知名、规范运作、成效突出”的一流国际名牌展会,使之成为提升市场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对义博会的形象设计和商业包装,包括经营理念的提炼、视觉系统的设计和形象推广系统的策划,使其具有统一的标准形象和充满个性的鲜明特色。为义博会确定的鲜明主题,既充分体现义乌国际商贸城、会展城市的目标定位和义乌文化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铸造义博会的品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000年起,义博会组委会每年都配套举办大规模、高规格的文艺晚会。至2004年已历时四届,张学友、刘德华、黎明、张柏芝、张信哲、刘欢、毛阿敏、李玟等演艺明星悉数赴义乌登场表演。2004年,组委会与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栏目合作,举办义博会开幕式文艺晚会。

三是突出文化体育特色。小商品城积极通过赞助体育活动开展品牌推广。仅2004年,小商品城就承办了中国—马其顿男足对抗赛、全国女足超级联赛、全国女足锦标赛、中国女足南北明星对抗赛等数十场国际国内重大足球赛事,并取得了2008年中国女足锦标赛举办权。小商品城全力支持中国女子足球事业,作为中国女足“奥运之星”青年队的主场,小商品城不仅为该队提供了宝贵的支持和帮助,而且还为中国女足赛事的市场开发创造了有益经验。“奥运之星”女足队是中国备战2008年奥运会而组建的一支年轻劲旅。2005年,中国足球协会授予浙江义乌赛区2004年度全国女足超级联赛“特别贡献奖”。2005年7月,小商品城又成功地取得了2005—2006赛季浙江万马男篮的主场举办资格。

第五,国际商贸城建设:营造国际化的范围经济禀赋。

义乌小商品市场国际化与义乌国际化城市建设密切相关。义乌的国际化建设,良好的国际化环境,有力地促进了义乌市场国际化发展。随着义乌“建设国际商贸城”项目的进程不断深入,义乌的城市面貌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化的涉外服务日益完善。

义乌市场的国际化发展必须依托整个城市良好的国际化外部环境。义乌政府在政策和规划上对义乌市场国际化给予有效扶持。义乌市委、市政府以把义乌建设成“国际性商贸城市”为战略目标。早在2003年,义乌市政府做政府报告时便强调要紧紧围绕国际性小商品流通中心、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的目标,进一步实现城市功能国际化。义乌市政府大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城市功能国际化,力图把义乌建设成为具有强辐射力、强影响力、强控制力的商贸业国际性城市。《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义乌须强化小商品城的龙头地位,提高市场外向度,加快与国际接轨,使义乌成为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小商品都会。同时,要培育和建设一批新的专业市场,带动城市拓展和产业提升;进一步完善以小商品市场为龙头,以要素市场为支撑,专业市场相配套,市外分市场相呼应的市场体系;坚持“兴商建市”发展战略。“十五”期间,义乌市已新批“三资”企业134家,实际利用外资4 501万美元,建立了海关义乌办事处、出入境管理局、涉外服务中心等涉外机构。

与此同时,小商品城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与政府合作,为市场经营户走向国际提供更好的服务。义乌在成立海关义乌办事处的基础上建立了直通关,为外贸出口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同时引导、鼓励个体私营企业主走出国门,闯荡国际市场,大力推进义乌企业申办自营进出口权;提倡有计划、有规范地输出义乌市场商品,在国内外创办分市场,加强对分市场的管理,并逐步推动市场品牌提升;通过培训、教育,努力提高企业主和经营户的整体素质,增强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此外,小商品城还完善各项管理措施,打击各类违法行为,整顿市场秩序,为客商采购提供方便安全的环境;借义博会之机,加大对义乌的宣传力度,采取各种便利和优惠措施,吸引国内外客商来义乌;发展购物旅游,进行城市宣传,塑造购物旅游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旅游团体到义乌购物旅游。

另外,义乌城市的发展也为市场国际化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20世纪90年代以来,义乌城市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拥有能满足多国外商需求的城市公共生活基础设施:在这一时期,义乌已有涉外三星级以上酒店20余家、床位超过4 000个;服务韩国、中东等地经营户的民族特色餐饮、娱乐场所齐全。义乌是浙江首个成立海关的县级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